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看中医儿科该准备啥

来源:网络

看中医儿科该准备啥

在中医儿科,通常将“望诊”列为“四诊”之首,因为儿科是“哑科”,就诊时一般由家长代述孩子的情况,因此患儿家长带孩子就诊前,应该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望诊”包括观察神态以及面部和全身的颜色,察看目、舌、口、鼻、耳等,还要看看指纹颜色变化,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要使“望诊”准确,家长应在就诊前安抚病儿,缓解病儿的紧张心理,力求使孩子在平静状态下就诊。此外,就诊前不要给孩子化妆、染指甲等,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病情的检查。

在病儿就诊前,家长不要给孩子吃过热、过冷和有颜色的食物。过热过冷饮食会使舌头受刺激而产生色泽深浅的变化,有颜色的食物,如橘子、橘汁、可乐、杨梅、巧克力等,会使舌苔颜色发生变化。舌苔的薄厚对医生诊断的帮助也很大,就诊前不要把孩子的舌苔刮掉。

小儿许多疾病都会发疹。家长在孩子就诊前,需先看看孩子周身有无出疹现象,疹子是在什么部位。来医院前最好给孩子穿易解、好脱的衣裤,便于医生检查。

在中医儿科,通常将“望诊”列为“四诊”之首,因为儿科是“哑科”,就诊时一般由家长代述孩子的情况,因此患儿家长带孩子就诊前,应该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孩子大小便的变化对疾病诊断有一定作用,尤其是腹泻的病孩,看病时家长要带一份新鲜的大便,以便于化验。若发现尿有不正常时,就需带一瓶清晨第一次尿的尿样,来医院化验检查,一般是1个小时以内的大、小便为宜。

“闻诊”即通过听声音、闻味儿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听声音,包括小儿咳嗽、啼哭、语言之声,家长带小儿就诊时,须安抚好孩子,避免哭叫。家长还应配合医生,主动介绍孩子口中、呕吐物、大小便的气味等,以供医生参考。

当医生“问诊”时,家长应向医生反映的情况包括:孩子的年龄(周岁)和体重,这对合理用药有帮助;孩子的畏寒、发烧情况,包括体温高低、发烧时间长短,是手足心热、额头热还是哺乳时口热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最好先给孩子服退烧药后再带孩子到医院,以防路途中体温过高出现惊厥的情况;病儿出汗的情况,包括白天出汗还是夜间出汗,出汗后退不退烧,有无头痛、头晕、肢体痛;大小便情况,包括孩子大小便的次数、形态、颜色等;饮食情况,包括食欲状况、饮水情况、有无特殊嗜好等;睡眠情况,包括安静、多梦、惊叫、哭闹等;生产史,即是否足月、顺产、难产及出生情况;喂养史,包括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情况;生长发育史,包括体格、智力发育及学习情况等;另外,遗传史在儿科也很重要,如果孩子的某些症状在上一代或上两代的亲属中也有,应及时告诉医生。

“切诊”包括脉诊、按诊。小儿脉搏次数常因哺乳、啼哭、活动而增快,所以,家长带小孩看病时,最好能让孩子安静10分钟左右再请医生检查。3岁以下小儿进行检查时,中医一般不切脉,而是看双侧食指指纹色泽的变化,所以家长带孩子看中医时,要把孩子的手洗干净,候诊时也不要让孩子乱摸,以便医生在看指纹时容易看清楚。

还要提醒家长的是,就诊前要带好以往就诊的病历、做过的化验检查单、服用药物的记录以及中药处方等。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