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孩子出牙晚不可乱补钙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孩子出牙晚 切莫滥补钙

第二章:儿童饮食注意事项

第三章:孩子反复感冒可能是偏食惹的祸

宝宝成长里不开妈妈们悉心照料,妈妈们也面对宝宝们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问题,但是不知道她们的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否正确。那么,下面就小编为您盘点了宝宝成长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赶紧来学习下吧。

孩子出牙晚 切莫滥补钙

生活中,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牙晚,便片面的认为可能是缺钙,就盲目给孩子增加服用鱼肝油和钙剂。其实,这种做法往往有损儿童健康。

牙齿的萌出与发育的迟早有关,发育早的孩子长牙也早,发育晚的长牙就迟。健康的宝宝一般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时开始长出第一个乳牙,有的可早到4个月,也有的婴儿要迟到10个月时才长,某些1岁左右才出第一个乳牙的也算正常,因为这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

孩子出牙的快慢不但与遗传有关,还与营养有关。因为牙齿发育需要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孕期的母亲缺乏上述营养,便可影响胎儿的牙胚发育,引起牙齿发育不良。出生以后如果没有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又很少晒太阳,就会引起牙齿萌出迟缓、发育不良。孩子出牙早晚与骨骼生长快慢有关,这是一种早期骨骼生长的差别,是遗传上的差异在婴幼儿身上的体现,对孩子今后的骨骼生长和身高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决定孩子身高因素是遗传因素,合理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运动与出牙早晚没有直接的关系。

即使1岁时才出第一颗牙的孩子只要没有其他毛病,注意合理、及时地添加泥糊状食品,多晒太阳,就能保证今后牙齿依次长出来。但如果孩子1岁半才出牙,就要注意查找原因了,如是否为佝偻病,是否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是否需要补钙治疗,这要看孩子是否缺钙,补钙也必须遵医嘱,切不可滥用鱼肝油、钙剂等药物盲目补钙。当然,为了防止孩子缺钙,可适当地多吃些富钙食物,或给予一些钙保健品服用,但千万不可滥用。

补钙 到两岁就好

面对层出不穷的补钙广告,许多妈妈都心存疑问:需不需要给婴儿补钙,该给孩子补钙补到几岁呢?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医生有不同的要求。由于我国北方地区阳光照射强度较弱 ,营养结构不够全面,所以医生一般建议在两岁之前给孩子补充一定量的钙质。两岁大的宝宝已经开始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可以从中吸收各种营养,其中也包括钙。

牛奶是钙的最好来源,每100毫升牛奶中通常含有110到130毫克的钙,每日喝500毫升的牛奶就可以满足孩子对钙的需求。如果孩子不喜欢喝牛奶,喝一定量的酸奶、豆浆,吃豆制品可以起到一些辅助的作用。

有的家长误解了钙的作用,以为单纯补钙就能给孩子补出一个健壮的身体,把钙片作为“补药”或“零食”长期给孩子吃是错误的。根据国外的研究表明,儿童长期补钙过多会使血压偏低,增加日后患心脏病的危险。眼内房水中的钙浓度过高,可能沉淀为晶体蛋白聚合,引起白内障;尿液中钙度过高,在膀胱中容易形成结石,给尿路埋下隐患。如果同时摄取较多维生素D,肝、肾等重要的生命器官都会像骨骼一样“钙化”,后果非常严重。

另外,体内钙水平升高,可能抑制肠道对锌、铁、铜等元素的吸收,孩子易患微量元素缺乏症。因此,您家里的孩子是否需要补钙,到底要补多少,还是要请儿科医生指导,决不可滥补。

儿童饮食注意事项

小食品不等于儿童食品

现在,很多父母出于疼爱孩子的心,总愿意把“好吃的”、“有味”的东西给宝宝吃。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主任赵聪敏教授提醒,这种疼爱方式却对宝宝健康成长不一定有益处,因为小食品不属于儿童食品。

目前,在市场上小食品花样繁多,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凉果蜜饯类,如话梅、凉果、蜜饯、果脯、瓜果干等。膨化食品类,如虾条、薯片、鱿鱼酥、蔬菜圈、爆米花、鸡味鲜等等。肉干鱼干类,如牛肉干、牛肉脯、猪肉粒、鱼干、鱼片等。口香糖类。果冻类。干果类,如花生、瓜子、开心果、核桃、杏仁等

赵教授介绍,在生产过程中,有不少食品里面都使用了添加剂。比如凉果蜜饯类常常加糖精、甜蜜素、色素、防腐剂;膨化食品类常常使用色素、味精、香精等;肉干、鱼干类多应用防腐剂、味精、硝酸盐等……尽管食品添加剂是相对安全的,但它们对人体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成人吃多了尚且不好,更何况是肝脏解毒能力和肾脏排泄功能均较弱的孩子呢?所以说小食品不属于儿童食品。

宝宝喝蜂蜜不宜早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说,不宜过早让婴幼儿喝蜂蜜。这是因为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家长往往不确定孩子是否过敏体质,是否对某些物质(如海鲜、花粉等)过敏。蜂蜜里含有花粉,如果孩子是过敏体质,给孩子喝蜂蜜就容易造成过敏,甚至引发过敏性皮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因此,最好等孩子大些了,确定孩子不会对花粉过敏后再给孩子服用蜂蜜。

