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一个好家长需谨记的“四大基本原则”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一个好家长需谨记的“四大基本原则”

第二章:把握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第三章:人到中年须具备的修养

孩子教育一直是家长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有的孩子乖巧,有的孩子调皮,有的孩子叛逆生……其实孩子的好坏多与家长的教育有关系,那么如何做一个好的家长呢?做好家长需要注意哪些原则?

一个好家长需谨记的“四大基本原则”

原则一:好家长多做榜样,少些说教。

对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空洞说教都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由于孩子不懂得掩饰,更会表现出对它的反感,甚至逆反心理。因此,如果你想有一个“好孩子”,只能以身作则,先做一个“好大人”。最让人担心的就是这种教育方法:“我的小孩特别爱打人,我不知打过他多少次了也不管用。”正确的方法是,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沉迷于看电视上网,那么你自己先戒掉这些习惯;如果想让孩子对朋友包容友爱,自己就不要整天担心他们吃亏……家长的行为是孩子的风向标,千万不能对孩子严格对自己宽松。

原则二:不要对孩子限制太多。

如果孩子喜欢光脚在地上跑,不爱吃饭,你是不是会急得不得了,要马上改掉这个“坏毛病”?当孩子闯了一点小祸,你是不是就大惊失色讲一堆道理?其实,过多限制孩子大多来自家长心中的焦虑。不要老以为他们是“傻孩子”,他们火力很壮,之所以光脚跑是因为感觉不到冷;他们不觉得饿所以不爱吃饭,饿的时候肯定狼吞虎咽。给孩子多点自由,就会减少他们的逆反心理,避免性格扭曲。

原则三:给孩子丰富的语言刺激。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是用语言来思维的,只有不断的语言刺激,才能让孩子的大脑更聪明。所以家长要随时随地跟孩子交流,哪怕换块尿布也要对他们说出来,给他们讲故事、读古诗、听歌曲……早期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懈怠而错失机会。

原则四:不要恐吓或对孩子太严厉。

“哎呀,你怎么能这样啊!”“再淘气就把你关到小黑屋里。”这些恐吓的话只能带来孩子的不良情绪。同样,对孩子太苛刻,用严厉的表情教训、打骂他们都不可取。脑科学神经研究证明,早期不良情绪会严重损害儿童的智力。给他们一点犯错误的空间,一旦他们的双翅被捆绑,就不会飞得太远。

把握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是由出生后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组成的,在各个关键时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一生。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孩子想同志学习这些技能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第一关键期:感官发育关键期

0~4个月听觉敏感期,0~6个月视觉敏感期,4~8个月味觉敏感期,6~10个月嗅觉敏感期,0~12个月触觉敏感期。

孩子从出生起,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因此父母要充分让孩子聆听、触摸、观察、尝嗅,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增长智慧。

第二关键期:动作发展关键期

2~3个月:抬头敏感期;1~10个月:动手敏感期;3~4个月:翻身敏感期;6个月左右:起坐敏感期:7个月左右:翻滚敏感期;8个月左右:爬行敏感期;11个月左右:站立敏感期;12个月左右:行走敏感期。

这一时期也称为孩子的第二次降生,要早点让孩子学走路,充分让孩子运动,发展大肌肉动作。在这个关键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以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另外,要进行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这样不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第三关键期:语言发展关键期

0~6个月,哭闹敏感期;3~6个月,咿呀学语敏感期;7~9个月,认物敏感期;8~11个月,称呼敏感期;1~2岁,说话敏感期;2~3岁,儿歌敏感期;3~5岁,诅咒敏感期;3~5岁,听、讲故事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在6个月左右就已经出现,1~2岁左右出现语言爆发,3岁前是听的敏感期,3~4岁是说的敏感期,5~6岁是应用、阅读、理解的敏感期。0~6岁是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父母要经常跟孩子说话、讲故事、提问,鼓励孩子多说,促进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为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第四关键期:对细微事物感兴趣关键期

1~2岁,对小事物敏感期;1.5~3岁,对细节敏感期;3~4岁,玩水敏感期;3~4岁,玩沙敏感期。

在此期间,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捡拾东西、抓握物品等的游戏,一起玩水,玩沙,促进孩子对细节事物等的了解,为以后的发展良好的细小事物奠定良好基础。

