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儿童使用非处方药及接种疫苗小管家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如何正确选用非处方药

第二章:儿童疫苗接种小管家

儿童生病是家长最为揪心的事,但是也不能因为担心而盲目得为孩子吃药,尤其是非处方要,那么,如何正确选用非处方药?儿童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关键,但是接种疫苗注意事项要牢记。

孩子用非处方药须注意什么

了让妈妈做好家庭保健,大病到医院,小病自己看,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自我药疗,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非处方药,也称OTC药品(Over—The—Counter),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治疗轻微的疾病。

如何正确选用非处方药

·自我判断症状。通过自己获取的信息和拥有的常识,对自己的症状进行自我判断,如您自觉鼻塞、咽痛、周身不适、体温高于正常,您可能会判断患了“感冒”而自行选用抗“感冒”的药物。

·正确选用药品。可查看所购药品详细使用说明书,也可在购买时向药师询问。

·查看药品包装,不能购买“三无”产品,不要购买包装破损或封口已被打开过的药品,更不要购买过期产品。

· 使用时详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说明书中标示的剂量使用,切不可超量使用,一定要看说明书中注明的禁忌药。如果您有说明书中所列禁忌症,切莫饶幸使用。还要注意药物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如服药时应禁食的东西服用时间,服用方法等。

·注意保管好药品。通常需放置阴凉干燥通风处。有些需放置低温处的一定要遵照要求放置。

·自我药疗3天后症状仍不见缓解或减轻,应及时看医生。

·药品不要放在小孩可以拿到的地方。

并不是一天24小时都可随时随地买到药品,而患病却不分时间。尤其是深更半液患病,就更是麻烦,临时购买药品,很不方便,最好是家中备些常用药品。备什么药好呢?

感冒药

可备用的感冒药有:复方金银花冲剂(口服液)、利咽解毒冲剂、复方感冒灵(清)、维C银翘片、康泰克(适用于年长儿)、小儿速效感冒片(颗粒)等药。大多是复方制剂。成人使用的感冒药不要用于小儿。

感冒药服用方法简单,一般按说明书服用。症状重、体温高交到医院就诊,排除其它疾病。

感冒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粘膜急性感染。主要症状为鼻涕、喷嚏、鼻塞、干咳、咽痛等症。对感冒的治疗主要是解除鼻充血,减少鼻分泌物,减轻发热、头痛等症状。服用感冒药一周仍不见好转应看医生。

抗生素

抗生素一般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儿常用的有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阿莫仙青霉素、V钾片等,这类药给患儿初次使用时应注意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其次是头孢菌素类,如欣可诺,欧意等。使用此类药也应注意过敏反应。

不适用于婴幼儿的抗菌素,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利菌沙、严迪等。这类药不适于用于婴幼儿,其它如磺胺类(如复方新透明)、氨基糖甙(如庆大霉素),不适用于小儿。若有必要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慎用。

使用抗菌素时应注意事项:

有的父母当小儿患病,尤其是发热的,心急如焚,恨不得一下治好,往往是频繁更换抗菌素。甚至早晨服一种,中午又换另一种结果是哪种抗菌素也达不到抗菌作用。一般情况下抗菌素应使用3天,如无效再更换另一种频繁更换抗菌素,不但起不到有效杀菌作用,还容易产生耐药性。

服用任何一种抗菌素,都应在饭店,尽量不空腹服用。

一些酶类制剂应与抗菌素间隔一段时间如乳酶生、乳酸菌素片、整肠生、丽珠肠乐等应与抗菌素间隔至少2小时。纯中药制剂一般空腹服用,与抗菌素间隔1-2小时。

不要长期作用抗菌素。有的父母带小儿看病,医生开据处方。小儿病程迁址。如咳嗽,父母就自行给小儿服用医生曾开据的处方药。有的服用长达半月,甚至一个月。长期服用抗菌素会造成菌群失调,白细胞下降等后果。

