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孩子有压力的8大症状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宝宝有压力的8种信号

第二章:缓释宝贝心理压力的技巧

第三章:灰色童谣难解孩子内心苦涩

很多孩子会无缘无故的出现肚子疼、呕吐、尿频的症状。然而检查发现这些孩子其实并没有什么器质性的问题。那么就要考虑心理压力这个因素了。

宝宝有压力的8种信号

英国着名儿科医生芭芭拉·霍华德长年行医生涯中发现,孩子们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愉快,他们也和成人一样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并且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她的统计数据表明,大约有超过1/4前来就诊的宝贝,他们的腹痛、尿频、头痛等症状都没有器质性的问题,而是因为心理压力引起,根本无需用药,只要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他们的症状就会完全消失。

宝贝产生心理压力的9个原因

1.和父母分开睡,或者换了一张新的床,进入新的睡眠环境。

2.父母或者其他家人之间发生矛盾,或者父母离异。

3.因为做错事情或者做不好某些事情而受到父母的呵斥或责备,因为总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而感觉自己很无能为力。

4.最要好的小朋友突然不跟自己玩耍了,宝贝感觉自己很无助。

5.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或者受到小伙伴的嘲笑、冷落、欺负等。

6.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幼儿园受到老师表扬,而自己得不到老师的表扬。

7.在幼儿园、家里或者外面玩耍时因为某种原因被老师、小朋友或者家长冤枉。

8.家里有人生病,宝贝担心家人会因为疾病离开自己。或者家人遭遇其他不幸,宝贝害怕同样的厄运降临到自己或者其他家人的头上。

9.宝贝的小宠物死亡或者受伤,让宝贝感觉很难过,加上当时的情景给予宝贝刺激,让他担心自己或者家人或者其他小宠物也会遭遇同样的景况。

宝贝遭遇心理压力的8种信号

1.睡眠出现问题

如果宝贝一向睡眠很好,但是突然之间难以入睡、经常半夜醒来哭闹或者超乎寻常地嗜睡等等,可能昭示着他正承受难以排解的心理压力。

2.食欲减退

长期的食欲减退可能会导致孩子不爱吃饭甚至拒绝吃饭,如果出现厌食而又找不到肠胃或消化方面的问题,最可能的问题就是宝贝的情绪出现了偏差。

3.变得异常敏感

如果宝贝原本性格随和,但是突然之间变得异常敏感,可能预示着他正承受难以排解的心理压力。比如宝贝正在玩电动汽车,但是电动汽车突然搁浅在某个位置,他会大声哭闹,甚至敲打自己的头来发泄自己失望的情绪。

4.攻击行为

宝贝突然变得充满了暴力倾向,一不高兴就咬人、打人、推人,仿佛对周围的小伙伴或者父母充满了仇恨,显得很没有耐心。

5.不肯上幼儿园

一向喜欢上幼儿园的宝贝突然赖床不起,总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比如“肚子痛”“头痛”等逃避上幼儿园,或者突然不再理睬他在幼儿园的好朋友。

6.突然变得十分胆小

宝贝突然害怕自己一个人睡,害怕接触陌生人,也不敢参与小朋友之间的任何游戏,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恐惧。

7.突然谎话连篇

原本不撒谎的宝贝突然谎话连篇,比如假装自己生病了,谎称别的小伙伴有了什么新玩具,要求父母也给他买同样的玩具等等。

8.莫名其妙地哭泣

如果一个本来不怎么爱哭的宝贝并非因为饥饿、疼痛、疲劳或其他类型的不适而莫明地哭泣,很可能他正在下意识地以这种方式释放来自内心的压力。

缓释宝贝心理压力的技巧

1.反射情感安抚宝贝

当宝贝感受到来自内心的压力时,父母应设身处地地理解宝贝的心情,通过复述他的原话表示你对他的理解,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反射情感。这会帮助宝贝宣泄来自内心的压力,使他的情绪变得比较平稳。比如,宝贝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了,父母可以这样说:“老师批评你了,你很难过。”如果不停地向宝贝追问事情真相甚至责备宝贝,就可能让宝贝的负性情绪成倍地增长,不仅不能帮助宝贝化解心理压力,相反会给他带来更多的委屈情绪,给宝贝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

