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母婴健康 总对孩子说“不”会压制创造力

来源:网络

为什么许多中国孩子缺乏创造力和自主意识,不能快乐、乐观地生活?其实,许多答案就藏在家长每日与孩子的互动中,下面这5个想不到的日常举动,就可能阻碍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1.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成长阶段特别喜欢玩泥巴、沙子,或在野外乱跑、在地上打滚。这时,几乎所有家长都会下意识地阻止:“太脏了,不许玩!”

解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也是学习一些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英国牛津约翰·拉德克利夫医院心理和儿科部主任约翰·理查说:“充分的科学证据显示,让孩子在游戏、运动中随心所欲地弄脏自己,有助于身心健康。”家长这种行为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阻断了孩子对自然界的认知,缩小了探索空间。因此,家长不妨陪孩子一起在野外游玩,适时教给他们一些知识,同时避免受伤。

2.孩子想自己拿着勺子吃饭,却笨拙地弄得到处都是。这时妈妈一把夺下勺子说:“别玩了,弄得到处都是,妈妈喂你!”

解读:像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技能,是孩子最早锻炼自主意识和动手能力的机会。此时若家长因不耐烦或误解孩子在玩而粗暴打断,并且代劳,就容易扼杀孩子的独立意识。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坐在专用的、高矮合适的椅子上,盛上小半碗饭,耐心地让孩子自己吃下去。若不小心弄到外面,切不可不耐烦地批评呵斥,而要纠正孩子拿勺子等的姿势,并给予鼓励。

3.吃完饭,孩子步履蹒跚地走到厨房,伸出小胳膊,说:“妈妈,我帮你洗碗。”妈妈却不耐烦地打断孩子:“一边玩去,把衣服弄脏了,还得我给你洗。”

解读:孩子眼里的劳动原本就像游戏一样,既好玩,又能学到技能,从而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但家长的话却会让孩子认为,劳动是不愉快的苦差,以致成年后都不爱劳动、不爱干净。家长在孩子表现出劳动热情时,切不可粗暴拒绝。不妨帮孩子开小水流,让他踩在小板凳上,看着他洗碗。如果水溅到身上或不小心打破碗,一定要赶紧安慰、鼓励,以免让孩子害怕劳动。

4.孩子上学时,多数家长会说:“你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不懂的不要乱讲。”

解读:中国传统思想是隐忍、含蓄的,因此大多数家庭在教育思想上偏于收敛,不让孩子练习说话,生怕老师说、同学笑话。结果让孩子变得只知道接受、从众,缺乏创造力,甚至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应鼓励孩子不懂就问,而且要当面问,但要提醒孩子讲礼貌,比如问前举手等。

5.中国家长最常说的一句话莫过于:“你读好了书就行,什么都不要你做。”

解读:中国人大都希望孩子搞好学习就行,对思想品德、劳动意识不重视。但一个心理健康者,除了智商高,情商、动手能力等都很重要。因此,家长不要放弃这些培养孩子责任感的细节。多鼓励孩子做家务、交友等。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