退热药

发热是一种防御机制,但高热可损害机体和引起并发症,如小儿高热惊厥。所以,小儿发热须积极处理,除了用物理降温外,还应使用退热药,但要知道,退热药只是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不能解除疾病原因,而且高热或持续发热不退是严重疾病的信号。因此,使用退热药的同时,还应使用治疗疾病的药物,连续3天仍不退热应看医生。

可备用的药有:扑热息痛、小儿鲁末那、小儿退热栓、百服宁、泰诺、泰诺林、小白退热口服液、柴胡饮、小儿退热口服液等。

最佳必备退热药及使用方法:

① 扑热息痛适用于2岁以上小儿根据年龄不同选择不同剂量,一般情况下,2-3岁5-100毫克,4-6岁100-150毫克,7-9岁150-200毫克,10-12岁200-250毫克。12岁以上,250-500毫克,轻度发热38℃以下,选择较小剂量,中度发热38℃-39℃,选择中间剂量,高热39℃以上选择大剂量。扑热息痛规格有两种,500毫克/片、300毫克/片。

② 小儿鲁末那:尤其适用于婴幼儿。除有退热作用外,还有止惊作用。可预防小儿高热惊厥,价格便宜,疗效好。一般情况下,半岁前半片,以后每岁1片。即3岁小儿可服3片,可根据发热程度加减剂量。

③ 小儿退热栓:当小儿高热,使用退热栓,有很好的退热效果,使用退热栓时,要注意放置方法。把外包装去掉,小儿取侧卧位,暴露肛门,缓缓推入退热栓直至全部进入肛门。

其它备选商品药还有:日夜百服宁、泰诺、泰诺林、康利诺等。可按照说明书使用。

使用退热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退热药,顾名思义,发热才需服用。有的父母怕小儿发热,在小儿不发热时也给服用退热病,以便预防发热。这是不对的。当小儿不发热时,服用退热药,小儿出汗过多,丢失过多电解质,造成低体温,失盐失水出现虚脱,甚至休克。

小儿发热不同于成人,不要忘记物理降温,尤其是婴幼儿,物理降温速度快,副作用少,优于药物降温。

小儿汗腺不发达,不易“发汗”切莫给小儿多穿多盖“捂汗”,这样不但不能降温反而使小儿体温聚升,甚至造成高热惊厥。

服用退热药间隔时间一般不超过4-6小时。当体温降至已常或较前下降后,也应4小时后测量体温,及时发现小儿发热,不要等到小儿再次出现高热时方服用退热药,以免出现高热惊厥。

服用退热药时,药物剂量可灵活掌握,中度发热按说明书推荐剂量,高热或超高热时可适当增加剂量,中度认下发热可减少剂量。

小儿发热一定要频饮水,稍增加食盐摄入量,饮料不能代替白水。

止咳、祛痰、平喘

止咳药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呼吸道反射,可将异物(痰液等)从气管、及气管中排出,使呼吸道通畅,因此,轻度咳嗽一般不需用药,但咳嗽过频过重,则应及时治疗,减轻患儿痛苦。对于顽固的咳嗽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镇咳药代表药有:咳必清、咳快好、美沙芬等。

祛痰药:

痰是呼吸道粘膜的分泌物,可因炎症增加阻塞呼吸道引起咳嗽,祛痰药可衡释粘液,促使呼吸道中的液体流出。

祛痰药一般副作用较多,较少给小儿使用。

平喘药:

哮喘、喘息是小儿易出现的症状,代表药有氯喘、喘定、舒喘灵、嗽必妥等。此类药不推荐给儿童使用。

以上镇咳、祛痰、平喘药既然不宜用于儿童,为什么在小儿常备药中提起呢?主要是提醒父母,止咳、祛痰、平喘药要尽量避免使用。

那么小儿咳嗽、喘用什么药好呢?医生推荐使用中成药或一些复方制剂,即便其中含有上述几类药物成分,量也较小。厂家在制作过程中也考虑到了,小儿服用小儿类止咳祛痰平喘药比较安全。

