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电子产品主时代 如何甩掉孩子电子依赖症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与儿子电子依赖症过招

第二章:孩子患上“电子产品依赖症”怎么办?

第三章:甩不掉的电子依赖症 让大脑严重受损

如今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很多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孩子们也过度依赖电子产品。那么 ,孩子患上电子依赖症怎么办呢?电子依赖症的危害有哪些你了解吗?下面就来学习小编为您盘点的克服电子依赖症秘笈吧。

与儿子电子依赖症过招

NO.1

儿子曾经是个品学兼优的阳光男孩。但上了高中之后,儿子便渐渐变了。在学校,老师反映他上课玩手机,不专心听讲,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有时考试的时候还用手机作弊;回到家里,总是边做作业边看电视,心不在焉。见儿子这么不专心,我说过几次,但他不但不改正,还顶嘴。见儿子屡教不改,我只好将遥控器藏了起来。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电视看不成了,儿子便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一只最新款的Mp4,之后不管是上学还是放学,是闲着还是正在学习,耳朵里都插着耳机。做家庭作业的时候,也是耳朵里插着耳机,手里拿着手机,一会聊QQ,一会发微博,一会玩游戏。

我要求他专心做作业,儿子却狡辩说:“老妈你不懂,边做作业边听音乐,并不影响学习,相反这样学习起来效率才高呢!”

很快儿子便自食其果了,期末考试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从中上游的成绩下滑到倒数第三。一怒之下,没收了儿子的手机和Mp4。没了手机和Mp4可玩,儿子便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烦躁不安。为了上网与网友聊天、玩游戏,每天趁老师不注意逃课去网吧上网。儿了去网吧的事情被我发现后,我一怒之下打了他。然而打骂并没能管住他,之后他还是偷偷地往网吧跑。

NO.2

见管不住儿子,我意识到光靠堵难以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他更加逆反。于是我尝试着变堵为疏,在他答应不再去网吧、有节制地玩电子产品的情况下,归还了他的手机和

Mp4,并答应他在家里装上宽带,让他在学习之余调剂一下生活。

但装上宽带后,我沮丧地发现,儿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愈发严重了,每天吃完晚饭他就躲进自己的房间里上网,问他作业的情况,他就说在学校已经完成了。但事实是,他根本就没有做作业,而是将所有的时间都消耗在网络游戏上了。

对于游戏之外的事情则是漠不关心。爷爷奶奶来了,也不出来打个招呼;吃饭的时候,爷爷奶奶跟他说话,他却爱搭不理:爷爷奶奶要走了,让他去送送,他沉浸在游戏中头也不抬……

儿子的态度让我既生气又无可奈何,我不知道,一向听话懂事的儿子,为何会变得如此不可理喻。之后,我咨询了心理医生。医生说儿子可能患上了电子依赖症。她建议我耐心引导孩子,帮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并多方面创造条件,让孩子的生活充实起来。她还要我鼓励孩子多交几个好朋友,给孩子补补生活课,多陪陪孩子,将孩子引向大自然,引向人群,让现实的情趣替代电子产品对他的吸引力。

医生的话让我受益匪浅。痛定思痛,我决定对儿子的电子依赖症进行矫正,引导他脱离对电子产品的依赖,重新做回一个阳光少年。

NO.3

之后的一天晚上,我故意拉下了家里的电闸,对儿子谎称家里的电路出现了故障,修不好了,与老公拉着儿子出门去河边放孔明灯。那晚,儿子在河边放了孔明灯、玩了轮滑,在游乐场开了卡丁车、坐了海盗船,玩得开心极了。回到家后,见儿子余兴未尽,为了引导儿子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我便趁热打铁地与儿子商量: “儿子,市里要举行马拉松长跑比赛,我也报了名。你现在正放暑假,可不可以陪我一起练?

你放心,不会白让你做陪练,等我得了名次,拿到奖金,给你买一双名牌运动鞋。”儿子犹豫了一下,但我恳求的目光和那双名牌运动鞋的诱惑,还是让他最终答应了我的请求。于是,之后的每天早晨,我便早早地叫醒儿子,两个人穿上运动服和跑鞋,去滨河大道晨跑。滨河人道上风景迷人、空气清新,见儿子心情不错,我便抓住时机,与儿子像真正的朋友那样谈心。在谈心中,我装做不经意地提及了青少年依赖电子产品的危害,并问儿子对此有什么看法。儿子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不好意思地挠着头说: “老妈,我知道过分迷恋电子产品不好,我也想改,但就是管不住自己。”

“你能认识到这一点就好了。小孩子迷恋新奇有趣的东西,这很正常,妈妈小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事情。但做任何事,过犹不及。所以妈妈还是希望你能分清主次,不要因为迷恋电子产品而影响了学习。”我说。

在我的耐心引导下,儿子变了许多。虽然他还玩电脑,但学会了节制;虽然他还用M p4听音乐,但只是在闲暇的时候用音乐调剂一下心情。

看着儿子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便与学校老师联系,希望老师能配合着多表扬一下儿子。我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有进步,适时给予鼓励,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经历了痛苦的蜕变,儿子终于摆脱了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如今,儿子依然是一个电子时代的小网民,但却不再是一个“电子依赖症患者”。他会使用电子产品,而不是附属于电子产品,为电子产品所累。他有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秉持着这样的原则:能够当面说的事,绝不打电话;能够打电话说的事,绝不发短信;能够发短信联系的,就不用网聊。着眼前这个阳光健康、焕然一新的少年,我终于释然了。

孩子患上“电子产品依赖症”怎么办?

