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南方医院产科三大护士长手把手教你呵护新生儿

来源:网络

常有许多新手爸妈们对初生宝宝的日常护理和宝宝身上出现的一些现象不知所措,不知道小宝宝是生病了呢?还是只是正常的生理表征,例如:小宝宝的头顶怎么软软的?宝宝的尿布中出现粉红色的黏液该怎么办?新生宝宝为何直睡个不停呢?他听得到声音吗?小男婴的阴囊肿胀是正常现象吗?吐奶与溢奶有何不同?……等等诸如此类的疑难杂症均让为人父母者充满疑惑,再加上,有时父母不知如何去处理宝宝异常现象,一旦宝宝发生状况时,往往手忙脚乱或过于紧张。为此编辑采访了广州南方医院产科护理三大护士长周凤琴、张军、周燕莉,三位护理专家着重介绍了新生儿护理方面的小技巧,希望给新妈妈提供一些护理帮助。

新生儿护理包括六个基本方面

小宝宝出生了,面对这个软绵绵的小宝宝,很多新手妈妈都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护理新生儿。“新生儿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胎儿从母亲子宫内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由于这段时期新生儿各系统脏器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因而易感染,护理起来必须细心、科学、合理。

1、温度和光线

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均应注意通风时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而室内的光线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2、衣服和尿布

新生儿的内衣(包括尿布)应以柔软且易于吸水的棉织品为主,最好不要用化纤或印染织品;衣服的颜色宜浅淡,便于发现污物,并防止染料对新生儿皮肤的刺激;衣服尽量宽松,不妨碍肢体活动且易穿易脱;由于新生儿头部散热较大,气候寒冷或室温较低时应该戴小帽子,同样要柔软舒适。尿布用柔软吸水性好的棉织品,做到勤洗勤换,通常白天要换4次以上,晚上应换2次以上,每次更换时均应清洗小屁股,并外涂适量护肤油剂;尿不湿则选择质量较好且透气性能好的,在家里时尽量用尿片,出门或睡觉时则用“尿不湿”;注意尿片或尿不湿包裹不宜太紧,以便四肢自由伸展。

3、睡眠和睡姿

睡姿直接影响婴儿的呼吸,且新生儿头颅比较软,良好的睡姿有利于头颅的发育。建议有个舒适、厚度为1~2公分的小枕头,中间稍微下陷,两头微起。最好的睡姿是仰卧或侧卧,以避免压迫胸肺部,建议在喂养后多采取侧睡,以免溢奶或呛咳造成窒息;在采取仰卧位时,应当经常变换体位;足月儿因活动力较强,出生头几天可以适当采取俯卧,以利呼吸道分泌物流出,防止呕吐物倒流入气管,但俯卧必须拿去枕头,头侧向一面,此时要有家长在一旁监护。新生儿通常每天要睡18~20个小时,但未满月的宝宝不宜长时间睡眠,家长应该每隔2~3个小时弄醒一次,以方便喂养。

4、哺乳和喂养

新生儿喂养是门很大的学问。周燕莉护士长的观点是出生后母乳喂养越早越好,一般为出生后半小时左右。如果妈妈暂时没有分泌乳汁,也要尽量让新生儿吮吸乳头,以促进乳汁分泌,并增进母婴的感情利于母体因分娩造成的产后伤口的愈合。而母乳喂养时应采取“竖抱位”即头部略抬起,这是最理想、最符合自然规律的喂奶方式。在这种姿势下新生儿和父母亲相对而视,还可增加相互间的亲密感。

需要注意的是,母乳喂奶前应先洗手并将乳头清洗干净,母亲如有呼吸道疾病喂养时应戴口罩,如乳房上皮肤有破裂或炎症,应咨询医生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哺乳。哺乳的时候最好是一边乳房吸空喂饱后下一次再换另一边乳房,以防残奶淤积在乳房内,如一边乳房一次喂饱后仍有多余的乳汁,则最好将其挤掉,以促进乳房的正常泌乳并避免乳汁淤积或继发感染。人工喂养尽量不要直接喂服新鲜奶,因为其中所含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不适合新生儿;混合喂养(母乳喂养和代乳品喂养相结合)时,应先以母乳喂养为主。人工喂养时奶嘴洞大小应适中并注意温度,奶嘴喂奶时尽量不要让宝宝吸进空气,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后可轻拍宝宝背部,以免积气。此外要对奶瓶、奶嘴严格煮沸消毒。喂养不需太讲究定时,一般情况下3小时左右喂一次,每次以吃饱吃好为原则:即宝宝吃奶后不哭不吵,且体重正常增长。

5、皮肤护理

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在脐带未脱落前,尽量不用盆浴,而采用干洗法为新生儿擦身。脐带脱落后,则可给予盆浴。注意新生儿不需要肥皂,肥皂是一种脱脂剂,而婴儿的皮肤很娇嫩,他需要保留所有的天然油脂,所以6个星期前只能用水洗。6个星期后,可以选择无刺激性的肥皂,且一定要用沾有肥皂的手指好好地擦洗过所有的褶皱,然后再冲洗干净,然后将宝宝皮肤彻底揩干,潮湿的褶皱部分非常容易导致发炎。每次换尿布后一定要用温热毛巾将臀部擦干净,有时因尿液刺激使臀部皮肤发红,这时可涂少许婴儿油。

