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宝宝小小耳朵和脚丫护理有道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小小耳朵呵护有道

第二章:小儿声带小结 不急着切

第三章:教你买童鞋 呵护小脚

有的妈妈们喜欢为宝宝掏耳朵,不管里面是否有脏东西,这样会严重危害宝宝健康。那么,妈妈们要如何呵护宝宝耳朵呢?护耳注意事项有哪些?在发现小儿声带打结时是否该立即切除呢?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盘点育儿知识,从中揭秘答案吧。

小小耳朵呵护有道

很多新妈妈对可爱的宝宝总是爱不释手地又抱又亲,但同时也发现了宝宝的耳后和耳廓很容易弄得脏兮兮,除了耳屎以外,宝贝常常会吐奶、哭泣、流汗……以至于很多脏东西就粘在耳廓上,有的甚至结成了块儿。此时就需要妈妈为宝宝清理小耳朵。那么,怎么给宝宝的小耳朵清洗干净呢?这里可有着大大的学问,一起来学习吧!

耳屎的作用

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通常我们都认为耳屎是无用的废物。其实不然,耳屎在保护人的耳朵方面可是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耳屎像哨兵一样守着外耳道的大门,阻止异物侵入耳朵,保护耳道和鼓膜。当空气中的尘埃侵入宝宝的耳道时,耳屎就能把它们粘往,保持外耳道的清洁;若有小飞虫飞进宝宝的耳道,一旦尝到苦苦的耳屎,也马上就会“逃之天天”。

耳屎还能起到“消声器”的怍用。人之所以能够听到各种声音,是靠外界各种不同的声波传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所致。但如果声波过强,如雷电、鞭炮声、强烈的噪音等,鼓膜会因而受到副烈震动,这都容易招致损伤,时间一长,自然就会影响听力。这时,耳屎就像消声器那样减低声波的冲击,以保护鼓膜,从而保护听力。

由于宝宝的听力还处于发育阶段,耳屎的这种保护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耳屎还具有一定的油腻性。假如在给宝宝洗澡时,不小心水流进了耳中,耳屎就可以发挥“水来土掩”的作用,防止脏水的侵袭、进而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

爱心提醒:

各位新手妈妈,在清洗宝宝的耳朵时,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水进入宝宝的耳道,如果发现宝宝的耳朵不小心进水了,应及时用松软的棉球清理宝宝的耳道。

如果在清洁耳朵时发现宝宝感到不安或是已经把耳屎捅到耳道深处,请带宝宝去医院。

虽然耳屎是保护宝宝的一道屏障,但很多妈妈会问小宝宝的耳屎积存过多会不会影响听力,如何清理这些耳屎呢?如果小宝宝耳内的耳屎积存过多,耳屎变干、甚至塞满耳道,而又不能自行排出的话,完全有可能导致健康隐患,比如妨碍听力,造成不完全耳聋或者因为耳部堵塞而诱发感染及耳鸣等。那么,如何防患于未然呢?

第一步:在宝宝临睡前,给他滴1-2滴耳药水。在滴药水时,你要让宝宝躺在床上或者把他抱在你的膝盖上,让他的头侧过来。在药水滴入后要让宝宝保持这个姿势2分钟,使耳屎转化。

第二步:在宝宝的耳朵内塞一个用消毒棉球做成的耳塞。第二天取出耳塞,耳屎可能粘在上面从而被清除出耳道。不要用棉签伸至宝宝的内耳道,以免反而把耳屎捅到深处去。如果上面说的办法没有用,那么就应该去医院。医生会戴上耳镜对宝宝的耳朵做一番“侦察”,估计耳屎量和耳道的堵塞程度,然后用针筒向宝宝耳内注射温水,把耳屎冲出来。整个冲洗过程也许会让宝宝觉得有点不舒服,但不会有疼痛,也不会伤到宝宝的耳道和鼓膜,非常安全。

日常护理要常做

宝宝的耳朵小小的,通常我们该如何做日常护理呢?

1.准备一小盆温水,消毒棉签、纱布、宝宝沐浴露。

2.让宝宝躺卧在大床上,妈妈跪坐在宝宝头的一旁,或者让宝宝躺在婴儿床上,妈妈坐在婴儿床的一侧。

3.妈妈把一只手掌轻轻地放在宝宝的一侧脸颊上,使宝宝的脸朝向一边。

4.先将纱布用温开水浸透,拧干后,先擦拭一遍宝宝耳后和耳郭部位。

5.妈妈另一只手能手指蘸取一点宝宝沐浴露,用手指像按摩一样轻轻地揉搓耳后和耳廓部位,把污垢充分揉开。再用干净的湿纱布擦拭,直到擦干净为止。

6.耳朵入口处用消毒棉做成的棉条轻轻擦拭。

7.清洗时要小心,千万别让水灌进宝宝的外耳道,以免患中耳炎。

小儿声带小结 不急着切

妈妈问病:

孩子今年7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前段时间,孩子得了喉炎,因治疗不及时,孩子连说话声音也沙哑了,检查发现有声带小结。

医生建议孩子少说话、多喝水。可他到了学校疯玩起来,什么都忘了。每每听到他那沙哑的声音,我就难受得要命。他的声带小结必须做手术才能治好吗?

