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宝宝输液时家长怎照顾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宝宝输液时 家长应该怎么照顾宝宝

第二章:小儿发热的物理降温

第三章:孩子感冒最好别做剧烈运动

宝宝抵抗力弱,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因此打点滴是大多数家长的首选。但由于宝宝小,看到针头会害怕的大哭,另外由于宝宝的不配合往往不能够一阵成功,这是家长心疼,孩子遭罪,在宝宝输液时,家长还需要注意哪些知识呢?

宝宝输液时 家长应该怎么照顾宝宝

现在小宝宝到医院看医生时,在认为自己宝宝病情不太严重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因素,在门诊输液室进行静脉点滴治疗是宝宝的父母选择的主要治疗方式,现在的专科儿科医院门诊的就诊量大,人员流动大,特别是在门诊输液室等候静脉输液的患儿和及其陪伴的家长更为聚集噪杂。

其一,环境是造成人的心情好坏的重要因素;

其二,患儿在静脉穿刺的过程中,难免会又哭又闹,陪护宝宝的妈妈、爸爸,特别是宝宝的爷爷奶奶会在这时不知所措,甚至在护士不能一针穿刺成功时,心疼宝宝,而表现情绪急躁;

另外,在输液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也慌张急躁,家长所表现的这些心情、情绪医生护士都会能理解,但通过我们交给家长们一些输液中的小常识,相信家长都能会积极配合好护士工作的。为了使护士能顺利完成静脉穿刺过程和患儿能顺利地完成静脉输液治疗全过程,需要家长配合护士做好以下方面协助工作:

输液前:

1、如病情许可,可让宝宝吃些东西;排出大小便。以减少输液时大范围的活动,避免扎好的点滴针不小心脱掉。

2、如果护士选择了穿刺点在头皮上,家长做好协助按好宝宝的头部,这样能给宝宝安全感。

3、护士在操作前用消毒液擦完血管穿刺点周围皮肤后,妈妈切忌不能随便碰触,以免污染。

输液时:

1、在门诊输液时,护士打上点滴后,需要家长观察点滴滴速,不可随意调节速度。

2、如宝宝在输液中突然怕冷、寒战、面色苍白,应马上通知医护人员。

3、观察针头是否脱出或移位、局部有无肿胀,如有异常,马上通知医护人员。

4、应注意观察输液瓶液体的量见到输液袋内的液体已输完时,应通知护士更换,不可自己动手。

5、不要带着输液瓶离开输液区域。液瓶不能挂的太低,否则血液会返流回针头及输液管。瓶液应保持垂直。

6、注意宝宝的举动,避免宝宝拉扯,以免压迫注射部位,造成滴注不顺畅。

7、输液过程中如喂奶、喝水,要将宝宝上身抬高,以防异物呛入气管。

当液体已经输完,而护士来不及更换液体时怎么办?

1、请您千万过于着急,不要惊慌,即使液体在输液袋快输完,输液管中的液体还可有一段时间,即使输液管中的液体输完了,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有空气进入血液,但血液会返流回针头及输液管,也不会给您的宝宝造成什么危害。。这时处理的方法:可再叫一次护士;可以适当调节输液管上面的小夹子(调节器),使输液速度减慢,但不要关紧调节器,否则血液很快回流。

2、输液完毕拔针后,无论穿刺处皮下有无出血,切不要用手去揉,应用无菌棉球按压几分钟便可止血。

小儿发热的物理降温

夏天是各种病毒病菌的活跃期,也是孩子罹患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除了及时的就医和治疗外,父母无微不至的护理也是促进孩子尽早痊愈的重要一环。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就医途中,科学的护理都是好妈妈的必修课。如果您还不太精通,那让首都儿科研究所的专家来手把手教您吧!

发热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症状,小儿的体温可以随气候、饮食、哭闹、和衣被的厚薄等有一定的波动,发热也是许多疾病开始时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小儿正常体温为腋下36℃~37℃,如超过37.4℃,可以认为是发热。当小儿的体温超过38.5 ℃时,就需要做退热处理了。

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家长在小儿发热时经常给孩子穿很多衣服或者盖很厚的被子,为的是让孩子发汗,认为这样就可以退热;有的家长除了带孩子到医院看病外,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也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到医院让医生看一看孩子发烧到多高的温度,这样医生就可以诊断,或者医生就可以给孩子治好病了。以至于许多孩子在就诊前、来医院途中或到医院后未进行退热处理前因高热而发生惊厥,高热惊厥又加重了家长的忧虑。这些家长不知道的是,如果发热的孩子到医院看病时体温超过38.5℃,医生是要先进行退热治疗的,因为这样可以减少高热惊厥的风险。所以先退热是减少小儿高热惊厥的重要措施之一。

如何给小儿退热是很多家长需要知道的常识,物理降温是快速并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

