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

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 > 健康饮食

大酒伤肝 伤害远不止于此大酒也能夺命

来源:网络

日前,有新闻报道一位少年在“摔碗酒”摊位前连续豪饮9碗白酒后倒地身亡,这让很多人惊呼:喝酒还能直接致命?是的。这位新闻中的少年逝去的原因还有待查明,但大酒伤身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多数人只知大酒伤肝,伤害远不止于此,如下这些情况:大酒夺命!下面跟随若悠网了解一下吧!

一、窒息

从微醺到沉醉可能只是几杯白酒的距离,却可能阴阳相隔。若醉得不醒人事,我们对气道本能的保护作用会减弱甚至消失,若此时呕吐,呕吐物极易进入气管,堵住气管引起窒息,则有生命危险。因此,醉酒人呕吐时一定要将其头部转向一侧,减少误吸的发生。

此外,若呕吐量较大,次数较多,需警惕低钾血症,重度低钾血症也可引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呼吸肌无力,危及生命。因为低钾血症的症状在醉酒的掩盖下难以识别,所以当您的朋友醉得不醒人事的时候,要尽快带他就医。

二、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是一种戒酒药物,部分人服药后饮酒或饮酒后服药出现类似服用解酒药物的反应,称为双硫仑样反应, 多在饮酒后半小时内发病,主要表现为面部潮红、头痛、胸闷、气短、心率增快、四肢乏力、多汗、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严重者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可出现意识丧失,极个别引起死亡。

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多为抗生素,包括头孢类药物、硝咪唑类(如甲硝唑、奥硝唑)等,需注意在使用上述抗菌药期间及停药后14天内,均应避免饮酒或进食含乙醇制品(包括饮料、食物、药物),如白酒、黄酒、啤酒、酒芯巧克力、藿香正气水、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等,尤其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应注意。一句话:饮酒不吃药,吃药不饮酒。

三、低血糖

酒精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诱发低血糖,血糖是身体运营的能量基础,对于维持脑功能尤其重要。低血糖早期可表现为心悸、多汗、烦躁,伴随低血糖加重,可出现嗜睡、神志模糊甚至昏迷,低血糖经及时治疗大多可迅速恢复,无永久后遗症,若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则可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甚至死亡。饮酒时一定要适当吃些主食,避免发生低血糖,若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先吃点糖,但仍要及时就医。

四、心脑血管急症

大量饮酒本身可以造成心肌损伤,对于清醒的人,可表现为心慌、胸闷等不舒服,但对于醉酒的人可能没有任何感觉,心脏损伤只是静静地出现,悄悄地夺人性命。此外饮酒可以诱发各种心血管意外,最常见的是心肌梗塞、脑卒中、脑出血,同样,因为醉酒者处于沉睡中,所以旁观者甚至其本人都难以察觉。所以,饮酒者加强自控,旁观者提高警惕,接诊医生详细检查,切勿让一场酒断送健康和生命。

五、急性胰腺炎和消化道出血

酒精可以诱发胰腺炎。正常情况下,胰腺向肠道输送胰酶,负责消化各种食物,饮酒后胰腺加班工作,但肠道有大量的食物、液体,胰腺加班产生的产品输送受阻,于是出现大量库存滞留胰腺,开始消化胰腺本身,这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诱发了全身的反应,重者出现全身多个器官衰竭,更有甚者攻击到心脏,引起心跳停止。一旦开始胰腺炎的进程,就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地,而预防的唯一方式就是不饮酒。此外,劝诫有肝病的患者,酒精通过肝脏代谢,而且酒精本身促进肝病的发生发展,所以肝脏不好的人节制饮酒。有肝硬化的患者尤其需要戒酒。

饮酒还可以导致消化道出血甚至大出血,一方面喝酒后会刺激胃酸分泌,可能侵蚀血管引起出血,尤其是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饮酒后极易诱发消化道大出血。另一方面酒精可以使胃的黏膜层、黏液层变薄,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诱发出血。

六、低体温:你与生之间只差一条毛毯!

由于酒精可造成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且降低判断力或导致迟缓,尤其是在寒冷环境中,易造成低体温。低体温可使机体出现高凝血症、高血糖症和心律失常,造成患者的意外死亡。特别是大冬天,醉酒后倒在路边,酒精会加速散热,人体体温低可使机体出现高凝血症、高血糖症和心律失常,造成意外死亡。所以,醉酒后一定要保暖,无论轻重,一条毛毯就可以预防的意外,得记住。

七、假酒

若意外是天灾,假酒即为人祸。假酒最常见的配方是掺入工业酒精,虽然都是酒精,但工业用的叫甲醇,5-10毫升就能引起中毒,30毫升即可致死。甲醇本身主要起镇静的作用,但是母体甲醇在人身体内代谢产生甲酸盐,可以引起视网膜损伤,导致永久性失明。也有一些含有多元醇的假酒,都可以引起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导致严重后果。每人的酒量大小不一,但是,不论所谓的酒量大小,250-500ml酒精(乙醇)的摄入量可致人死亡。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