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育儿知识储备 不同形态的便便对应宝宝健康问题

来源:网络

妈妈不是生下来就是超人,也没有人天生就会做妈妈。初生的宝宝不会表达,冷了热了,饿了病了都需要妈妈的火眼金睛和各种育儿知识的储备,尤其是包含宝宝健康信息的便便。到底什么是正常的便便?哪些便便又代表宝宝可能生病了呢?看来,有必要专门就这个方面集中科普一次,不同形态的便便对应宝宝何种健康问题,妈妈如何一招辨别,快速解读?下面我们就跟随若悠网来一一分解。

一、宝宝拉绿色的便便是怎么回事?

绿色大便是由于宝宝胃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胆汁中的胆红素在肠道双气杆菌等作用下氧化变为胆绿素,从而使便便呈绿色。还有的时候已经排出的便便遇到空气中的氧,胆红素也会氧化成胆绿素,使便便呈现绿色。

当宝宝出现腹部受凉、没有吃饱等情况下,引起宝宝肠道蠕动过快,结肠中胆绿素来不及还原成胆红素,继而使大便呈现为绿色。宝宝初加菜泥时,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绿色菜泥。

其实,多数情况的绿色大便属于正常便便,家长可不用担心。只要宝宝进食正常、睡眠质量好、精神状态不错,就不用太在意。平时给宝宝多喝热水,注意宝宝腹部保暖,保证宝宝吃饱就可以了(3个月以内的宝宝每天奶量为500ml~750ml,4~6个月的宝宝每天奶量800ml~1000ml)。

二、宝宝一天拉几次便便才正常?

无论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如果宝宝的大便性状正常、精神活泼、食欲以及体重增长均良好的情况下,每个宝宝的排便次数是不一样的。

母乳喂养,消化得更充分,剩下的残渣少,就容易攒肚,可以几天甚至十几天不大便;

奶粉喂养,大便可能会有奶瓣,臭味更大一些,一天1-3次;

混合喂养,需要看每天母乳和奶粉的比例,混合喂养的便便一般有酸臭味。不同时期排便次数也不同,1个月以前,大多数宝宝一天要排好几次大便,有的甚至每次吃完奶都要排一次;有的宝宝在放屁、用力动一下时也能挣出一些便便来。2-3个月后很多宝宝的大便次数会明显减少,但是不一定会减少到每天一次。

如果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变稀,多为水样,可能是腹泻;如果大便干硬,排便困难,几天才排便,可能是便秘。无论是腹泻还是便秘,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忌自行用药。

三、宝宝拉便便时大哭,拉出的便便很硬是怎么回事?”

宝宝好几天才拉便便,且便便比较干硬,排便时很费劲,甚至把脸憋红,出现这些情况就基本可以判断宝宝便秘了。

宝宝一旦便秘,妈妈要反省一下,给宝宝及时补充水分了吗?宝宝的运动量够不够?给宝宝添加的辅食中膳食纤维丰富吗?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妈妈在给宝宝加工绿叶菜时,不宜太过精细,只需在开水中焯烫后剁碎给宝宝吃即可。

宝宝晚上睡觉前,妈妈可用手沿着宝宝肚脐先顺时针方向按摩,能够促进宝宝肠蠕动,帮助排便。

有不少家长分不清“便秘”和“攒肚”,其实很简单:

跟便秘相比,攒肚就显得“温柔”多了。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宝宝,尤其是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因为宝宝对母乳的充分消化、吸收,致使每天产生的食物残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肠形成排便。这些食物残渣,总要积累一些“小伙伴”之后,一起出去,这样等下去可能就需要几天。如果宝宝未排出大便前,身高体重匀速增长、精神状态、食欲、睡觉均可;排大便后,大便性状软,这样就可以断定宝宝就是攒肚而不是便秘。

四、什么样的便便是正常的,家长无需担心?

1、奶瓣便便

奶瓣便便其实就是因为宝宝消化系统不成熟或者摄入过多,导致蛋白质中的酪蛋白无法消化吸收。随着宝宝的长大,奶瓣便便会逐渐消失。喂养的时候,也应合理喂养,避免出现喂养过度的现象。

2、泡沫便便

跟受凉没有关系,其实就是糖类物质的代谢问题。妈妈摄入过多淀粉、糖类过多,调整饮食即可,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也要注意这些物质的摄入量。

五、宝宝的哪些便便提示妈妈该去医院了?

1、血便

多呈红色、暗红色、褐色或者黑色。如果宝宝服用大量铁剂,会形成深褐色或者黑色大便,这样的大便可不用担心;哭闹、腹痛、超过两天的粘液便或带有血丝,这个时候要考虑感染性腹泻;阵发性哭闹伴果酱样大便,可能是肠套叠;如果呈柏油样黑便,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如果大便伴有鲜红色血液,血液多来源于直肠或肛门。上述几种大便,除了服用铁剂造成的原因外,其余可能性均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蛋花状便便

如果宝宝的便便水分增多,呈蛋花状,大便次数增多,妈妈务必警惕,很可能是病毒感染,要尽快带宝宝就医;

3、灰白色便便

如果宝宝出生后拉的便便一直是灰白色或者呈白陶土色,可能是先天胆道梗阻所致,最好能及时到医院就诊。

4、豆腐渣样便便

呈黄绿色稀便,有时呈豆腐渣样,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多伴有鹅口疮。这种便便最好也能及时到医院就诊。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