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解读围生期高危脑损伤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什么是围生期高危脑损伤儿

第二章:围生期高危儿转归

第三章:围生期脑损伤干预措施

围生期高危脑损伤儿不仅是宝宝受苦,家长们也跟着伤心。其实,随着科技的发展,围生期高危脑损伤儿是可以治疗的。那么,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盘点养生保健知识,揭秘围生期脑损伤干预措施。

什么是围生期高危脑损伤儿

进入到21世纪以来,脑瘫已成为继脊髓灰质炎被控制后又一个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逐年提高,我国脑瘫患病率为0.18%一0.60%,初步估计有200万~400万患者。脑瘫康复周期长,费用高昂,不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也严重影响着人口素质的提高。那么如何降低脑瘫的患病率,让我们的孩子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呢?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就是降低脑性瘫痪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围生期高危脑损伤儿是指由于受某些高危因素的影响,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胎儿、新生儿,常见的高危因素如下。

1、出生前:

母亲患有糖尿病、感染、慢性心肺疾患、吸烟、酗酒、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或死产等:孕妇年龄大于40岁或小于16岁;孕期阴道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先兆子痫、子痫、羊膜早破、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

2、出生时:

难产、器械助产、急产、产程延长、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剂和止痛剂等。

3、出生后:

①严重窒息:Apgar评分1分钟小于或等于3分,或5分钟小于或等于6分;②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或等于342微摩尔/升;③严重缺氧:动脉血氧分压小于5.32千帕;④低血糖:血糖小于1.11毫摩尔/升:⑤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其中小于或等于1500克为极低出生体重;⑥红细胞增多症:静脉红细胞压积大于0.65或血红蛋白大于220克/升;⑦新生儿惊厥:入院前抽搐3次以上者;⑧小于胎龄儿(SGA):出生体重低于同龄儿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⑨早产:胎龄小于37周。

围生期高危儿转归

绝大多数高危儿和正常孩子一样,能完全正常地生长发育,成为健康的儿童。

少数可疑发育异常,在早期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可疑情况,最多见的、容易引起家长重视的是大运动或手的精细运动发育落后。如抬头、翻身、独坐等大运动落后于正常同龄孩子,甚至出现一些异常的反射、轻微的肌张力异常如双下肢内收过紧,换尿布困难等二这部分孩子早期康复干预,价值最大。

少数发生脑瘫、脑损伤,成为永久的残疾。

1、围生期脑损伤:

可导致精神运动发育延迟、头围增长缓慢、情绪异常、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学习困难、行为偏离、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发育落后、癫痫等异常。影响孩子入托、入学、社交以及生活质量。

2、脑性瘫痪:

严重者会发生脑瘫,多种异常同时存在,主要有4大表现:①运动发育落后于同龄孩子3个月以上、主动运动减少;②肌肉僵硬或松软(少见)、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或扩大(少见)等肌张力异常:③双腿交叉,如跳芭蕾舞、双拳紧握、双上臂后伸如燕飞、W形跪坐等姿势异常:④双拳紧握等反射异常。除此之外脑瘫患儿大多数还可以同时合并智力低下,癫痫,视力、听力、语言障碍,行为异常等多方面。

脑瘫患儿临床表现

脑瘫患儿有些脑损伤较轻微,在婴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在婴儿后半期(6—12个月)则有一些其他症状表现:①不能翻身:6个月以后还不能翻身,有诊断意义。②不使用下肢:6~7个月不用下肢短暂地支持体重。③不用单手:7—10个月的婴儿不用单手抓玩。④手笨:手的精细动作,如捏小东西、解扣、系腰带不灵活,不协调,在7—10个月出现有诊断意义。⑤不能独坐7个月不能独坐。⑥不能抓站:10个月不能抓站;⑦不会与人再见:10个月以后有诊断意义。⑧使用脚尖站立:10个月还用脚尖站立。⑨不能迈步:13~15个月以后,还不会迈步。⑩流口水及“吃手”:12个月以后有诊断价值。

围生期脑损伤干预措施

高危儿干预计划应因人而异,每次干预持续时间和强度也视小儿的能力和反应而定通常根据小儿智力发育特点制定干预计划,包括视觉发育、听觉发育、语言发育、动作发育(粗动作、细动作)、认知水平、生活自理、社会交往等方面。干预的实施以家庭为基础,通过定期门诊随访了解干预实施情况并指导干预,定期评估,根据每次评估结果指导下一步干预计划的实施。

1、新生儿期干预措施

(1)视听刺激:用鲜艳的红球挂在婴儿床头,每天多次逗引婴儿注意或让婴儿看人脸;听悠扬而低沉的优美乐曲,每日3次,每次15~30分-钟,尽量反复听同一乐曲,也可听母亲的声音及心跳的声音。

(2)动作:新生儿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为了锻炼小儿的头颈肌肉,可以将小儿竖着抱,或俯卧位让小儿抬头,包裹松开,使小儿四肢活动,发现不动的肢体要及时就诊,家长可做按摩和功能训练。

(3)交流:父母要学会和新生儿交往,细心观察新生儿的哭声,注意小儿的面部表情,应懂得并满足其需求。父母应找时机多与之交流,促进其认识世界的能力。

2、2-3个月干预措施

(1)视听刺激:除了周围环境的一些刺激外,可对小儿实行专门的视觉训练。在小儿上方悬挂彩色气球或小儿感兴趣的花环,使小儿视线随玩具转;可用不同声音让小儿寻找,声音不应太响或连续太长,否则小儿会失去兴趣。