常用的有:小儿咳喘灵冲剂、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儿童清肺口服液,小儿黄龙咳喘冲剂、小白止咳糖浆、密炼川贝糖浆、蛇胆川贝液等。

服用止咳、祛痰、平喘药时注意:

此类药大都是对症药,治标不治本,应治疗疾病本身,如肺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若没有其它病症,可单独使用。若效果不好,应及时看医生。

有的父母见小儿咳喘较重,心情急切,不按说明书服用,过量,超大剂量使用,这是不对的,药物都有其不良反应,毒副作用。不应过量服用。

止泻药

腹泻是小儿常见疾病,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多种,当服用止泻药时,应注意病因治疗。

可备用的腹泻药:思密达、鞣酸蛋白、参岭白术散、小儿泻速停等。

细菌性腹泻应使用抗菌素。

病毒性腹泻可使用抗病毒药。

生理性腹泻应注意饮食状况。

服用止泻药时应注意:

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因脱水,中毒等而危及患儿生命。所以,不能忽视小儿腹泻,特别是急性水性便中毒痢疾,长期迁延腹泻。应及时看医生。注意补充水、电解质,不提倡饥饿疗法治小儿腹泻,以免造成小儿营养不良。

小儿腹泻病的饮食治疗和护理有时比药物还重要,要加强综合治疗。

不要忽视口服补液盐的作用。小儿腹泻丢失大量水、电解质,口服补液盐可补充之。

如没有确切的感染证据,不要滥用抗菌素,以免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而加重腹泻。严重者导致霉菌性肠炎。

不要来用肌注药物的途径来治疗小儿肠炎。

如果小儿无呕吐,能顺利喂给口服补液盐,病情较轻,无明显脱水,尽量口服补液,以免因群脉剂补液给小儿带来痛苦和不便。

儿童疫苗接种小管家

目前,一部分家长认为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脊髓灰质炎)已几乎绝迹,无需接种。这是错误的认识!其他家长也对儿童疫苗接种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本文就总结一些常见的误区,希望能引起家长的注意。

误区一:某些传染性疾病已几乎绝迹,宝宝无需接种疫苗

由于免疫接种的实施,多数疾病在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发生率可能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但并不意味着传染那些疾病的细菌和病毒已绝迹,他们很可能通过游客而被带到当地,从而传给当地居民,因此国家规定的计划内疫苗,父母应该积极配合为宝宝接种,这样其实也间接保护了那些不能按种疫苗或对疫苗没反应的人群。

误区二:接种过疫苗就100%不会生病

为了使疫苗安全,生产疫苗所使用的病毒或细菌都被灭活或减毒,没有一种疫苗的保护率是100%,大多数常规使用的疫苗保护率在85%一95%左右。由于个体差异,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免疫成功。

误区三:打疫苗有不良作用,影响身体健康

疫苗的研发与药品一样,投资巨大、研发周期长(平均为7—10年)、上市审批严格;由于疫苗的使用对承为正常健康人群,要求比药品的制造技术复杂,生产周期更长,安全性要求更高。按种疫苗要求在医生专业指导之下,正确掌握禁患忌证,安全性是有保证的。事实上大多数疫苗的不良反应,如接种部位酸痛、轻微发热等,是短暂而且是临时的。

误区四:母乳喂养的儿童无需接受预防接种

母乳喂养呵以提高宝宝抵抗力,并不像疫苗那样可以预防传染病,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少患感冒,但母乳并不能预防像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白喉等严重的疾病;有些父母认为小孩打了疫苗还会染病,疫苗效果不佳,其实不然,打了疫苗的小孩还会患病是与小孩本身的体质有关。一般来说,接种疫苗获得免疫率为85%以上,不接种疫苗获得免疫翠就为零了。

误区五:预防接种是医学界公认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为安全、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

