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

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 > 健康饮食

水果虽好 多食有什么危害?

来源:网络

水果虽好 多食有什么危害?

水果虽好,多食有什么危害?

西瓜:清热降暑,性寒,过量食用易致胃寒

小丽怀孕后,孕期反应比较严重,吃啥都没胃口,唯独对西瓜情有独钟,每天都要“消灭”一整个西瓜。然而最近一周,小丽感到口干得厉害,越吃西瓜越渴。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得了妊娠期糖尿病,要住院治疗。
西瓜是清热降暑的佳品,但也不可过多食用。从中医理论观点来说,西瓜性寒,过量食用易致胃寒、腹满腹胀、胃消化能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另外,西瓜中还含有丰富的糖分,如果过多摄入糖分,就容易使多余的碳水化合物残留在体内,最终导致脂肪的囤积。并且当体液变成酸性环境时,不仅影响蛋白质、矿物质和其他营养元素的摄入量,致使营养失衡,而且还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榴莲:营养丰富,过食可出现腹胀、腹泻等,甚至可促使动脉硬化形成

榴莲个头大,浑身刺,“气质”特殊,号称南方水果皇后,营养价值颇丰富,有“一只榴莲三只鸡”之说。但榴莲属热性水果,它丰富的营养会因肠胃无法完全吸收造成上火,泰国卫生部发表过公告,告诫民众一天不要食用超过两瓣榴莲。

除了上火外,一次食用榴莲过多还会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引起糖分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榴莲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可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易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于动脉壁上,促使动脉硬化形成。

此外,榴莲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多食易导致痛风发作,因此痛风病患者一定要少食。

柿子:含有大量鞣酸和果胶,过食易形成胃石

江西72岁的程先生,自家种了柿子树,柿子长出来后怕浪费,每天把柿子当饭吃。吃了10天左右,程先生肚子开始不舒服,什么东西都吃不进去。之后到杭州一家医院检查发现胃里有许多巨大的石头,经手术顺利取出了八枚黑色的结石,最大有八公分左右,小的也有四公分。

在所有水果中,柿子被称为“最甜的水果”。但柿子不宜多吃,其中含有大量鞣酸和果胶,一个人如果吃掉太多鞣酸,在胃酸的环境下和胃里的蛋白质会形成不可溶的沉淀,再加上柿子中有大量的果胶和纤维,不能及时排出,就容易形成胃石,会引起例如腹胀、腹痛、梗阻、溃疡等问题,也就是“胃柿石症”。所以食用柿子时一定要适量,而且一定不要空腹吃。

李子:多吃会使人出现虚热、脑胀等不适

家住赣州的方女士发现4岁的孩子突然开始呕吐,后来逐渐站立不稳,不久就处于半昏迷状态。经好心人帮忙送往医院,医生经过诊断后说,幸好送医及时,孩子可能因为食用了李子导致急性肠胃炎并发呕吐,目前处于脱水状态,虽无大碍,但需要住院治疗。

“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这句顺口溜虽然有夸大之嫌,但劳动人民的经验还是应该可信的。生活经验证实,多吃李子会使人出现虚热、脑胀等不适。发苦涩味和入水不沉的李子有毒,也是不能吃的。李子多食生痰,损坏牙齿,体质虚弱的患者应少食。

有关李子对人体的危害,孙思邈劝告:“不可多食,令人虚”。《滇南本草》载:“不可多食,损伤脾胃”。《随息居饮食谱》也有“多食生痰,助湿发疟疾,脾虚者尤忌之”的话。

荔枝:生津解渴,食用过多易导致低血糖

武汉一7岁女童在吃一斤半荔枝后昏倒,经检查医生发现孩子是过量食用荔枝导致的低血糖,也就是俗称的“荔枝病”。

确实,荔枝不仅汁多甜美,而且能够生津解渴,深受不少朋友的追捧。但要小心了,过多的食用荔枝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荔枝中含有大量的单糖和果糖,而果糖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下会生成葡萄糖,进入血液,造成胰岛素大量分泌,并迅速降低血糖,从而引起较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如果您恰好是在空腹的情况下吃了大量的荔枝,那么低血糖的风险就更加大了。

荔枝吃太多会出现:冒虚汗、四肢发凉、体乏无力、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构成生命威胁。尤其是儿童,应尽量避免过多食用荔枝,否则将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

任何水果都不能一下子吃太多

水果不能吃得过多,特别是一天之内不能无限制地吃水果,那样对身体有害无益。

水果里含有大量糖分,吃得太多,糖分无法全部吸收,就会与肾脏里的尿混合,患“水果尿症”,长期下去会形成肾玻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和吸收是有限的,吃多了不但浪费,还会造成负担,进而出现不良状况甚至疾病。

每天吃多少水果最合适?

中国营养学会在膳食指南中建议每天至少吃100-200克水果。根据人体需要、消费可能和个人体会,以每人每天0.5公斤左右为宜,即2-3个水果(以苹果、梨、香蕉、柑橘计)。而对于种类则没有特殊要求,但建议最好能够达到1-3种。基本上而言,一个水果不可少,二个水果正需要,三个水果才达标。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