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小儿血尿有真假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小儿血尿有真假

第二章:宝宝身上的小红斑

第三章:宝宝吃饭“七分饱”更易长高

你知道儿童为什么会出现血尿吗?宝宝出现血尿怎么办?宝宝出现血尿是疾病的表现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医生们是怎么说的。

小儿血尿有真假

乐乐今年7岁,是个淘气的男孩。最近几天他的尿液呈红色,家长怀疑孩子得了肾炎。听人说,肾炎患者容易眼睑水肿,每天早晨一起床,妈妈就注意观察孩子的眼睑,越看越觉得孩子的眼睑水肿。妈妈急坏了,赶紧带着孩子来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孩子并无眼睑水肿,尿常规检查也无异常。经医生询问,孩子近几天喝了不少胡萝卜汁。医生嘱咐,将胡萝卜汁改为白开水饮用即可。果然,次日孩子的尿色再未“见红”。原来,红色的尿液是胡萝卜汁中的色素造成的。

正常情况下,孩子的尿液是一种透明、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用显微镜观察,正常尿液里不超过3个红细胞,如果红细胞在3个以上,则称为镜下血尿。肉眼看上去都是红红的,显微镜观察有很多红细胞,就属于肉眼血尿了。医学上将镜下血尿与肉眼血尿统称为血尿,孩提时期的血尿并不一定意味着疾病(特别是肾脏疾病)已经降临在孩子身上。因为,某些“血尿”并不是真正的血尿。比较常见的有5种假性血尿。

色素尿 进食某些食物、药物(利福平、苯妥英钠等)、染料色素等之后,尿液可呈红色,如前面那位男孩的情况。

血红蛋白尿 在大量溶血或身体某一部位严重挤压受伤时可出现,外观如葡萄酒样均匀透明,经离心后尿色仍不变,镜检阴性(红细胞不超过3个),但潜血试验阳性。

代谢物引起尿色改变 典型的莫过于卟啉尿,见于卟啉病或铅中毒,经日光暴晒后尿色变为红色。

初生尿 宝宝呱呱坠地后,头几天尿布可显红色,其实是尿酸盐结晶,谓之尿酸盐尿,不是血尿。

泌尿道外的出血如果尿道邻近器官,如阴道、肛周、消化道出血,外来的血液混入尿中,也会形成血尿假象。

若尿色“见红”不是假性血尿,而是尿中有大量红细胞而形成的血尿,那就要追究病因、及时治疗了。除了肾脏发生损害可能引发血尿外,肾以下的泌尿系统或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会出现血尿。因此,家长要注意,在孩子发生血尿的同时,看看有没有以下表现。

★小儿血尿伴有耳聋、眼疾或其他部位的畸形,要考虑肾脏是否也有畸形。

★小儿血尿伴有尿量减少、面部浮肿、高血压和腰痛,则可能为肾小球肾炎。

★小儿血尿伴有排尿次数增多,且有排尿不尽、下腹部坠胀感,或者小便时伴有尿道疼痛,表明有尿道或膀胱的炎症。

★若小儿发生血尿的同时伴有排尿困难、疼痛难忍的症状,可能患有尿路结石。

★若小儿除了血尿外还伴有皮肤出血点,鼻腔、牙龈等其他部位出血,要警惕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血友病等。

★若小儿血尿同时伴有发烧、全身不适、精神萎靡,要想到或有全身性感染性疾病。

★若小儿的父母及亲属中如有肾脏疾病患者,小儿发生血尿要警惕遗传性肾炎的可能。

还有一些原因可以引起暂时性的尿血,如运动后血尿。有的孩子在跑步或打球等剧烈活动后排出血尿,但身体没有明显不适感,且无其他症状,为运动后血尿。其原因是剧烈运动造成的肾脏损害。运动性血尿患儿需遵医嘱服用止血药,并注意休息,直到血尿消失。

某些药物可以使肾脏受到损伤而致血尿,如磺胺类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因此,当孩子因病情需要使用这类药物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宝宝身上的小红斑

在妈妈肚子里住了1 0个月的我,在医院医生和护士阿姨们的协助下,经过妈妈的不懈努力,终于来到了这个充满光明和新奇的世界。

稚嫩的我有妈妈和医生阿姨们的精心照顾,吃得饱,睡得香。可是,出生才不过3天,我的两颊和后背上逐渐出现了不少红斑,大小不一,一片一片的,看起来脏兮兮的,妈妈心里好紧张啊,忙找来医生阿姨请教是怎么回事。

