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看外国人培养孩子性别意识举措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外国人如何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第二章:培养孩子性别意识法宝

第三章:从何时起应该培养孩子性别意识

教育孩子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父母们要特别小心,尤其是培养孩子性别意识的问题上。那么,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盘点育儿知识,揭秘培养孩子性别意识法宝。

外国人如何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无论古今中外,坚强阳刚的男性和温婉阴柔的女性都是人们眼中完美的性别标准。在国外,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都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男孩穿蓝色,女孩穿粉色

在英国和德国,一看新生儿的襁褓,就能马上知道是男是女——男孩用蓝色毯子,女孩用粉色毯子。婴儿并没有性别意识,凡事都需要学习。如果他们从出生开始就穿某种颜色的衣服,就能让他们感到“这种颜色属于我”。

男孩穿裤子,女孩穿裙子

裙子是女性天然的代表,而裤子则属于男性。裙子的摇曳能让女孩从小就从中获得温柔如水的特质,并且百变的裙子也能培养女性特殊的审美;而裤子直挺挺的,男孩穿上更能让他们养成坚毅、果断的性格。

男孩玩机器人,女孩玩洋娃娃

女孩玩娃娃能更充分地激发其母性的本能,这样的女孩长大后更善良体贴。相比而言,机械类的玩具对男孩性别塑造的影响更大。

男孩多拥抱,女孩多亲吻

男人需要认可,女人需要呵护。在德国,经常见到,男孩如果帮了别人的忙,父母会给他们一个大大的熊抱,然后拍拍后背;而女孩通常会获得一个甜蜜的吻。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拥抱代表肯定,而亲吻则代表保护和爱。

爸爸带儿子洗澡,妈妈带女儿洗澡

德国教育心理学专家基尼指出,这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男孩的身体跟爸爸一样,女孩跟妈妈一样。这是孩子最早了解人体和性别的启蒙教育。

男孩常做挑战性运动,女孩要多做体操

在英国,很小的男孩就经常被父亲强迫着去爬山或游泳;而女孩经常被父母送去练体操。挑战性的运动能培养男孩坚强和不惧挑战的性格;而体操的柔美与女性的身段正好契合,能培养女孩温柔、平和的个性。

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法宝

1、肯定孩子的性别

三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朦朦胧胧的有了性别的意识,他们开始想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但是因为他们对于男女不同的认识还很不明确,所以就会有时说自己是男孩,有时又说自己是女孩,而且在判断别人是男还是女时就更容易出错。这时家长不要把这件事当作生活的小插曲一笑了之,你要明确的告诉孩子:宝宝是个男孩子或者女孩子,你是妈妈的女儿或者儿子。

在我国目前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免会出现有的家长非常喜欢女孩子,但却有个儿子;或者父母喜欢男孩却有个女孩子。这种对孩子性别的偏爱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管女儿叫“乖儿子”,或者叫儿子为“姑娘”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出现性别认识的混乱,不清楚自己是男还是女,甚至有的男孩子自称自己是女孩子,以女孩子自居,行为方式也模仿女孩子。也会有的女孩子具有男孩子的特点,但消极影响较具有女孩子气的男孩子要小。这些家长一定要注意疼爱有度,在孩子性别意识没有形成时,要明确告诉孩子他的性别,并且要时常叫出孩子的性别,以巩固孩子的性别知识。只有在孩子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的前提下才可以随意称呼。

2.怎样给孩子穿衣、剪发

大家都知道,男孩子的衣服和女孩子的衣服在样式、花色上都是不一样的。男孩子的可能大多为短裤、长裤、T恤、牛仔,花色也多为深色,点缀少。而女孩子的衣服则多为裙子、缀满花边的公主服,而且多以红色、粉色、绿色等这些鲜艳的颜色为主。男孩子应留短发,女孩子可以留长发。但有的家长因为自己对孩子性别的偏爱或者对衣服样式、颜色的偏爱,对发式的偏爱,可能会让男孩子穿漂亮裙子,女孩子总是一头短发、男孩子则扎马尾辫,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上面已经说过,两三岁的孩子对自己的性别并不明确,他们会受到这些外在特征的影响和强化,如果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对异性的穿着、发式产生偏爱,渐渐演变成对异性性别的偏爱,在外在行为上就会表现出异性特征,相信这种痛心的后果家长们都不愿看到。

