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

当前位置:首页 > 五险 > 养老保险

企事单位退休养老金如何计算?2023年养老金计发如何计算的?

来源:网络
说明:2023年的内容若悠网小编整理中,具体请参考政府官方资料

  企事单位退休养老金如何计算?2023年养老金计发如何计算的?按照什么公式计算的?

  随社保网小编来看看从事业单位退休的老中新人,养老金计发和领取待遇有什么差别?区别在哪里?

  2014年10月份的时候,我国的事业单位进行了新一轮的养老保险制变革,当然此次变革会影一部分人的利益。主要是那些在革前就参加工作,没有自行缴纳养老保险,变革后又从岗位上退下来的人。为了确保变革能平稳过渡,相关部门特别设立了10年的过渡期,那些在2014年9月30日前参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后从岗位上退下来的人,在2014年到2024年这10年间,可以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一笔价值不等的过渡性养老金。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过渡性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基数x社保平均缴费指数x账户前工龄(视同缴费年限)x过渡性养老金计发系数,有极个别地方的过渡性养老金是按照别的方式计算。

  能领取过渡性养老金的这部分人,我们称之为退休中人;在此之前退休的人叫退休老人,养老金按照老方法领取;同样在此之后退休的人叫做退休新人,养老金直接按照新方法发放。那么问题来了,事业单位的退休老人、中人、新人的养老金计发和领取待遇,有什么样的区别?

  第一,老人的养老金计算方式

  老人的养老金是由地方财发放的,各地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发放的比例也不尽相同。一般工龄越长的人,缴费年限就越长,相应的计发比例就要高一些。具体的计算方法,是本人的基本退休工资,与当地的计发比例相乘。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王大爷的基本工资是4000元,王大爷所在城市的计发比例是90%,那么王大爷的基本养老金就能领取3600元(4000×90%)。当然一般情况下真正到王大爷手里的退休金,要比3600元多一些。因为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最低发放基数,从2005年起就开始上涨,虽然上涨的幅度近些年来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不可否认人们到手的真金白银就是增加了。再加上其它各项福利补贴,到手的退休工资会更多一些,如果地方经济发展程度比较好的话,到手五六千不成什么问题。

  第二,中人的养老金计算方式

  就像前面说到的,退休中人除了能领取个人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还能领取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65岁为101);基础养老金=所在地区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过渡性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基数x社保平均缴费指数x账户前工龄(视同缴费年限)x过渡性养老金计发系数,是在发放退休待遇老方法的基础上,额外发放新方法比老方法高出的一定比例。

  2014年10月到2015年12月退休的人,增发比例为10%;2016年退休的人增发比例是20%;2017年的增发比例为30%,一直到了2024年就增发完毕了。但由于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比较复杂,时至今日很多城市还没有理清该怎么发放,以及用哪部分资金进行发放。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没有理清,那就算你2014年10月份退休,可能时至今日都还没领取到这笔过渡性养老金。不过大家也不要操之过急,现在已经是2023年了,再过不到两年的时间,退休中人的养老金补发工作就要画上句号。为了按时按量完成工作,社保部门也会加快该项工作的进展,再者说攒了这么些年的钱,到发钱的时候,自己说不定可以领取到十几甚至几十万也是有可能的。

  第三,新人的养老金计算方式

  退休新人的养老金组成只有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除此之外还能享受职业年金待遇,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计发月数,这笔钱同样是领完即止。事实上就算没有过渡性养老金待遇,新人的最终到手的养老金,也不见得会差很多。因为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愈来愈快,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基数一直在增加。照此趋势发展,明年这一基数还会增加,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使然。我国养老金向来遵循“多缴多得”之原则,很明显同等条件下,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越高,个人到手的养老金就越多。这还只是一方面,事实上养老金待遇好的人,在养老金的上涨中,会占据更多的优势。还有一点不容忽略,那就是新人的职业年金待遇更好,这些七七八八的费用加起来,新人到手的养老金必然会更多。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