医生阿姨笑着说,宝宝开始长“色斑”了。妈妈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疑惑地看着我的脸。医生阿姨又接着说,这些小红斑叫新生儿毒性红斑,又称新生儿荨麻疹,是新生儿常见皮肤病,约30%~70%的新生儿会发生新生儿毒性红斑。引发原因目前尚有争议,可能是出生后外界刺激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也可能是机体对来自于母体内的某些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引起的变态反应,还可能是肠道吸收物质的毒性反应。新生儿毒性红斑多数在出生后4天内起病,最迟约在出生后2周发病,少数宝宝出生时即可发生。此病症状表现为红斑、丘疹、风团和脓疱,随后出现淡黄或白色丘疹,有红晕,散在分布,偶尔有融合,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肩、背、臀部多见,数目不等。

“该怎么处理这些红斑呢?用不用涂药膏或擦洗呢?”妈妈迫不及待地问。“哦,这些都不用。新生儿毒性红斑属于自限性疾病,可在数小时消退,也可反复发生,不伴有全身症状,经1周或1 0天左右;肖退,无需治疗。千万不要随便涂抹和擦洗,宝宝的皮肤又薄、又细嫩,可禁不起药物的伤害。“宝宝会不会不舒服呢?”妈妈还是有些担心。“宝宝只要食欲、活动力都好,没有因不适引起的哭闹反应就没什么大碍,也不会有后遗症或合并症:需要注意的是,妈妈在喂宝宝母乳期间,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勤给宝宝换洗干净的衣物,保持宝宝皮肤的干燥和清洁就可以了。

“原来是这样啊。”听了医生的这番话,妈妈忐忑不安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看着熟睡中的宝宝,妈妈欣喜地笑了。

宝宝吃饭“七分饱”更易长高

按照一般规律,一个人的身高所受遗传因素影响占到了70%-80%,另外20%-30%的后天因素是可以掌控的。父母只需注意喂养方式,保证生长发育的营养供给,就能将孩子的身高潜力发挥到极致。

宝宝喂养七分饱最好

对于宝宝来说,全身各个器官都处于一个稚嫩的阶段,它们的活动能力较为有限,其中消化系统更是如此。父母在给宝宝喂食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使宝宝能始终保持一个正常的食欲,特以“七分饱”最佳,这样既能保证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又不会吃得太饱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

否则,宝宝长期吃得过多,极易致脑疲劳,造成大脑早衰,影响大脑的发育,智力偏低。此外,吃得过饱还会造成肥胖症,从而严重影响骨骼生长,限制宝宝身高发育。

Tips:避免吃过量妙招

1、给宝宝的喂食量要少于你想象的量,如果孩子吃完不够的话,让他自己再向你要。

2、当宝宝开始不专心吃饭,或说“不要”的时候,应拿走食物,不要迫使孩子多吃。

3、让宝宝慢慢进食,这有助于提高对饥饿的忍耐性和食欲敏感性,并可调节进食量。

宝宝长高元素不可少

身为父母的你想让自己的宝宝长得高高的,那么下面这三点长高元素就不可少了:

首先,均衡饮食。肉类、谷类、奶及奶制品、水果蔬菜合理搭配,要避免和纠正宝宝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适当添加矿物质。要谨记没有绝对的长高食物,最重要的是营养均衡和饮食多样化。

其次,保证睡眠。睡眠是使人体长高的不可或缺的“营养素”。研究表明,人在入睡后,生长激素分泌比平时旺盛,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长高。因此养成宝宝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才可以个子高高。

最后,多多运动。除了吃和睡,要让宝宝多多运动,这样能促使全身血液循环,保障骨骼肌肉和脑细胞得到充足的营养,促使骨骼变粗、骨质密度增厚、抗压抗折能力加强。

另外,运动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使骨骼、肌肉、大脑发育得更好。所以,应让宝宝多参加适宜长高的活动,如跳绳、跳皮筋等。

定期为宝宝测身高变化

生长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所以,父母应从宝宝0-3岁开始就持续跟踪记录其身高变化。小婴儿最好每3个月一次,一岁之后每半年到一年一次。

对于孩子的身高,家长一定要关心,一旦发现生长速度缓慢就要及时就医,查明问题所在。若确定是矮小症等疾病引起的,则可尽早治疗,避免抱憾终生。

结语:孩子升高的高矮,与其自身的遗传因素有关,有的孩子发育的较早,有的比较缓慢,不能一味的为求高个子,而拼命的补充营养,这样往往起不到什么作用,而导致孩子营养过剩而肥胖。(文章原载于《健康世界》,刊期:2012.5,作者:安居士、董妍,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