3.父母自身要具有合适的性别特征

从心理上讲,一些青少年就是因为性别角色混乱,没有找到自身性别角色的社会定位,才造成同性恋倾向的。因此,从幼儿开始,父母是一个绝好的性别角色榜样,孩子可以从妈妈身上认识女性角色,从爸爸身上认识男性角色,从父母身上发展对异性的信任,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自己身上的性别特征,甚至是性格特征,这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同时,还要注意多带孩子接触两种性别共存的伙伴群体,让孩子找到自己的性别群体。

4.父亲在孩子的性别意识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家庭是孩子性别角色形成的重要场所,是他们模仿性别角色行为的首要源泉。而父亲在这里起到的作用更加重要。父亲给孩子提供了一种男人的基本模式,孩子就是从父亲身上知道了男人是什么样子的、男人该做什么事情。而男孩大多将父亲看作是最具男性特征的“楷模”,他们的理想就是成为父亲那样的男人。女孩子则在观察父亲与母亲的关系中,了解到男人给如何对待女人,所以有很多女孩子都是以父亲作为以后择偶的标准。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如果父爱缺乏会出现什么现象呢?男孩子会变得软弱、胆小、依赖性强、缺乏主见、女子气、缺乏面对生活变动的勇气,女孩子则可能表现为焦虑、羞怯、胆怯、成年后的家庭关系不良。

因此,父亲与孩子的联结是很重要的,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女主人的责任,父亲无论如何都要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接触,正如贝多芬曾说过的一句话: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养一个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职责。

5.在性格上培养双性化的孩子

着名心理学家贝姆认为:在不断发展的将来,双性化人格将得到充分重视,双性化将成为人们心理健康的标准。这种人身上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长处和优点:既独立又合作、既果断又沉稳、既豁达又敏感、既自信又谨慎、既热忱又成熟。这种人更容易得到旁人的喜爱及认同,更容易获得成功。

从何时起应该培养孩子性别意识

男孩女孩性格特征相反

小羽是一名高二女生,但从小到大一直没梳过长发,没穿过裙子,言谈举止都大大咧咧的,俨然是个“假小子”。在小羽的班级里,有好几个像她这样的“假小子”,她们的性格都非常直爽、开朗,经常和一群男生称兄道弟。相比之下,班级里有些男生则举止文静、性格柔弱。小羽说:“我们许多女生都喜欢李宇春青春洒脱的形象,觉得那样很帅。”

而某小学教三年级的陈老师则对小学生中的“阴盛阳衰”感到有些担忧:“近几年,我发现小学一年级新生刚入校的那段时间,哭闹的学生中男孩占了大多数,女孩反倒很少哭闹,比男孩更能适应环境,独立能力也更强。甚至有的女孩吵嘴、打架也比男孩厉害。”

在采访中,一些学生家长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已把中性打扮当成一种时尚、潮流,“我觉得有的孩子男女性别的差异都有些模糊不清了,真不知道现在该如何教育孩子了。”

3岁后应培养性别意识

目前国内有儿童教育专家指出,幼儿园分厕对孩子性别意识的认知有很重要的作用,有些幼儿园也在尝试这种做法。他们认为,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如人们要求男性行为体现出阳刚之气,女性行为表现出阴柔之美。虽然男女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受到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心理学系袁立壮老师指出,现在的孩子出现以上的现象,是因为对孩子的性别教育存在着一些误区或缺失,这很容易造成孩子性别角色的错位,带给孩子的将是心灵的扭曲和伤害。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都非常关心和重视孩子青春期的性教育,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爱护自己,这是非常必要的。但父母往往忽视了孩子从出生就应开始的性别教育。性别教育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基础,是孩子对自身了解的启蒙,也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所以从小就开始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别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袁老师介绍,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从3岁以后就开始建立了,而真正形成性别角色意识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至于6—12岁的小学阶段,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社会知识和兴趣的培养上,这个阶段则属于孩子性别意识的潜伏期。“所以,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为他们进入青春期后正确处理两性关系打下牢固的人格基础。”

总结:父母们要正视孩子对于性别的好奇,通过合理的渠道来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以上小编为您盘点的培养孩子性别意识法宝赶紧来学习一下吧。(文章原载于《大家健康》,刊号:2012年2月号,作者:正华,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