孩子为何会对电子产品产生浓厚兴趣呢?

从心理角度分析,电子产品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趣味性、娱乐性、互动性,深深吸引了广大儿童。

孩子分辨现实和虚拟的能力比成人差,容易沉溺于虚拟世界中,产生不良影响,陷入了恶性循环。对于一些自制力差的人,特别是青少年,电子产品带给他们的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危机和宣泄,甚至是疯狂和刺激的感觉。

现在iphone、ipad、学习机、复读机、游戏机等电子科技越来越发达,很多孩子在玩儿中也逐渐对其产生了依赖。信息化社会,孩子得学习使用电子设备,但电子产品依赖过重会使得孩子在心理上变得很孤僻,表现为情绪抑郁、多愁善感、精力不足、寡言少语,不愿参加社会交往活动和体育锻炼,在人际交往方面能力很差,又不能融入现实生活。

在这样的环境下,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减少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感?

首先,家长要摆平心态,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孩子身上。心理学一般认为出现在孩子身上的问题,背后都有父母、家庭的原因。

第二,家长要注重亲子关系,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当孩子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感时,家长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探寻孩子出现依赖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

第三、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电子产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对于电子产品,家长要引导孩子把它们当成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工具,可以从中得到适度的放松和娱乐,但不应沉溺于其中,浪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

第四、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和同学、伙伴相处。鼓励孩子走出家门,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游戏等集体活动中去,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找到与人交往的乐趣,而不是沉溺于一个人的世界中。再有,电子产品在共享资源、扩大知识面和学习上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所以不需要将孩子完全隔离在电子产品之外,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懂得怎样让孩子合理地接触电子产品,对于0—2岁的孩子尽量不接触;对于2岁至学龄前的孩子,尽量少接触;对于上学后的孩子,则要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甩不掉的电子依赖症 让大脑严重受损

从健康、情感到文化缺失

提起网络,目前全球最流行的莫过于“博客”。《纽约时报》一篇最新报道这样说:“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博客作者觉得他们有必要24小时不停地张贴新内容。最终恶果是睡眠混乱和体重下降。过去几个月里,有3个博客作者死于和过劳有关的疾病。”在国内某论坛上,一个有关电子书的帖子中,有人是这样说的:“第一,即使为了眼睛,我也不想有一天电子书取代了纸质书。第二,想想那些散发着油墨香气的纸张,怎么会忍心有一天被冷冰冰没有任何手感、纯粹炫耀高科技的电子产品所取代呢?这些让人上瘾的‘电子海洛因’,不仅对健康造成损害,还给我们带来情感和文化的缺失。”

大脑严重受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沈扬表示, 除了电子产品所发出的辐射对健康有害外,其所发出的信息,也是一种被很多人忽视的伤害。日常生活中,电子产品会不停地向大脑发出信息,过多的刺激会耗尽大脑的自然运作能力。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会导致人的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能集中等。

精神焦虑易怒。

上班忘了带手机、电脑发生故障不能用,会让很多人有一种不安感。王国荣说:“是否对电子产品依赖很好辨别,关掉它们,看看你是否会觉得焦虑。”对电子产品依赖的人,会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减少或停止使用时就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反应。

上瘾改变人格。

电子产品会造成人们现实感的缺失和社交能力的退缩,甚至导致抑郁。对于一些自制力差的人,特别是青少年,电子产品带给他们的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危机和宣泄,甚至是疯狂和刺激的感觉。当对电子产品的沉迷到了上瘾成癖、丧失理智的程度,人格也会产生巨大的改变。

遗失传统文化。

《东方时空》栏目曾做过一个小测试,让中学生、大学生,还有一个国学博士写“尴尬”两字。令人吃惊的是,竟然没有一个人写对。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指出,用惯了电脑,很多人会提笔忘字;游戏和电视节目取代了传统阅读,甚至看书都喜欢看网络小说。“传统文化可能就在这些闪光的屏幕中渐渐消失。”

总结:孩子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使得孩子在心理上和身体上都受到很大的伤害,但是家长们要学会科学的方法改变孩子的这一状态,以上小编为您盘点的与儿子电子电子依赖症过招秘笈你可以尝试。(文章原载于《健康》,刊号:2012年3月号,作者:张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