(2)动作:①竖头:在小儿清醒状态时进行,一般在喂奶前的1小时,让小儿俯卧位,家长可用带响的玩具或红球在前方逗引,练习小儿抬头,每次训练10分钟,逐渐延长,每天数次;仰卧位时使小儿头在中线位,拉小儿前臂,使头前倾,练习头的控制能力。②翻身:3个月前小儿主要是仰卧位,为了使小儿全身肌肉运动,不要将小儿捆成一个“蜡烛包”,训练小儿由仰卧位翻到侧卧位,每次数分钟。③抓握:开始是让小儿碰触玩具,逐渐将玩具放小儿手中,训练手的抓、握、放。

(3)语言:自出生开始家长要对小儿多说话,使他能感知语言,为小儿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当小儿自动发声以后,家长应给予应答,训练小儿对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反应。

(4)个人一社会:培养小儿的生活规律,了解小儿的特点,逐渐养成按时吃、喝、睡的习惯,掌握小儿大小便的规律,逐渐培养大小便的条件反射;家长要与小儿有情感的交往,多用亲切的语调与小儿说话,建立目光对视,觉醒时要经常抱,多引逗孩子笑,培养母子感情。

3、4—6个月干预措施

(1)动作:①俯卧位:训练双肘支撑抬起前胸,过渡到单肘支撑,至5个月时双手支撵。②仰卧位:练习翻身至俯卧位。③坐位4—5个月时练习扶坐,5个月时练习小儿靠在沙发上坐,6个月独坐。④立位:练习扶站下跳跃。⑤手抓握:训练小儿主动伸手抓物,练习两手互换玩具。

(2)认知:①寻找目标:继续给予视、听的刺激,从玩具中训练小儿视听,让他寻找玩具,找到玩具后家长给予鼓励。②动手玩耍:教小儿如何玩玩具,如摇等、拿纸给小儿撕,使小儿的手指活动起来。

(3)语言:引导小儿咿呀学语,与小儿做发音对话;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要边说边做,如我们吃奶、喝水、听音乐等;要经常叫小儿的名字,使其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

(4)个人一社会:训练小儿自挟奶瓶喝奶;照镜子认识自己,同时叫他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如眼、鼻、口、耳等;在和小儿玩耍时给予不同的表情,如笑、生气、淡漠等,训练小儿分辨面部表情,使他对不同表情有不同的反应,逐渐学会表达他自己的表情。

4、 7~9个月干预措施

(1)动作:①俯卧位:练习爬,小儿前面放一个他感兴趣的玩具,训练小儿去拿,家长可在后面推小儿的足帮助爬行。②坐位:这阶段的小儿独坐稳定,练习小儿坐着玩玩具,稳定独坐和动作协调。③立位:训练小儿从仰卧位拉床栏或家长的手站起,可扶床沿挪步。④手抓握:学习用拇指、食指捏取小的物体,教的时候家长示范,逐渐发展到准确用拇指、食指握小豆子的精细动作,教小儿有意识地把玩具放下,而不是扔掉。

(2)认知能力:教小儿做一些游戏,如:拍手欢迎、摆手再见等一些简单的手势语表达;让小儿知道相应的物品,如:灯在哪里?电视在哪里?图片中大汽车是哪个?

( 3)语言:叫名字时小儿自反应,能转头或停止手上所做的事:发清晰的音,如爸爸、妈妈、大大等,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帮助小儿扩大发音的范围。

(4)个人一社会:训练用杯子喝水:学习与人交往,认识家里的人或生人,让小儿多与人交往,对生人不害怕;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饭前洗手、便后洗手,睡前洗脸,能自己安静入睡的习惯。

5、10~12个月干预措施

(1)动作:小儿可完成从仰卧位到坐位到扶站或独站的体位转换,能开始扶,渐渐独站独走;手抓握:能搭起2块积木,将手中的物品放在小瓶子里,训练手的控制能力。

(2)认识:教小儿模仿各种动作;教小儿认识实物及图片,把图片放在一起让小儿把要的东西拿出来;让小儿能把自己的五官指出来。

(3)语言:能主动叫爸爸妈妈,家长要反复的教;用简单的句子,教小儿懂得句子的内容。

(4)个人一社会:控制大小便;学会生活配合,如穿衣应把手伸出来,吃饭时教他一起握住勺往嘴里送,为今后生活自理打下基础:接触小朋友,能与别的小朋友愉快地玩耍。

婴儿发育过程中,应注意经常与周围的婴儿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各功能区的发育延迟,尤其注意异常姿势、肌张力、行为改变,及时专科就诊,一旦确诊神经发育异常,应及时治疗,一切“等等看”、“随家庭”、“只是发育慢、不碍事”的想法在没有得到医生确认之前都是要不得的,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患儿出现了问题也不要放弃或绝望,只要及时诊断、尽早治疗,可以大大地改善预后。

总结:围生期脑损伤儿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次啊可以保证宝宝可以健康。切记 干预过程中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进行,不腿要盲目行事,使后果更严重。(文章原载于《健康向导》,刊号:2012第1期,作者:郝青英,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