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拗口地名脱口出却不会喊妈妈 如何发现自闭儿童

来源:网络

●今天是“世界自闭症日”,中国约有1000万各种程度的自闭症患儿

●科学规范的早期干预,可让自闭症孩子顺利上小学

●教育自闭儿,爹妈要说话热情、表情夸张,要多想办法刺激孩子表达的欲望

今天是联合国确定的第二个“世界自闭症知晓日”。近日,广州日报“健康大讲堂”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联合举办“关爱‘星星的孩子’”专场讲座。

主讲嘉宾、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指出,自闭症患儿的康复训练不能都指望专业机构,早期居家训练也很重要。对于自闭症患儿,父母要说话热情,表情夸张,别对自闭儿的要求反应太灵敏,有时表现得“迟钝”,反而能刺激孩子努力表达的欲望。

自闭表现:把《泰坦尼克号》看了1000遍

“你印象中的自闭症患儿是什么样子?”近年来,不少家长或许已知道,如果宝宝三岁还不会说话,视线无法与父母对视,不爱搭理父母,老是重复做某个动作,很有可能是自闭症。实际上,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筛选,还是会有许多自闭症宝宝成为漏网之鱼。

“语言障碍、社交障碍和刻板行为是自闭症儿三大核心症状。但患儿的表现多种多样。”邹小兵说,比如有个学龄男童在就诊时可以滔滔不绝地给医生上半小时“人类进化史”课,但一被医生反问“你叫什么名字”,他便“哑火”,半天不吭声。有些孩子可以流利地报出“巴布亚新几内亚”这样拗口的专有名词,但却不能轻唤一声妈妈。

“健康宝宝兴趣多样,难持久,患儿却很‘长情’,在一定时间内对一种行为、一种事物保持兴趣。”他说,三岁的孩子往往喜欢看有一定情节的动画片,而同龄患儿中意广告片、天气预报等。当然也有例外。有个男孩喜欢看影片《泰坦尼克号》,结果从三岁看到五岁,居然把这部片看了1000遍。

发现自闭症:家长要相信自己的感觉

两岁的男童杨杨(化名)一岁时能说话,跟父母的互动比较正常,眼神虽然有些飘忽,但不时可跟父母对视。但从半年前起,这些能力似乎在退化。当时,爸妈带他去看儿科,医生觉得他可能只是发展稍微迟缓,建议爸妈:“你们可能太敏感了,再等等看吧。”然而,半年后,杨杨最终还是被确诊患上自闭症。

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唐春主治医师指出,过去对自闭症的诊断,一般在儿童三岁之前就能诊断出来,首次诊断通常发生在第十八至二十四个月。而如今,一岁以内的孩子被确诊的情况也不少见。

“我们接触的很多案例,往往是家长先发现自己孩子的行为异常或发展比较迟缓。”唐春说,有些家长甚至早在孩子出生后,就发现孩子跟别人不一样。最新研究证实,家长怀疑自己孩子发展异常往往是正确的。专家提醒,家长要相信自己的观察和感觉,如果担心孩子的发展,应尽快到儿童发育行为专科就诊。

自闭儿

爱用“沉默”表达愿望

邹小兵说,辨别孩子是否存在行为发育障碍,家长要练就火眼金睛,关注一些细节。

例如,幼儿牙牙学语前,对父母会用“一拍、二指、三看眼”的方式,示意自己想要什么东西。而自闭症患儿大多不会用手指指物。如果想吃饼干,只会拉着妈妈的手,把她带到饼干跟前,既不点头,也不用目光示意。当父母自动领会他的意思,给他饼干,他不会向父母表达欢喜,也很少主动寻求父母的关爱或安慰。

健康宝宝对父母有依恋,如果被陌生人抱,就会挣扎哭闹。而自闭儿不怕陌生人,父母走开,他不会表现得痛苦,仍旧自顾自地玩耍。

正常小朋友在三岁左右就会玩“扮家家”游戏,例如女孩喜欢给洋娃娃当“妈妈”,男孩会一起玩打仗。而自闭儿喜欢独自安静地玩车、玩拼图,不需要小朋友做游戏搭档。即使她主动抱着洋娃娃,也不会将其当成玩伴,而是独自静静思考。

早期行为干预

多与宝宝共度“地板时光”

自闭症儿童进行学龄前两年的早期行为干预,可以让他们的智商和语言能力有很大的改善,一些康复得好的孩子可以顺利上学。邹小兵强调,更重要的是进行早期家庭训练。起步阶段要进行高强度训练,每周25~40小时,平均每天四至六小时,基本训练要维持两年以上。

“早期训练越早越好,可从1岁至1岁半开始,原则就是别让宝宝一个人闲着,刺激他增加人际交流。”他推荐一个叫做“地板时光”的训练方法:父母、亲人要不断给予孩子刺激,例如当宝宝自顾自玩东西时,父母可以挡在玩具前面,用目光注视他的眼睛,直到他的视线与父母对上,才走开。

还可以每天在孩子面前唱一首歌,待他听习惯后,唱到某处突然止住,等他奇怪地看过来,再接着唱。

邹小兵主张,自闭儿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要“热情奔放”,要动作夸张、表情阳光。因为不少六个月以上的患儿还不会做出大笑等温馨和快乐的表情,需要父母给予示范。例如,可以与宝宝一起进行“同感训练”。一起触摸热、冷物体,做出相应的表情,让宝宝学习做同样的表情。

别太快满足孩子要求

他建议,对自闭儿的指示,父母不要太善解人意,也不要太爽快地满足他的要求,“你迟钝一些,孩子为了满足需要,就会努力地表达。”当孩子做出努力后,家长可以适当地给予奖励。例如孩子用手指着饼干示意要吃,父母还可额外给他喝牛奶做奖励。

自闭症康复训练对父母要求很高。邹小兵说,父母一定要有“四心”,即恒心、耐心、爱心和狠心,更重要的是,是信心,相信自己和宝宝一起努力,能够得到善果。

现场Q&A

问:儿子患阿斯伯格综合征(自闭症的一种),在幼儿园正常,在家特别依赖父母,可否把他送到寄宿学校,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答:就让他在家依赖你一会儿吧。这类高功能自闭儿在学校人际交往能力差,虽然不会打人,但寄宿的话,可能会受人欺负,导致病情倒退或者发生意外。可在家里慢慢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别让他太依赖父母。

问:女儿三岁,目光不爱跟父母对视,但是对父母的叫唤有反应,喜欢看动画片。有的医生说是自闭症,有的说不是,怎么办?

答:不着急给孩子“戴帽”。在明确诊断之前,先开始“地板时光”等训练,预防发展成为人际交往障碍。

问:宝宝一岁四个月,不爱讲话,对疼痛没有灵敏反应,但是跟父母对视正常。前段时间教会他说“车”,没几天却不会说了。最近学会说“妈妈”,我好怕她又不会。怎么办?

答:先进行家庭训练,多跟孩子玩互动游戏,观察情况进展。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