疾病调理

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 > 疾病调理

夏季药膳需要的三个条件

来源:网络

因时施膳 重在选准料

夏季,艳阳普照,雨水充沛,天地之气交合,是万物欣欣向荣的季节。但是,夏季的气温常在37℃至39℃之间,有的高达40℃以上,大大超过人体温度,容易使人对炎热的气候产生厌恶,食欲不振,消化功能薄弱,导致以食量减少、身体消瘦为特征的“苦夏”。中医认为,“夏属火,与心相应”,“夏季是人心火旺盛、肺气衰退的季节”,“暑易伤人”。

斗酷暑,保健康。药膳专家为此开列了丰富多彩的夏季药膳食谱:以猪肚、黄连、知母、花粉、乌梅为原料的“五味猪肚”;以鲤鱼、陈皮、草果为原料的健脾鲤鱼;以面粉、山药、茯苓、青丝为原料的“山药茯苓包子”;以砂仁、鲫鱼为原料的“砂仁鲫鱼汤”;以百合、粳米为原料的“百合粥”……这些夏季药膳的原料,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适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中“夏热”的气候特点。正确选用药膳原料,是发挥药膳应季药补食疗作用的前提。

同是肉类原料,鸭肉适于夏季食用,而鹿肉则适于冬季食用。《日用本草》说,鸭肉可“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解水,养胃生津”。《本草纲目拾遗》便有一道药膳叫“冬虫夏草鸭”;在中国药膳研究会编印的《2006年中国药膳美食文化节文集》中,更为明确地将“青鸭羹”、“参枣全鸭”等鸭馔写入夏季药膳菜谱之中。与“夏季进补益食鸭”相反,药膳专家撰文指出:夏季不宜食用性温、味甘咸的鹿肉和羊肉。以“当归姜羊肉”为例,夏季大量食用这种“大热之菜”,会造成阳气过盛,身体不适。还有人参、鹿茸等药膳原料,也不宜夏季里多食用,免得违背因时施膳的原则,“火上浇油”。

因人施膳 体现个性化

在中医看来,药膳是调理人体阴阳的饮食行为,以实现人体“阴阳平衡”为目的。自古以来,我国医学和营养学界就主张“以食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药膳正是介于“药”与“食”之间的特殊膳食,需要因人而异,因人施膳,体现个性化。

打开版本不一的药膳书籍,在所列菜谱中,常见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疾病而标注的“宜”与“不宜”。例如:天麻鱼头,有滋肝肾、熄肝风的功效,但低血压者不宜食用;砂仁粥,有暖脾胃、通滞气的功效,但胃中实热和瘀血型胃痛者不宜食用;马齿苋阿胶汤,有凉血解毒、清热利湿、滋阴补血的功效,但虚寒滑泄者不宜食用;枸杞炒腊狗肉,有温脾胃、补肝肾的功效,但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这些菜例说明,阳热偏盛的体质,宜用清凉药膳;阴寒偏盛的体质,宜用温补药膳。少年儿童宜采用促进生长发育、益智增力的药膳;老年人则宜采用抗衰老的药膳;妇女又应根据其经带胎产等情况,选择相应的药膳。

然而,在饭店经营的药膳和家庭制作的药膳中,有的人误以为有了药物和食品,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药膳。其实,药膳并不是简单的药食相加,而是在中医饮食养生理论指导下所采用的一种食疗方法: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药性,药助食味,相得益彰。

夏季药膳,既不同于药物,又有别于普通食物,是色、香、味、形兼具,且有助于不同人群消暑解毒、防治疾病,强身健体。

因地施膳 讲究差异性

2006年盛夏,台湾一家药膳饭店,收到来自北京的5套药膳配方和空运的药材,十分满意。那是因为,药膳的配方,根据台湾亚热带地理环境“量身定做”;空运的药材,也是“投其所好”。

我国地域辽阔,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生活习惯不同,人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也不一样。所以,药膳也要因地而异,讲究差异性。中国药膳研究会的研究认为,西北高寒地区宜用温补药膳,东南的卑湿地区宜用清凉药膳;同是阴寒之体,北方温补的药量应重于南方。

从南方到北方,都能听到类似的声音:“本店药膳火锅放了48味中药”、“本店药膳佳肴含有名贵药材”、“只要叫饭馆,就敢弄药膳”。这都是有碍于药膳健康发展的不和谐的声音。药膳中的药材,并非越多越好。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膳中的药材需要在使用前进行炮制加工,去除或减弱其对身体的有害成分。例如,半夏对喉咙有刺激,需经矾水浸渍后,才能入膳。国家卫生部2002年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共有87种。

药膳制作,要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药膳经营者应严格遵循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在中医的指导下辩证施膳、辩病施膳。家庭的药膳配方,应有科学依据,或请中医指点。总之,既不要把药膳能神秘化,也不要把药膳庸俗化。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