6、五官护理

新生婴儿的五官护理主要应注意面部及外耳道口、鼻孔等处的清洁,但注意不要挖婴儿外耳道及鼻腔。由于口腔粘膜细嫩、血管丰富,极易擦伤而引起感染,所以不可经常用劲擦洗口腔,更不可用针、特别是不洁针去挑碾牙龈上的小白点——上皮小珠(俗称“马牙”或“板牙”),以防细菌由此处进宝宝内而引起败血症。

新生儿护理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预防感染

娇弱的新生儿免疫力低,最怕的就是感染,所以在护理新生儿时,妈妈们要注意卫生,在每次护理前均应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细菌带到新生儿细嫩的皮肤上面发生感染,如过给宝宝护理的人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则不能接触新生儿,以防新生儿受染。如果新生儿已经发生了传染病时,必须严格隔离治疗,接触者隔离观察。

2、脐带护理

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75%的酒精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不要放盆内洗澡。脐带脱落后,可以不用纱布,但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发现脐部有红或有脓性分泌物,则应进行消炎处理。

3、注意保温

宝宝的身体对温度也十分敏感,所以一般的家庭室温也不能低于23℃。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在出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36.5℃左右时,准妈妈们就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如果发现宝宝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或咨询医生进行处理。

4、逗乐禁忌

刚生完宝宝的妈咪们对小宝宝总是百看不厌,哄宝宝睡觉更是她们一大乐趣,但是周凤琴护士长指出,宝宝睡前其实并不宜逗乐,因为婴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兴奋后往往不容易抑制,会不肯睡觉或上床后动个不停,影响睡眠质量。其次,宝宝吃奶时也不宜逗乐,因为婴儿吞咽和咀嚼功能还不完善,逗乐可能会引起呛奶,甚至发生吸入性肺炎。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平时不要用摇晃或抛起婴儿来逗乐,因为婴儿的头颈发育不全,大力的摇晃逗乐很容易伤到宝宝,甚至有生命危险。

5、哄睡禁忌

当宝宝哭闹不睡时,父母会想出各种方法来哄睡宝宝,但有些不正确的方法却会给宝宝的健康带来不利,比如当宝宝吵闹的时候,许多妈咪会把宝宝抱在怀里摇睡,但张军护士长指出摇晃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震荡,造成脑组织表面小血管破裂,轻者发生癫痫、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疝危及生命。

新生儿护理中妈咪们最易误会和混淆的正常生理现象

有些新生儿在出生后会出现一些生理现象令新妈妈们惊慌,比如新生女婴儿在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乳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是不是宝宝生病了?是不是宝宝不健康?专家表示,其实这些生理现象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除非是持续的时间较长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则应去医院检查。那么,新生儿出生一般会出现哪些正常的生理现象呢?

1、生理性黄疸误认为肝炎

新生儿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4~5天后最明显,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称“生理性黄疸”。如果10天内黄疸消失,就不是病态,更不是肝炎,叫“生理性黄疸”。它一般在生后第4~5天出现,一周左右消失,早产儿黄疸可持续到14天消失。总之,生理性黄疸属正常生理过程,不需要治疗。

2、误挤压宝宝乳腺

新生儿的乳房在生后第4~5天出现轻度肿胀,并有少许乳汁溢出,7~10天达高潮。这是因为母亲在妊娠后期体内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及催乳素),致使胎儿通过胎盘吸收了较多的激素所造成的乳腺一时性肿胀,无论男孩、女孩都可有,属于生理现象,2~3周即可消失,千万不要挤压,否则可能会让小婴儿患“乳腺炎”。

3、正常溢乳误为呕吐

新生儿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相对较紧张,胃容量小(约为30~60毫升),胃呈水平位,容易发生溢乳,所以在喂奶后应将婴儿竖起,轻拍后背,排出咽下的空气,然后取右侧卧位,枕头高3~4厘米即可。少量溢乳属正常现象,不应按呕吐治疗。

4、误擦胎脂

胎脂有保护胎儿皮肤、防止细菌感染及保温的作用。除了胎脂较厚,皮肤皱褶多的大腿根、腋下及脖子等处,只用轻轻的擦拭,以防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局部皮肤而发生糜烂外,其它部位的胎脂不宜擦去。

5、脱水热误为感染

少数新生儿出生后的第3~4天有一过度性发热,体温骤升,有时可达39℃左右,但一般情况良好,这种情况在夏季比较多见。如果补足水份后,绝大多数婴儿的体温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不需治疗。但这种情况很多妈妈会误以为是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这是不必要的。

6、新生儿脱发

有些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头发很好、很黑,过些日子有的地方会脱发,这不是病态,属正常现象,俗称“奶秃”,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头发也会越长越好的。

7、皮肤湿疹护理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复杂的皮肤炎症,是婴儿期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病因一般认为与遗传、过敏体质、神经功能及物理因素等有关。护理不当,如过多使用强碱性肥皂、营养过剩、以及肠内异常发酵等也可引起本病。母体雄激素通过胎盆传给脂儿,致使新生儿皮脂增多,亦易致脂溢性湿疹。

8、四肢抖动

因新生儿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对下级中枢的抑制能力较弱,常出现不自主和不协调的动作或睡眠时会因突然抖动而惊醒,父母不必担心,这不是病态,是正常现象,慢慢可以随孩子的增长而消失。

总之,新爸新妈们对于新生儿除了需要做到正确的护理方法,平时也要做到“多看”,“多摸”,“多量(如宝宝头围大小)”,做到多观察,才能更快更准确读懂宝宝们各种的信息,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起来!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