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宝宝鹅口疮的治疗及预防秘笈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鹅口疮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第二章:鹅口疮应该如何预防

第三章:鹅口疮治疗前得注意事项

第四章:中西医结合治疗鹅口疮

第五章:鹅口疮治疗后注意事项

鹅口疮是小儿常见的口腔疾病,鹅口疮为儿童带来困扰,常导致无法进食,疼痛。那么,鹅口疮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治疗鹅口疮?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盘点育儿知识,解读鹅口疮的注意事项。

鹅口疮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鹅口疮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这种疾病因为常常在口腔里发生白色的假膜,有时这种假膜白得象一片雪一样。所以称为雪口。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白色念珠菌就是许多微生物中的一种,通常多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中,在体弱的成年人中亦可发生。白色念珠球菌在健康儿童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那么,引起鹅口疮的原因有哪些呢?

1.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都可以是感染的来源;

3.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此时牙床可能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5.长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鹅口疮。

鹅口疮的表现

1.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粘膜上

2.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3.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4.受损的粘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更为严重者病变可蔓延至食道、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鹅口疮应该如何预防

1.产妇有阴道霉菌病的要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

2.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清洗干净后再蒸10~15分钟。

3.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而且应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时要先洗手;

4.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5.幼儿应经常性地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6.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婴幼儿,用具一定要分开,不可混用;

7.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鹅口疮治疗前得注意事项

1、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洗,涂擦冰硼油(中药冰硼散做成糊状蜜剂)、制霉菌素混悬剂等效果良好。

2、加强营养,特别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C。

3、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

中西医结合治疗鹅口疮

1.心脾积热

(1)临床表现:唇颊内侧、舌面、上腭等处育黄豆或绿豆大小的黄白色溃疡点,呈圆型或椭圆型,周围黏膜鲜红,溃点数目较多,一般为6 -10个,疼痛,尤以进食时为甚;头痛、口渴、小便赤,舌质红,脉滑教、本病多因积

热、虚火而致,用药宜清热泻火、滋阴降火,多用灯芯、竹叶、木通、山桅子、生地、黄柏、丹皮、麦冬,并配合外用药。

(2)主证:白屑见于颊黏膜或舌面等,其周围红色,可波及口唇、牙龈、软腭。烦躁不安,哭闹,流涎,拒食,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赤、苔黄,脉数,指纹紫滞,

( 3)治法:清热泻火,解心脾积热。

( 4)方药:清热泻脾饮加减(本方为鹅口疮常用方剂】。黄芩5克,黄连3克,灯芯2扎,栀子6克,石膏12克,生地8克,赤茯芩10克,甘草2克

( 5)方解:黄连、山栀清心泻火:黄芩、石膏泻脾胃郁热;生地凉血滋阴以制火;赤茯芩、灯芯引热下行诸药合用,积热泻除,火不上薰。

( 6)加减:发热加银花10克、连翘10克,清热解毒;便秘加大黄6克,通便泻火;小便短赤加木通10克,清热导赤;口渴加天花粉10克、葛根15克,生律止渴。

(7)典型病例:黄某,女,8个月,发热2天,口腔左颊黏膜及下牙龈见白色乳状白屑1天,烦躁不安,拒乳,流涎,大便结,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指纹紫滞。诊为鹅口疮(心脾积热型),给予黄芩6克、黄连3克、灯芯3克、竹叶6克、麦冬6克、银728克、白芍10克、 生地8克、布渣口fio克、蒲公英10克、甘草3克连服3剂,加维生素B21片,每日3次,白屑明显减少,热退。

2.虚火上浮

(1)临床表现:口腔黏膜溃烂如黄豆大或绿豆大,表面灰白.周围色淡红,溃点1~2个,经常反复发作,饮食刺激时疼痛,舌质红嫩,苔少,脉虑细。

(2)主证:口腔白属散在,周围焮红不明显,或口舌糜烂,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低热,食欲不振,大便或溏,小便赤,舌光少苔,脉细数无力。

(3) 治法:滋阴潜阳,引火归原。

(4)方药:六昧地黄丸加肉桂:熟地10克,山萸肉6克,准山药10克,茯苓10克,泽泻6克,丹皮6克,肉桂3克(煎服)。

(5)方解:熟地养血补肾,益阴填精;山萸肉滋阴补肾,固涩精气;准山药健脾补气,茯苓、泽泻渗虚,导火下引;丹皮凉血退热;肉桂纳气,引火归原。

(6)加减:白屑色淡红,面白神疲、纳呆便溏,可用黄柏6克、白术8克、扁豆10克;白屑较多、吮乳困难加蒲公英30克。

(7)典型病例:余某,男,9个月,因发热,口流涎,胃口不好就诊,见其下唇白屑散在,周围微红不明显,于足心热,体温38℃,舌质红光,少苔、脉细数,诊为鹅口疮(虚火上浮型)。给予熟地10克、山萸肉6克、泽泻6克、丹皮6克、茯苓10克~淮山药10克、知母6克、黄柏5克、甘草5克。日服1剂,连服3剂,白屑明显减少,再给予上方去黄柏、熟地,加谷芽12克、布渣叶12克,2剂而愈。

3. 西医治疗

(1)用1%龙胆紫或10%硼砂甘油外攥,或用冰硼散、双料喉风散、西瓜霜等外搽局部。

(2)必要时口服制霉素及维生素B2。

鹅口疮治疗后注意事项

1 .推拿治疗小儿鹅口疮,每日1~2次。

2.注意小儿口腔卫生,保证足够营养,补充含维生素B、C的食物,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3. 注意纠正孩子张口睡眠的不良习惯,避免因张口呼吸使口腔黏膜干燥而引起损伤。

4.不要让孩子吃过烫、过咸、过硬的食物,以免损伤口腔黏膜。

5.勤喂水,进流食,饮料宜温凉。多饮水,可保持口腔湿润,防止口腔内细菌感染。

总结:宝宝鹅口疮也和新妈妈的压力等因素有关,因此妈妈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预防宝宝鹅口疮的发生。以上小编为您盘点的有关宝宝鹅口疮的相关事宜要牢记,也许对您会有帮助。(文章原载于《健康向导》,刊号:2012年第一期,作者:杜红,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