2.给宝贝机会自然流露情绪

宝贝的情绪都是毫无掩饰的,敢爱敢恨敢说敢笑,这是惟有孩子才具有的心理优势,正是这种心理优势使得他们的各种情绪得到及时宣泄,所以他们才能以他们独有的方式化解内心的压力。因此,当宝贝因为遭遇心理压力而发脾气、哭闹、大声喊叫的时候,只要不因此扰乱别人,就应该给予他们自然流露情绪的机会。如果不允许宝贝流露他们的这种情绪,甚至用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方式压抑宝贝流露这种情绪,最终就会让宝贝不堪负重,导致心理失衡,产生强迫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等等。

3.认真倾听宝贝的心声

抽出一些时间,耐心地听宝贝诉说。如果宝贝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父母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宝贝诉说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比如:“然后呢?”“然后你怎么办呢?”“如果……又会怎样呢?”类似的一些提问,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表达自己。

4.帮助宝贝转移注意力

当宝贝承受心理压力时,可以通过一些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帮助他摆脱压力。比如,和宝贝一起到户外踢踢球,扔扔沙包等。

灰色童谣难解孩子内心苦涩

那天在闲暇时,我和儿子坐在公园长椅上欣赏着初春的绿,远处传来了悠扬歌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我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轻声唱起了这首曾经是我学生时代流传于校园的歌曲——《童年》。

儿子笑了起来,也唱起了一段歌谣: “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我瞪大眼睛看着他,他眯缝着眼睛很得意的样子,“哎呀,您太老土了,又OUT了吧,网上都有,看下就知道了。”

回到家后,在网上我很快搜到了这样的“灰色童谣”——“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每次把我留到九、十点钟;老师走后,老爸最凶,每次把我打得鼻青脸肿;老爸走后,老妈最凶,每次把我骂得一窍不通;爸妈不在,老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这些童谣真的吓到了我,让我大吃一惊。不难看出,在这童谣的背后,反映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那就是当今孩子的悲哀。

虽然社会在进步,可是随之而来的是竞争的激烈,消费的不均等,贫富的分化等,家长们都百般“苛护”,生怕输在起跑线上,将来不能出人头地,让孩子参加各种的课外补习班,灌输“没钱就没有一切”的观念,加之陈腐的应试教育,孩子们几乎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了,有些学生开始厌学,一进校门就全身不自在,紧张焦虑,但是对老师及家长的严苛又很无奈。

“作业最多的人是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这也许是他们的真实写照,面对压力又不知道怎么去释放,可能这些“灰色童谣”就成了孩子们宣泄及抗拒不满,缓解压力的一种途径吧。

儿科病房里,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因为学习压力大,又不能有效地释放,同时父母缺乏相应的心理卫生知识,家庭支持系统的不足,不能很好的疏导孩子的情绪、减缓压力,导致了精神恍惚,自责,厌学,情绪波动大,进食睡眠差,不爱讲话,有些孩子恨爸爸妈妈,恨老师,恨这个社会,甚至想死。父母明白过来再想补救,但为时已晚。

作为专业的医生,我要对所有的父母们说:不要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感受。不要让短暂的童年变成灰色,过于紧张的学习只能带来大脑的空白。家里的电器长时间的运转也有犯脾气的时候,何况一个孩子。有压力是好事,程度适当可以促使孩子进步,但过于繁重的压力,很可能造成孩子的心身疲惫以及更严重的后果。

基于现在的社会现象,学校设立心理压力减压室很有必要,快乐的学习比机械的学习效果会更好,不枯燥、不乏味的多元化教学很容易让孩子接受,不妨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

家长别忘记节假日带着孩子出去走走、玩玩;欣赏一下自然风景;掌握好交流的好时机,多拥抱一下宝贝们,给予他们支持与鼓励;听音乐是个不错的放松方法。

爸爸妈妈们,还等什么呢?赶快行动吧!

结语:很多家长会对孩子奇怪的胆小或者撒谎进行批评。不是每个家长都会发现自己的宝贝是不是心理压力很大的。文章原载于《大众健康》,刊期:2012 第5期,作者:凌宗容,高军,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