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告别偏食绝招 助你养个“杂食”宝宝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四种方法纠下孩子偏食

第二章:四妙招助你养个“杂食”宝宝

第三章:孩子多补钙能长高吗

第四章:让孩子自己应对问题

有的妈妈们很苦恼,宝宝有严重的偏食现象,营养的吸收无法做到均衡、全面,将对身体健康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那么,宝宝偏食怎么办呢?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盘点育儿知识,揭秘如何改善宝宝偏食。

四种方法纠下孩子偏食

父母的为自己的孩子有偏食习惯而发愁。这确实是件伤脑筋的事 。因为偏食常使孩子缺乏营养,导致生长和发育迟缓,甚至引起某些疾病。可您是否想过,孩子偏食大多数是由父母教育不得法而养成的。那么怎样才能纠正孩子这个不良习惯呢?

一、忌溺爱

一般说来,孩子偏食不外是因父母溺爱过度,给孩子吃过于精美的食品,让孩子零食不离口和娇纵孩子任性择食形成的。因此,家长要从自己做起——忌溺爱,彻底改变这种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二、身教法

当孩子不爱吃某种食物时,父母应该带头先吃这种食物。家长不妨一边吃,一边说:“这菜可真香啊!来,宝宝和妈妈比一比,我吃一口,你吃一口,看准吃得多。”孩子天性爱模仿大人动作,此法对较小的孩子非常有效。

三、讲理法

当孩子不吃某种食物时,父母要耐心给他讲清道理,告诉他这种食物里含有什么营养,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帮助,不吃它有什么害处。比如,对不吃肉的孩子可以这样说:“不吃肉怎么能行呢?肉里的营养最丰富、长身体、长知识都需要它。你不是总嫌自己长得又瘦又小吗?常吃肉就会长得又快又健壮,脑子也会变得更聪明。”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必有效果。

四、变换法

就是把孩子不吃的东西变个样儿.让他看不出来,使他吃下去。比如:对不吃肉或胡萝卜的,可将肉或胡萝卜剁成细末,和面粉合在一起做成丸子,包成饺子给他吃。最后要强凋的是,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其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极大,父母对饮食过于挑剔的,其子女多有偏食的习惯。因此,父母必须以身作则,改掉偏食习惯。

四妙招助你养个“杂食”宝宝

爸妈多多“照镜子”

在严格要求孩子“杂食”的同时,家长有必要经常自我检查。很多孩子偏食、挑食都与家庭饮食习惯有关。英国营养专家曾对1000位母亲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竟有80%的母亲存在偏食,她们对“该给孩子吃何种食物”同样存在错误的认识。如果家长自己偏食,必须克服自身的毛病,以身作则,带头品尝,还要连连称赞,以启发、诱导孩子。

相关研究还发现,孩子偏食与父母引导不当有关。有的孩子从不吃鱼!为什么呢?是因为妈妈怕鱼刺伤到孩子,不让孩子吃。有的妈妈爱把自己对食物的看法告诉孩子——“什么什么真好吃,什么什么不好吃”。甚至,妈妈们经常会问的一句看似“关切之至”的话——“今天你想吃什么?”也要注意“慎从口出”,因为它也会带来这样的暗示效果:“不好吃的食物是可以不吃的”、“自己吃的食物是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的”。

有奖,还要有罚

对于孩子表现出的任何一点进步,父母都应给予肯定与表扬;进步不大的孩子,要以引导为主,结合奖励措施来加速饮食好习惯的建立。六七岁的孩子,习惯养成时间较长,父母要耐心地向他讲道理,告诉他这种食物里含有什么营养,对人体健康有什么益处,不吃它会有什么害处……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或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当发现孩子开始厌恶某种食物时,家长绝不能承认其“合法”,不要随便给孩子偏食的权利。如果父母一见孩子不吃某些蔬菜,从此就不再给他吃了,久而久之,可能形成“协同效应”,不吃的食物越来越多。

小提醒:

家长应多学习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相关知识。纠正孩子不良饮食习惯时,要注意促进他的食欲。必须在孩子胃口好、食欲旺盛的情况下实施纠偏。

巧用膳食小单元

我们提倡“杂食”、“泛食”,即注重食物的多样性。

让孩子食欲大增,需要在搭配和烹调等环节多动脑筋。如:孩子不爱吃菜,可以做成菜馅,与肉末包饺子、馄饨吃。从营养学观点看,饺子、馄饨是一种复合食物,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一个饺子或馄饨就是平衡膳食的一个小单元。再如:罗宋汤、什锦烤麸、荤素什锦、色拉等,都是营养较丰富的菜肴,类似这种“吃一道菜的同时进食了多种食物”的方法,值得推广。