喊出来的小米粒

声带小结发生于儿童者,又秣“喊叫小结”,常由急性喉炎等疾病诱发。当一些儿童毫无顾忌地与小伙伴疯玩疯喊、持续发高音时,就极易发生声带小结。

10岁左右儿童的声带长度一般为l厘米左右,结构精细。即使声带上出现小米粒大小的结节,音质也会明显受到影响,可以产生明显的声嘶症状。

声带小结早期的主要症状是:发声易疲倦和间歇性声嘶。声嘶常在发高音时出现。病情发展时,声嘶逐渐加重,由沙变哑,由间歇性变为持续性,慢慢地,在发较低音时也出现了。

到青春期,声带小结自然消失

有些家长一听孩子声带上长了“肿块”,非常紧张,连问是否需要手术切除。

儿童的声带小结一般不需手术切除,绝大多数至青春期可以自然消失。如果确实需要手术.多数专家也认为最好在变声期过后再进行,不宜太早。

其实,对于早期的声带小结,只要经过适当的声带休息,常可变小或消失。部分小结即使不能消失,在适当的声带休息后,声音亦可改善。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观察到,有些儿童的声带小结在经过一个暑假安静的休息后,就完全消失了。而后上学期间,因偶尔的一次感冒喉炎等未在意,反复大声喊叫,又再次复发。

医生主张在声带休息的基础上,辅以中成药治疗,如黄氏响声丸、金嗓开音丸、金嗓散结丸等。若声带休息2-3周,小结仍未明显变小,可不必继续噤声,因为声带肌长期不活动反而对发声不利。

但要提醒一点,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反复声嘶,应该再带其到医院就诊,因为声带表面的较大“肿块”不一定是声带小结,有可能是喉乳头状瘤、声带息肉等等,这要尽早手术。喉乳头状瘤会进行性增大,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如不及时救治,可有窒息死亡的风险;声带息肉一般也不易自愈,需要到医院做喉镜下摘除。

每个孩子在婴儿时期都有一副好嗓门,有着最自然科学的发声方法,长时间发声也不会有问题。但逐渐长大后,有的儿童发声沙哑难听,有的儿童长时间说话,感到嗓子疲劳干涩、喉部疼痛,这都是不正确的发声方式造成的。

治疗以发声训练、注意用嗓卫生为主。如吸气后利用呼出气流自然发声、减少发高音次数、降低发音音调、勿用假声讲话、避免长时间讲话等等。关键是让家庭所有成员、老师以及一起玩耍的小朋友了解孩子的病情,以减少他的大喊大叫。

经过一段时间(约3个月)的发声训练,声带小结一般可自行消失。此外,应忌吃辛辣、冰镇、刺激性食物等。

教你买童鞋 呵护小脚

宝宝开始学走路了,家长要注意保护学步宝宝的小脚丫,不同年龄段该穿不同的鞋。

15个月前适合穿鞋底薄的软身布鞋5个月前的宝宝处于爬行期至学步初期阶段,开始尝试站立及学步。此阶段应多鼓励宝宝在室内赤足,让足部直接接触地面,增加足底抓地感,培养平衡力。但是为了保温及避免足部受伤,父母也可以选择鞋底特薄及软身的小布鞋,比如传统的老人手工做的小布鞋f记着不是千层底,而是薄薄的布底),绒布小鞋都可以。

这样,既能够保持足底抓地感觉,也可以有效保护宝宝的小脚丫了。

15个月后,需要重点控制脚形15个月后的宝宝,正处于学步期阶段,开始有较多走路的时间。但由于步态未稳,比较适合穿着前足容易曲折的幼儿学步鞋。父母可为15个月后的宝宝选购一些鞋身为网布设计及鞋底薄身柔软的学步鞋,这样的鞋会比较容易曲折。令宝宝走路时容易起步,有助培养正确的步态。

24个月后,要更进一步控制脚形24个月后的宝宝,处于稳步期阶段,父母要为此阶段的宝宝选购鞋子,需要选择一些鞋身较坚硬的幼儿稳步鞋:而且鞋子需要有特别坚硬的后跟杯,进一步控制后足外翻,温和承托足弓。鞋底亦要容易曲折,有助起步。这能更进一步控制脚形,以减少扁平足所致的后遗症。

要有足够弹性,符合宝宝脚形不少大商场及婴幼儿专卖店有许多色泽鲜艳、款式各异的婴幼儿鞋子,有小皮鞋、塑料鞋、橡胶鞋,有的还仿造大人鞋的款式。其实学步期舒适、合脚、防滑的平底婴儿鞋是最佳选择。较大学步期宝宝的鞋子以能完全包住脚的包鞋为优(最好包到脚踝),此外还须考虑支撑性与防滑性,且为了保护脚,鞋面会比婴儿鞋显得略硬一些。

到了幼儿期,有的家长有时会刻意地为他们选购一些时尚的皮质鞋子,实质上宝宝长期穿在脚上也不利于脚部健康。3-7岁左右,宝宝的脚逐渐发展,且足弓开始屈起,脚跟曲线也开始像成人脚跟的外形。这个阶段孩子跑、跳的运动机会多,因此这时带扣带的鞋子更方便孩子穿着,同时也可以避免鞋带松落被绊倒的情况,且鞋子要具有足够的弹性,适合宝宝的脚形。

购买童鞋七要点

l.鞋前端宽度要足够:

2.鞋子要柔软有弹性,可以适度弯曲:

3.不要买有跟或造型太奇怪的鞋子:

4.鞋子与脚的空隙以0.3厘米为宜:

5.鞋面设计柔软、安全,以免小宝宝玩鞋子时受伤:

6.买鞋前要先试穿;

7.鞋底要具有防滑效果。

总结:宝宝们自己不会表达因此妈妈们在呵护宝宝时要特别小心谨慎。宝宝小耳朵、小脚丫都需要谨慎保护。尤其是鞋子对于宝宝来说十分的重要,那么,妈妈选好童鞋就非常的有必要。赶紧来尝试小编为您盘点的选好童鞋秘笈吧。(文章原载于《健康准妈妈》,刊号:2012年3月号,作者:Emmy、田文栋、李艳鸣,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