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

当前位置:首页 > 五险 > 劳动保障

2023年最新版:婚假、产假、年假、病假、事假、哺乳假等25类法规和待遇

来源:网络
说明:2023年的内容若悠网小编整理中,具体请参考政府官方资料

  2023年最新版: 婚假、产假、年假、病假、事假、哺乳假等25类法规和待遇

  (一)休息日

  正常情况下,星期六和星期日为每周休息日,双休日不计薪,全年104天。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法规: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企业和不能实行前款法规的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

  ✦有条件的企业应尽可能实行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这一标准工时制。有些企业因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的,应保证职工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天。

  因此,有的企业将40小时分摊在6天里,休息1天也是可以的。

  (二)法定节假日

  法定休假日,共计11天。

  1、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2、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3、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4、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5、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6、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法规:

  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相关法律法规:

  ✦《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注意,如果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不逢休息日,而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正常上班的,单位是无需支付加班费。

  (四)事假

  事假的天数由用人单位通过制订规章的方式确定。

  事假是无薪的,但如果用人单位有法规可发薪水的则从其法规。

  如深圳有关法规, 员工请事假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其事假期间的工资。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用人单位不扣劳动者在事假期间的工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人单位发了工资,且事假达到20天的,劳动者不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相关法律法规:

  ✦《职工带薪年休假》第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法规不扣工资的……

  (五)病假(疾病或非工受伤医疗期)

  关于病假(疾病或非工受伤医疗期)的天数,是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个月(特殊情形的可延长)。

  员工病假期间,企业需要支付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

  相关法律法规: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法规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法规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依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受伤医疗期法规》 第三条: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第四条,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二、关于特殊疾病的医疗期问题: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对某些患特殊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瘫痪等)的职工,在24个月内尚不能痊愈的,经企业和劳动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医疗期。

  ✦员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进行医疗,在法规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人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百分之六十支付员工病伤假期工资,但是不得低于最低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六)婚假

  各地的婚假天数遵循当地的法规。

  婚假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

  相关法律法规:

  ✦一、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有关人员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三、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

  ✦《劳动法》第五十一条法规: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七)产假

  产假的天数是:98天+各地奖励天数。

  国际劳工组织有关公约有“妇女须有权享受不少于14周的产假”的法规,14周即98天。

  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法规》第七条法规: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