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在计划免疫的基础上自费选择更多种类的疫苗,如水痘疫苗、甲肝疫苗、流感疫苗等,多接种,多保护。下面为大家介绍计划内疫苗和计划外疫苗接种的时间及相关知识,希望为宝宝下一份全面的“免疫”保单。

计划内疫苗的具体时间表

出生24小时 :内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1个月宝宝 : 乙肝疫苗(第二次)

2个月宝宝:小儿麻痹疫苗(第一次)

3个月宝宝:小儿麻痹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疫苗(第一次)

4个月宝宝:小儿麻痹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疫苗(第二次)

5个月宝宝:百白破疫苗(第三次)

6个月宝宝:乙肝疫苗(第三次)、流脑疫苗(第一次,6~18个月龄,间隔3个月)

8个月宝宝:麻疹疫苗(初种)、乙脑疫苗(初种)

9个月宝宝:流脑疫苗(第二次)流脑疫苗

1.5-2周岁宝宝:甲肝疫苗、乙脑疫苗(加强)、百白破疫苗(加强)、小儿麻痹疫苗(部分加强)

4周岁宝宝:小儿麻痹疫苗(加强)

7周岁宝宝:麻疹疫苗(加强)白破二联疫苗(加强)

12周岁宝宝卡介苗(农村、加强)

计划外疫苗接种表

流感疫苗:对7个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宝宝,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并诱发旧病发作或加重,家长应考虑接种。

肺炎疫苗:肺炎是由多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单靠某种疫苗预防效果有限,一般健康的宝宝不主张选用。但体弱多病的宝宝,应该考虑选用。

B型流感嗜血杆菌混合疫苗(HIB疫苗):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将HIB疫苗列入常规计划免疫。5岁以下宝宝容易感染B型流感嗜血杆菌。它不仅会引起小儿肺炎,还会引起小儿脑膜炎、败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严重疾病,是引起宝宝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轮状病毒疫苗:轮状病毒是3个月~2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能避免宝宝严重腹泻。

狂犬病疫苗:病后的死亡率几乎100%,还未有一种有效的治疗狂犬病的方法,凡被病兽或带毒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注射狂犬疫苗。若被严重咬伤,如伤口在头面部、全身多部位咬伤、深度咬伤等,应联合用抗狂犬病毒血清。

水痘疫苗:如果宝宝抵抗力差应该选用;对于身体好的宝宝可用可不用,不用的理由是水痘是良性自限性“传染病”,列入传染病管理范围。即使宝宝患了水痘,产生的并发症也很少。

甲型肝炎疫苗:甲型肝炎又称急性传染性肝炎,肝炎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染。流行范围较广。凡1岁以上未患过甲型肝炎但与甲型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以及其他易感人群都应该接种甲肝疫苗。

在注射疫苗时应注意:

1、要在孩子身体状况好的时候进行

2、接种前要先测体温,若有发烧要推迟接种、未完全恢复健康前暂缓注射,但应在病好后及时补接种。

3、接种后,当天不要洗澡,也不能让孩子太疲劳。

4、属过敏体质者,应向医生反应

5、极个别孩子可能会高烧,可请医生看看,给予对证治疗

以下情况是不能在期间注射疫苗:

1、如孩子正在发烧,患有急性传染病、哮喘、风疹、湿疹等疾病或有心脏病、肾炎及肝炎等疾病时,暂时不要打预防针。

2、孩子腹泻时不要吃小儿麻痹糖丸,等病好后两周才能补吃。

3、有“羊癫疯”病史及药物过敏史的儿童不要进行预防接种。

总结:儿童没有顽强的抵抗力,接种疫苗是儿童预防疾病的良好选择,接种疫苗也要选对时期,不同疫苗的接种注意事项不同,赶紧来学习下吧。儿童疾病肺处方药的用药须知要牢记哦。(文章原载于《健康向导》,刊号:2012第1期,作者:牛鸿、翟如芳,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