爸妈付出多一点努力,食物的色、香、味、形越是丰富,“杂食”孩子便越容易养成。

习惯好,肠胃就好

家里唯一的孩子,或由隔代老人带大,或者父母娇宠过度,好的饮食习惯通常较难养成。但是,该做的规矩还是要做的。

1、食要定时,按时吃饭不拖沓。

2、饮食要定量,爱吃的东西一次不要多吃,以免伤食,令肠胃受损。

3、午餐、晚餐前不吃零食,以免引起肠胃消化功能的紊乱,使进餐时消化液分泌不足,食物滞留肠胃,不消化,从而导致厌食。

4、平时少吃零食,特别是甜食和冷饮。过甜、过咸、过冷、辛辣、油腻的食物,都能伤胃,造成消化液分泌障碍。

孩子多补钙能长高吗

时下,不少年轻父母受商家和媒体的渲染影响,为了让孩子长得更高些,每天给孩子服用各种钙制品,但专家指出,那种认为儿童多补钙就能长个子的做法并不可取。专家认为,婴幼儿时期适当补钙是为了预防佝偻病,老年人适当补钙是为了预防骨质松疏症,但少年儿童补钙并不能促使孩子长得更高,相反,还可能导致一些健康隐患。

一个人的身高除了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必须有健全的内分泌系统以及维生素D和钙等的协调作用,才能促使骨骼的充分生长。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骨骼生长最快,保证钙的摄入是必要的,但少年儿童若过量补钙,重复补钙,大量服用维生素D等的做法并不科学,不但会影响孩子食欲,还容易出现厌食、便秘、胀气等,甚至有可能产生结石。而且钙摄人过量还会影响机体对锌、镁等其他矿物元素的吸收,这显然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对于贫血及缺锌的孩子影响就更大。

因此,专家提醒,一般情况下。对于4个月内婴儿,每天母乳中所含的钙就完全可以满足宝宝的生理需要,1岁以内的幼儿每天奶量在800毫升左右也足以保证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钙量。对不哺乳母乳而喂牛奶的婴幼儿,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些补钙类制品适当补钙。对学龄期儿童及青春期的青少年,虽然对钙的需求量较大,但靠单纯的补钙并不能使孩子明显增高,而生活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膳食营养均衡、适当户外运动才是促进孩子骨骼生长的最有效的的途径,阳光中的紧外线可促进钙在体内的吸收,是最好的天然钙剂。

让孩子自己应对问题

有人认为孩子太小,不需要自己应对问题,不需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不需要孩子自己的独立性。如一位家长听说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时,大摇其头:“他才这么小,以后会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会处理实际问题。”而实际上,出生几个月的孩子就已经开始努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当然这一时期的能是具有他们的年龄特点的,如放一个玩具在他头前方,他会尽量地去够着它。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能否成功地解决问题,更多地取决于他们的经历而非年龄,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其独立思考的品质,这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因此,成人应在婴幼儿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自己去应对各种各样的司题。孩子总是说:“妈妈说……”、“老师说……”。

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早一点从“别人说”转化为“我说……”、“我认为……”,使他们处于积极主动思考状态,家长还应有意识地丰富婴幼儿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多看、多听、多动手、多想,同时,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孩子实践,如“小朋友摔倒了怎么办”,“怎样才能把这只碗放到比你高的橱柜上”等。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头脑风暴”游戏,即提一个问题,想尽星多的办法出来。如“这个杯子除了装水,还能做什么用”,引导他们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发展孩子独创思维,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

培养孩子独立应对问题的能力,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第一,让孩子从小一个人睡。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铀时间。而有些父母习惯与孩子“24小时接触”,这会影响他们精神上的独立。

第二,适时远离孩子。父母在一个时期内需拥有一个自由时间,也就是有不必照顾孩子的自由时间,这一时间段内,确保远离孩子。当然应有计划地进行,不是突然离开,否则会造成孩子的情感伤害。

第三,正确对待“我走不动了”—当孩子说“我走不动了”,可以休息,但不能抱他。如果孩子一说累,父母马上就抱他,孩子的依赖心理就加重了,他会回避以后遇到的各种困难。

第四,给婴幼儿一定的自由时间不要担心会出事,实际上,如果成人总是怕这怕那,孩子会受到暗示,进而产生依赖心理。

第五,教育不必时时叮咛,如果,总是在成人的叮咛、督促下做事,孩子的独立性也强不了。一旦没有监督,孩子就会恣意胡为,应通过效果检查或让孩子担任过失责任来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

第六,孩子失败时,不要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要让孩子在失败中学会独立思考,这样在成功后他才会无比快乐,而这可能使得他学会肯定自己,争取成功。

第七,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通过做家务使孩子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家庭的幸福快乐要靠大家一起来创造,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

第八,积极堤进孩子独立交往。让孩子独立交往,使他对自己有更正确的认识,妈妈眼中的孩子和小朋友眼中的我有什么区别呢?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评价。

第九,正确对待“听话”的孩子对太“听话”的孩子,不妨偶有造成冲突,让他说出自己的意见,并使表达自己的意见成为习惯。切不能采取高压政策。

总之,培养孩子独立能力,让他自己去应对问题,应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总结:宝宝偏食是一种 很严重的现象,身体营养没法达到均衡,也会影响宝宝的身高,但是有的家长会疑惑,补钙可以使孩子长高吗?补钙长高当然是很不科学的。家长们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要学会让孩子自己面对问题,适当的指导。(文章原载于《养生保健指南》、《养生月刊》,刊号:2012年2月号,作者:周杏生、沈权民、陈朱张,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