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和宝宝说话多用手势 强化词汇含义

来源:网络

在人类的沟通中,语言传达的信息只占7%,肢体语言却占了55%,其中,手势,在交流中至关重要。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介绍,与语言相比,非言语交流,包括手势、动作、眼神、表情等在与婴幼儿交流中起的作用更大。

语言表达是抽象的,但如果把这种抽象的表达具体化,效果会事半功倍。比如当孩子出现不规矩行为时,父母一边说“不可以”,一边做出摆手、皱眉等动作,孩子通常会较快地接受并改正。因为孩子虽然理解不了语言,但天生对动作有着很好的记忆力,他们会把“不可以”这个词和摆手、皱眉这组动作建立联系,甚至以后会模仿成人做这组动作。父母这种丰富、有趣的表达,是一个很好地帮孩子理解、掌握词汇的过程,从而使得亲子沟通更加顺畅,减少因互动不良造成彼此的焦虑和挫折情绪。

非语言交流的好处还包括:1.让孩子注意力更集中。丰富而有趣的表达,能让孩子更专注于当下发生的事,利于他们模仿、掌握并学习父母的沟通方法,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2.建立自信心。亲子间的顺畅沟通,使父母能够正确满足孩子的需求,有助于幼儿建立自信心,变得更加乐观开朗;3.增强交流意愿。肢体语言会让孩子感到与人交流是件有趣和快乐的事,从而更乐于跟其他人交流;4.有助于掌握词汇。通过口语与肢体动作的反复强化,可帮助孩子了解肢体动作所代表的词汇含义,有助于日后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运用手势等肢体语言,一般要等孩子满六个月后。此时他们学会了坐,对周围事物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且小手的运动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程度。除了手势,父母还需要加一些表情动作,从最简单的“拜拜”开始,与孩子交流时,边说边做动作。记住,不需要刻意拿着孩子的小手做动作,你只要多做,孩子就会跟着模仿。交流也没有标准手势,父母可以自由开发更好、更有趣的表达。当然,有时小宝贝也会原创一些自己的肢体表达,应该支持并鼓励他。

以下这些手势语,父母们不妨教宝宝使用。洗澡:用手摩擦自己的身体;换尿布:轻拍自己的臀部;睡觉:双手合十放在头部一侧,闭上眼睛;吃奶:四指并拢,大拇指竖起放到嘴边,抬头做喝奶状;肚子饿了:用手拍拍肚子,稍皱眉做饥饿状;吃饱了:用手拍拍肚子,微笑做满足状。还有汽车、小猫、小狗等手势也能让宝宝试试。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