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及早发现宝宝脑瘫的预警信号 自我判断脑瘫危险因素

来源:网络

脑瘫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婴儿早期的某些原因造成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落后及惊厥发作、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尽管临床症状可随年龄的增长和脑的发育成熟而变化,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康复治疗,其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能会更加明显。下面跟随若悠网一起来看看吧。

自我判断脑瘫危险因素

1、胎龄37周或者胎龄42周;

2、出生体重2500g;包括早产未成熟儿,足月小样儿;

3、异常黄疸;

4、胎儿的哥哥、姐姐有严重病史/夭折者;

5、Apgar评分0-4;

6、产时感染;

7、高危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如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力衰竭、大出血、贫血、休克或吸毒等;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坏死或胎盘功能不良等;脐带血流阻断: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颈等;新生儿唿吸窘迫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哺乳困难、肌张力低下、拥抱等原始反射弱。

如果出现了以上情形,妈妈要引起重视,进一步观察宝宝。

危害

运动障碍

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碍程度轻的只是手、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活或笨拙,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出现尖足(脚后跟不着地)剪刀布(双腿走路有交叉),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姿势障碍

脑瘫儿童身体的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在运动时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有些严重的病例头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处于竖直正中位置,而是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

智力障碍

在所有的脑瘫儿童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约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有1/4。

脑瘫宝宝预警信号

新生儿期:当宝宝仰卧时,双下肢过度伸直,而且两上肢屈曲,手握得很紧。活动减少,尤其两手很少活动。下肢不易分开双腿,换尿布困难。喂养困难,吸吮及吞咽不协调,护理困难,频繁吐沫,以及持续体重不增。

1~3个月:入睡困难,大约有30%脑性瘫痪宝宝在生后前3个月有类似严重“肠绞痛”的表现。

3~5个月:宝宝不能做双手举到眼前反复玩弄的动作。

7~8个月:宝宝仍不会坐。强扶成坐位时,宝宝的双下肢呈屈曲状,膝关节处不能伸直;强扶成前倾体位后,父母一松手,宝宝又向后倾倒。扶宝宝腋下使其成直立站位时,宝宝的髋及膝过度伸直,甚至交叉成剪刀状。

8个月后:宝宝不会爬,或爬行时宝宝只表现为上肢活动,下肢没有伸屈交替运动。

1岁以内:宝宝用手不分左右,只会一只手去拿东西。面部经常会出现异样表情。出现节律性地吐舌动作。

当宝宝在喂养护理等过程中有以下问题时应当及时就诊:

1、喂养困难:吸吮、吞咽不协调,口水多,体重持续不增;

2、护理困难:穿衣服、换尿布难将大腿外展、洗浴时拳难掰开;

3、过度激惹:持续哭叫,哭声: 哭声弱、无力、尖直、或尖叫。怪异 (低沉、直);

4、睡眠异常:入睡困难、烦躁;睡眠时间异常:睡眠过多、不易唤醒,过少;

5、语音发育异常:不发音、咳嗽声弱、发音低沉、笑声怪异、突起突止 ;

6、交往: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表情呆滞、对亲人无依恋。

面对脑瘫患儿,父母应当如何做

当发现宝宝有异常表现时,妈妈一定要及早带宝宝就医,尤其是高危儿(难产儿、早产儿、出生时窒息),有无异常表现也要定期就诊。

若能在生后3个月内超早期或出生后6一9个月内早期发现,并开始长期正规治疗,协调障碍程度较轻的患儿可基本治愈。此外,可以对宝宝采取强化主动运动的训练方法,如按月龄增长做相应的抬头、拉坐、翻身、坐、爬、站和走等运动,促进运动发育。应在正规医院康复师的协助下,进行训练:

0~2个月

俯卧抬头。早产儿满40天开始俯卧练习,吃奶前1小时,空腹觉醒时,俯卧位用语言和玩具引导宝宝抬头。每次训练3~5分钟,每日训练4~6次。

母子面对面训练法。宝宝俯卧于妈妈身上,妈妈可与宝宝对话鼓励宝宝抬头。

侧卧对称性姿势。使宝宝侧卧于床上,双上肢及双手保持在躯干的正中位,此姿势可控制异常性非对称性姿势及异常性的伸肌紧张。

3~4个月

俯卧抬头训练。继续让宝宝进行俯卧位抬头训练。

翻身。用玩具诱导宝宝翻身,帮助宝宝翻身时可一手握位宝宝的手,另一手在其肩部轻轻地向对侧翻身,每日至少练习7~8次。

平衡训练。将宝宝仰卧位放置在被单上,两位家长分别抓住被单两头进行左右摇荡。每日2~4次,每次3~5分钟。

手口协调性训练。仰卧位,让宝宝两手抓双足放至口,练习手口眼协调性动作。

抓握训练。将玩具放在中线的位置,诱发宝宝的上肢向前伸出、手指分开进行抓握。每日进行7~8次。

5~6个月

坐位训练。宝宝双下肢分开、躯干前倾,双上肢前方支撑坐,也可练习靠坐。每日练习5~6次,每次10分钟。

腹爬。家长可在其前方用玩具逗引,后方抵住宝宝足底帮助向前移动。每次5~10分钟,每日练习7~8次。

主动抓握训练。宝宝坐位,将玩具放在身体前远近不同的位置,让宝宝练习从远近、高低不同的地方够取玩具。每日练习5~6次。每次10分钟。

7~8月

手膝位爬。用手膝位支撑的姿势进行爬行训练。要求每日爬50~100米。

拾取动作训练。立位扶宝宝的双膝防止膝屈曲,在宝宝前面放上玩具,让其练习弯腰拾取。弯腰的幅度从高到低。从易到难。此动作每日练习2一4次,每次10一30个。

双手捏取的动作。到7个月左右宝宝能够使用拇指,此时可以给他一些小的玩具,让其练习使用手指,让宝宝从大把抓握到拇指与其他手指一起使用进行捏的精细动作。

9~12月

扶站、蹲起、独站和独行练习。并根据宝宝情况,请医生帮助制定下一阶段的训练内容及方法。

温馨提示

脑瘫一定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看,发现越早,脑和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越大,治疗效果越佳。专家认为,脑组织在一岁以内尚未发育成熟,还处在迅速生长阶段,而脑瘫的脑损伤也处于初级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所以这一时期的可塑性大,代偿恢复能力强,在这一时期进行康复治疗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妈妈可以选择一家专业的康复诊所康复诊所,请专业人士进行康复。妈妈自己也可以在旁边学习,回家后帮助宝宝训练更有效。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