首先,要注意室内通风,小儿发热时要减少衣被,这样可以达到散热的目的,特别是小婴儿。我们通常说的打包降温是对婴幼儿而言,是婴儿常用的降温方法之一。但是要注意遮盖孩子的腹部,防止腹部受凉。

高热前寒战是许多家长担心的问题,有些孩子在高热前出现皮肤发花,手脚冰凉的现象,这是由于致热原所引起的,通过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后发生的,这时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保温,尤其是四肢,也可以给孩子一些温热饮料。

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时,用物理的方法降低体温通常是安全有效、减少因高热而发生惊厥危险的重要措施之一。

物理降温适用于高热而循环良好的小儿。物理降温的方法很多,家长在家里一般都能够自己完成。主要为头部冷敷、温水擦浴或温水浴。这些方法做起来很简单,而且不存在药物降温的不良反应。

头部冷敷适用于小儿的一般发热。方法是将毛巾用凉水浸湿后敷在小儿的前额部,并及时更换;也可用水袋装入凉水,枕在头下,达到头部降温的目的。

温水擦浴适合于高热小儿的降温,特别是有高热惊厥史的小儿。方法是用温水擦拭小儿的皮肤。水温不宜过高,重点擦拭部位为颈部、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走向部位,并在这些部位多停留一些时间,边擦浴边按摩,这样可以使血管扩张,达到全身散热的目的。但是要注意不要擦拭颈后部、胸部、腹部,因为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比较敏感,可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减慢和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擦拭的时候注意给孩子遮盖腹部,防止腹部受凉,擦拭后也要注意给孩子保暖。如果孩子精神好,可以采用温水洗浴的方法,这样降温的效果更会好些。温水洗浴后给孩子盖好衣被,让孩子休息,并多饮温开水。

另外,擦浴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果孩子有寒战、面色苍白等异常情况,应停止擦浴,及时就医。

值得一提的是酒精擦浴现在已不提倡使用。 药物降温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热,都应该先让孩子躺下休息,同时要给多孩子喝水,这样可以增加尿量,使孩子多出汗,不但能够降温,而且还有利于排出毒素。

因小儿病情变化较快,发热的小儿经过适当的退热处理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孩子感冒最好别做剧烈运动

同样是病毒,在一般人身上,只是患一个小感冒而已,四天到两周自己就能好。可是,对某一些人来说,就变成了大事件,病毒竟然会侵犯到心脏里,引起心肌坏死,甚至会夺命。

专家强调,感冒患儿一定要注意休息,最好不要坚持上体育课,以免剧烈运动加重病情。

病毒入侵心脏,感冒后胸闷要警惕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心血管专科副主任覃丽君介绍,当病毒侵犯人体时,除了产生一系列的感冒症状外,同时侵入人体的血液,医学上把这种情况称为“病毒血症”。侵入血液中的病毒刺激人体,或直接损伤心脏、或产生免疫异常损害心脏,使炎症渗出和心肌纤维变性、坏死、改变,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

所以,感冒很可能就是病毒性心肌炎前驱症状,病毒性心肌炎刚发病时仅表现为一般感冒症状如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1-3周后才出现胸闷、心悸、胸痛等不适,此时如去医院检查,可能发现有心脏扩大,心电图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损害,验血可有血沉升高、谷草转氨酶活性升高等。

覃丽君建议,凡在感冒后短期内出现心悸、胸痛、胸闷、气急、疲乏、头晕等不适症状的人,即应警惕发生心肌炎的可能,万不能掉以轻心,需尽早找医生诊治。

休息是病毒性心肌炎最好的治疗方法

病毒是如何通过血液或免疫异常侵犯到心脏的,发病原理没有十分清楚。感染上病毒后,导致病毒性心肌炎诱因有很多,比如发热、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等。覃丽君提醒家长,如果孩子有感冒或腹泻症状的,特别是精神、面色不好、乏力,就不要坚持让孩子去上学或上幼儿园,尤其不要上体育课了。

实际上,病毒性心肌炎最重要的治疗是休息。动物实验证明,让小白鼠病毒感染后引起心肌炎,如果驱使它不停歇地活动,结果几乎无一幸免死亡;而如果给予休息,则大多数可以继续生存。由此可见,休息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很重要。如果急性期没有很好休息,有的可遗留下过早搏动等后遗症,少数人可迁延为慢性心肌病。

当然,对患心肌炎的孩子,只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大部分是可以痊愈的,不会影响今后的健康。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未彻底治疗好,常会复发,甚至发展成迁延性心肌炎或心肌病,到那时要恢复正常就非常困难,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结语:由于宝宝年龄小,对自己不舒服的地方不能准确的表达,这时就需要父母们,自己耐心的观察宝宝,在宝宝生病时我们要多给予鼓励,让宝宝有个好心情,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有助于减轻宝宝的疼痛。(文章原载于《大众健康》,刊号: 2012年第4期,作者:陈燕芬(首都儿科研究所护理部)、首都儿科研究所护理部,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