第五关键期:秩序形成关键期

1~3岁,秩序敏感期;1~3岁,空间感敏感期;2~3岁,生活习惯敏感期;2~3岁,物权敏感期;3岁左右,懂得抑制敏感期;3~4岁,执拗、逆反敏感期。

孩子的秩序敏感力表现在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这个时期,是引导孩子了解秩序、空间关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好时机,也是让孩子懂得与家人和小伙伴分享物品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搭积木、摆放玩具等游戏。家长要采用讲故事、走亲访友、延迟满足等方式也是培养同情心,爱心和良好性格的重要时期。

第六关键期:规范建立关键期

2~4岁,独立意识敏感期;2.5~4岁,合作意识敏感期;2~5岁,生活规范敏感期;2~5岁,人际关系敏感期;3~6岁,文明自律敏感期。

在这个时期,是教孩子知晓规矩的关键期。父母应逐渐引导孩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鼓励孩子多与别的孩子交朋友。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训练他们养成自律的能力,以便以后适应社会规范。

第七关键期:阅读、书写关键期

3岁左右,看图、识字敏感期;3~4岁,读图画故事书敏感期;4~6岁,写字敏感期。

4岁左右,孩子开始由看图发展到识字,是孩子的阅读启蒙敏感期;4~7岁,应该进入大量识字的阶段;8~10岁,应该进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在经历了孩子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建立阅读兴趣的基础,在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这个时期,父母可以在孩子兴趣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看图识字,讲故事的同时也提供丰富的故事书。

人到中年须具备的修养

一、沉淀朋友

“穷在大路无人问,富住深山有远亲”。也别管他是亲戚还是“朋友”,势利眼的人多着呢,随便一抓就是一把一把的。在你生活的低潮和困境时,向你伸出温暖的那双手才是你的朋友。千万不要相信在你富贵时的那些甜言蜜语——假的;因为狗戴上帽子后也会迷惑你的眼神儿:“嘿,哥们儿,酒去。”这酒杯一端“感情深一口闷”的豪气,邻桌的疑似你好像也带着他那样的帽子

二、淡定心情

这个年龄段已经不允许你不成熟了。要知道,对发生在身边的事,你已经完成了从“看不惯”到“看得惯”这个过程了,如果你还不习惯,说明你心里还不够成熟。不要怨完山神怨土地的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自己给自己添堵。

三、播种善良

一定要极尽自己所能及之事,让那些比你苦、比你难的人感受到这世上的阳光和美丽。这样的善良要经常播种,不意间,就会开出最美丽的人性之花来。播种善良是在给自己“修心”。

四、培养爱好

琴棋书画,花鸟虫鱼总有一款适应你,一定要给自己培养一种爱好。它会洗涤你的身心,打开你的记忆和想象,铺陈你的浪漫。当你全身心地投入时,更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宁静和享受。还有摄影、收藏……它们都是日子中的味精,点点滴滴中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滋味。

五、得失随缘

尘间有两苦,一是得不到之苦,二是钟情之苦。-在你付诸努力的前提下,所有的、想得到的都当作一场赌。胜之坦然;败之淡然。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世间最苦是钟情,纵然是夫妻也莫过如此,有缘则聚,无缘则散。好在这年龄已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冷静自己还是有一定把握的。说到底,人生都是独行者。

六、学会承受

有些事情需要无声无息地忘记,经过一次,就长一次智慧;有些苦痛和烦恼需要你自己默默地去承受;历炼一次;丰富一次。你的苦痛和烦恼不要指望别人的怜悯和同情。自己梦自己圆,解铃还需系铃人,这才是你心灵之痛最好的补药。

七、常念感恩

经历了是一种财富。当我们参加完葬礼,总会涌起一些感慨;当我们大病初愈,总会有万般的珍惜。感恩的心一定要时时保留,它不仅让你怜惜一沙一石、一草一枝,还会让你淡漠某种无形的压力,平抚你的欲望和争斗,更多的时候,有一些幸福的感觉也往往来自于此。

八、勤于读书

读书和学习都是在和智慧聊天,用别人的经验,长自己的智慧,何乐而不为。把读书变成一种习惯,你的有些思想来源于此,有些见解也来源于此。并且还能医愚,还会长久地保持你的个性魅力。

结语:人道中年基本工作稳定,家庭稳定,生活也是按部就班的进行着,不免让中年人觉得生活枯燥,没有意思,不妨对出去走走,多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聊聊天,喝喝茶,养花养鸟,增添生活的乐趣,同时修身养性。(文章原载于《日本新华侨报》、《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人口导报》,作者:文章、尹建莉、余丽利,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