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宝宝听力要早筛查

来源:网络

耳朵是关乎孩子听力和语言发育的重要器官,孩提时耳朵的保护尤为关键。在今年3月3日全国第十二次 “爱耳日”来临之际,家长们跟我们一起学习怎样更好地保护孩子的耳朵吧!

新生儿听力筛查,对及时发现、诊断听障儿童,开展早期干预,提高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及早发现

宝宝出生48小时应做听力筛查

保护耳朵,从宝宝刚出生就要开始。过去,因为对孩子听力发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家长在孩子两三岁时,才发现其有听力障碍,而这时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的语言发育。因此,及早发现先天性耳聋尤为重要,而听力筛查则是最好、最有效的手段。

一般来说,新生儿在出生48小时就应接受初次筛查。这种筛查很简单,可在宝宝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几分钟即可完成,所以家长不用过分担心。对于筛查结果没有“通过”的宝宝,家长也不用过分紧张,因为筛查没有通过并不能断言宝宝的听力一定有事,这种情况,可在42天左右接受听力复查。如果42天时复查仍未通过,那么为了安全起见,家长可带宝宝进一步做精密的听力学检查和评估,并且还可做长期的听力追踪和监测。

听力障碍并不是遗传病,并不是说父母是聋哑人,孩子就一定是聋哑儿。而且,目前对引起婴儿听力障碍的原因也无法判定,很难做到产前预防,所以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做好听力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诊断的有效手段,对及时发现、诊断听障儿童,开展早期干预,提高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除了做听力筛查,宝宝出生后,父母也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耳朵有没有问题

如何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宝宝的一些反应与行为作出大致的判断。

例如:0~3个月的宝宝一般会被高音量的喧闹声或喇叭声、雷声惊醒,或者为之一震;听到妈妈的声音会转头,或看着妈妈或者朝妈妈笑。3~6个月的孩子会比较喜欢玩弄一抓就有响声的玩具;一旦有声音比如门铃或者电话响,就会转头去寻找;能够重复发出类似“嗒嗒”的音。6~10个月的孩子已经开始牙牙学语,即便是自己一个人待着的时候也不停地说;别人叫他的名字会有反应;能够听懂一些常用的词,比如奶瓶;能发出“来来”等音。而15~18个月的孩子已经能够听从一些简单的指令;能一下说出两三个字的话;喜欢别人给他读书听,或者喜欢别人用手把脸蒙起来,和他玩藏猫猫的游戏。

如果孩子与上述发展进程明显不符,就要考虑是不是耳朵,特别是听力有问题,并及时就医,及时了解到问题的类型和轻重,如果只是听力有所丧失,只要治疗及时,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还能得到补救。别以为宝宝天生听力没什么问题,后期就疏于对耳朵的保护,生活中,还有许多情况会对宝宝听力造成伤害。

护耳要点

感染、噪音、药物都会影响宝宝听力。耳鼻喉科主任表示,由于孩子的耳朵咽鼓管较大人的直且短,更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对孩子耳朵的保护。

对宝宝听力能造成伤害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掏耳朵

孩子的外耳道皮肤不同于成人,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联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如果家长随意用牙签、火柴杆、耳勺等“工具”掏挖,很容易引起损伤、感染,诱发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

当然,如果分泌物过多,并形成了黄褐色的油状物,或在耳朵里堵塞变硬,使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听力下降时,就需要处理了。但应该向医生求助,不可自己盲目行事,以免伤害到孩子。

2.耳朵进水

家长在给宝宝洗澡时,如不小心使其耳朵进水,令这些液体在中耳积聚;又或者宝宝吃母乳时,由于母亲喂养姿势不当或乳汁流出过急,造成宝宝呛奶,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中耳,这些都会诱发中耳炎,严重者影响到宝宝听力。

在给宝宝洗澡时若耳内进水,应及时用棉签或棉球蘸出耳内的污水。喂奶时应保持孩子头部稍高的姿势,不要让其呛奶。

3.强噪音

噪音对耳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尤其是高分贝噪音,容易造成孩子内耳细胞受损,影响听力。再加上孩子面对噪音时不能像成人那样主动回避,受害更大。春节期间,就有许多孩子因为放炮震坏耳膜前往医院就医。

另外,对于孩子来说,尽量不要让其长期使用耳机。因为耳机所发出的声频紧挨耳部,分贝过高,而且过度使用耳机会给耳部带来强烈的内外双侧压力,不利于孩子的耳发育。

4.退烧药

说感冒影响听力,不但是因为感冒是引起中耳炎的一大罪魁,其次,一些治疗感冒发烧的药物也会损害神经,例如链霉素等,用于退烧时,千万不能服药超过3天。

积极预防感冒,或者尽可能地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耳朵受伤害的必要措施。

5.外伤

外伤对孩子听力的影响也值得注意。在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时,一定要提醒其注意安全。另外,还要防范外力与碰撞,家长尤其不要用手掌掴孩子的耳光,否则可能伤及耳膜,或令耳骨移位,导致听力损伤。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