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技巧

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 > 烹饪技巧

小米粥怎样才能熬出米油 熬小米粥的诀窍揭秘

来源:网络

小米粥很多人都爱喝,不仅味道好,而且还很养胃。但当大家亲自煮小米粥的时候,往往都会发现没有外面煮的那么好。不仅很容易糊底,而且还煮不出米油浓厚粘稠的感觉,喝起来一点味道都没有。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煮出一碗完美的小米香粥呢?若悠网教大家几个小诀窍。

小米粥功能

小米即粟米,能开肠胃、补虚损、益丹田,可用于气血亏损、体质虚弱、

胃纳欠佳者进补,适于产妇乳少、产后虚损而引起的乏力倦怠、饮食不香,可作早餐食用。冬春季小米粥更适于产妇。我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

小米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营养价值较高,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质9.7克、脂肪3.5克,都不低于稻、麦。一般粮食中不含有的胡萝卜素,而小米每100克含量达0.12毫克,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之首。小米含糖也很高,每百克含糖72.8克,产热量比大米高许多。另外,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B2等,还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能。

因此,对于老弱病人和产妇来说,小米可以说是最理想不过的滋补品。《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而中医亦讲小米"和胃温中",认为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内热者及脾胃虚弱者更适合食用它。有的人胃口不好,吃了小米后能开胃又能养胃,具有健胃消食、防止反胃、呕吐的功效。

在工作压力之下,现代人胃部不适已成通病,每逢吃饭时,没胃口、没食欲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而帮助消化、增加胃动力的各种药物更是在电视广告中大行其道。其实,有一样健胃食品是最绿色也最没有副作用的,那就是小米。

小米能够解除口臭,减少口中细菌的滋生。小米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可以抗菌和防止女性阴道炎。小米中营养含量丰富,其中色氨酸的含量为谷类的首位,色氨酸有调节睡眠的作用。睡前服用小米粥可使人安然入睡。

首先,要先把小米浸泡一下,半个小时左右即可,而不要选择直接下锅开始煮。这样能让小米尽可能的膨胀起来,还可以节省一部分煮粥时间,让小米煮的更“烂”,更容易煮出所谓的“米油”。

然后,大家最好能开水下锅煮小米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省电,而是为了避免出现糊底的情况。很多人都不知道怎样煮才能解决糊底问题,其实就是因为你没有找到造成这个现象的真正原因,那就是用冷水下锅煮粥。

接着,建议大家在煮粥的时候可以加点油,普通的色拉油就可以了。但不是在开始煮的时候就立马加进去,而是要等到小火煮个10分钟左右之后,再加入一点油,这样就能让小米粥煮出来更加鲜滑。

最后,就是建议大家可以在小米粥煮的差不多的时候,用勺子对小米粥进行几分钟的搅拌。这里提醒一下大家,搅拌是非常需要技术的,速度不能太快,而且搅动的方向要是一致的。

熬小米粥的诀窍

其实熬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你把水和米放在一起就能出现香喷喷的小米粥滴。下面教你熬小米粥的几个诀窍:

1.你要选择新鲜的小米,不能是陈米,味道会差很多。

2.熬的时间一定要够,至少也要半个小时以上。

3.不能偷懒,刚下米是要随时搅一下锅,防止糊底,一旦糊了底,这一锅粥可就不能要喽,文火熬时尽量少揭锅盖。

4.锅中放足量水,不可中途加水,烧开。

5.待熬至半个小时以上,加入一点点食用碱,增加粘稠度,也更容易熬熟,不过加食用碱的小米粥,其口味会受到影响。(孕产妇婴幼儿不建议放)

6.待米成花状时,更可口,更细腻。

注意事项

小米粥是健康食品。可单独煮熬,亦可添加大枣、红豆、红薯、莲子、百合、龙眼肉……等,熬成风味各异的营养品。小米磨成粉,可制糕点,美味可口。《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发芽的小米和麦芽一样,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上面这些小技巧既简单又实用,相信大家学会后就能煮出米油浓厚粘稠的的小米香粥。

此外,有不少人问爆炸营养课堂的营养师:糖尿病人能不能喝小米粥呢?这里也和大家好好说一下:

小米粥作为一种被煮的很烂的食物,很容易被肠道吸收,自然升糖速度会比较快。但小米粥毕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养生食物”,而且小米的升糖能力比大米要弱,所以糖尿病人往往都会很犹豫——到底能不能喝小米粥呢?

从数据来看,小米粥的升糖指数(GI)为62,属于中GI食物。因此,糖尿病人是可以放心吃的,只是要控制一下摄入量,一日三餐都喝肯定是不适合的,一天一顿基本没有什么问题。

其实,如果糖友们仍然有些不敢喝小米粥,还可以在煮小米粥的时候加一些胡萝卜丁、山药丁、菠菜叶等食物。这样煮出来的粥,不仅营养更丰富,而且喝完之后血糖升高的速度也会变慢。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