宝宝饭前吃糖伤脾胃

饭前吃糖过多时,会使孩子体内的血糖水平升高,令孩子的饥饿感消失,到了吃饭时间他不觉得饿,就不再想吃什么东西。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又饿了,只好用糖来补充。日久天长将导致孩子身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其他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极易造成营养不良,而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

饭前吃糖过多,也容易伤脾胃。大量的糖存留在胃里时,会使胃肠道酸度增加,胃容易反酸,食物到了肠道内,也会在肠内发酵,这样一来也就增加了孩子腹胀等不适。空腹吃糖可大量消耗人体中的维生素B族,维生素B族缺乏时,孩子会出现食欲不振,唾液及消化液分泌减少,使消化功能减弱。由于幼儿活泼好动,能量消耗也多,适当吃点糖果以补偿身体的消耗也是可取的,但时间应安排在饭后1~2小时或午睡后。

孩子反复感冒可能是偏食惹的祸

很多家长都知道孩子偏食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却不知道这也会导致抵抗力变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与青少年保健科主任医师盛晓阳教授指出:偏食是造成3-6岁儿童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要消除偏食对孩子健康的危害,要“行为+营养”双管齐下。

一半宝宝有偏食问题

据统计,目前我国近一半的宝宝有不同程度的偏食,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例如,妈妈在孕期和哺乳期喜欢什么样的食物,宝宝往往更容易接受同样的食物。其次,宝宝对新食物有较长的适应期,而很多妈妈给孩子吃了几次某种食物后,看孩子不喜欢,就放弃了。还有,小孩子往往喜欢通过闻、玩、吃来熟悉新食物,而妈妈往往不许孩子玩食物,这也影响了宝宝对食物的接受。

偏食宝宝抵抗力受影响

专家指出,偏食的孩子会缺乏两个“7”,一个是“7”类膳食摄入不全,即肉、鱼、蛋、奶、蔬菜、水果、谷类吃得少,面临多种营养素缺乏;另一个是“7”种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即维生素C、D、E、叶酸、钙、铁、锌的明显缺乏。

一般来说,1到7岁的宝宝更易偏食,这也正是他们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因此偏食会引发很多危害,如营养不足、不均衡会导致生长发育的各种问题,他们的体重、身高,甚至智力都可能比正常宝宝低。而且,由于不能从饮食中获取充足营养,偏食的孩子抵抗力也不如正常的孩子。

此外,营养不良的宝宝更容易形成极端性格,而家长的过度施压更可能导致关系紧张。

营养补充注意“7+7”

要规避宝宝偏食带来的健康风险,专家提醒要“行为+营养”双管齐下。纠正孩子偏食不能急于求成,要给偏食的孩子提供健康的饮食和选择食物的自由,有意扩大宝宝对食物的选择面,尽可能让宝宝尝试新食物。还可以选择惠氏膳儿加等专门针对偏食孩子的全营养配方奶粉。

提高食欲有妙招

很多妈妈发现孩子1岁半后越来越不听话,尤其把吃饭当成一件非常痛苦而可怕的事情。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给以正确引导:

如果是疾病引起的,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且合理用药、正确使用保健品,孩子的食欲才会逐渐恢复。

提供固定的、安全舒适的喂哺或进餐场所,以使孩子注意力集中。别在进餐时教训孩子,根据婴幼儿消化吸收的生理特点,采用与年龄和文化相适应的进餐桌椅和器皿。做到定时、定量、有规律地进餐。不随意改变孩子的进餐时间和进餐量。

家长需要掌握一定的食物制作技巧和营养知识。为孩子专门加工烹制,多采用蒸、煮、炖、煨,不宜采用油炸、烤、烙等方式。口味以清淡为好,多选用深绿色、红黄色蔬菜和水果,做到色、香、味俱全,从感官上吸引孩子。

鼓励孩子帮大人做餐前的准备工作。进餐过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语言赞美孩子不愿意吃的食物,并带头品尝,做出津津有味的样子。

鼓励、引导和教育孩子使用勺、筷子等自主进餐,并教会孩子学“吃”的技能和进餐礼节。吃饭时注意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的意识、饭后要谢谢烹调者。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体的差异,安排适宜的户外运动,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平衡。

合理选择零食。选择合适的时间,既能增加孩子对饮食的兴趣,也有利于补充能量。避免影响正餐食欲和进餐量。零食以乳制品和水果为主。

育宝网小提示:

宝宝1岁半后处于“第一反抗期”,非常执拗。表现出什么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而不愿意别人干涉他的自由,即使是平常温顺听话的孩子到了这个时期也会变得调皮、不听话,处处与家长对着干。其实这种反抗期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家长要细心引导。

总结:妈妈们最困扰的是宝宝偏食,营养不良,当这两者遇到时妈们常常困苦不堪。那么,以上小编为您盘点的了解决宝宝偏食妙招赶紧来学习下吧。(文章原载于《养生保健指南》,刊号:2012年4月号,作者:宋丽华、朱志辉、李春梅 、杨凤立、邓晓、张思莱,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