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小儿脾虚泄泻的中医疗法

来源:网络

脾气虚泄泻

患儿多形体瘦弱,面色欠华,泻下稀便,其色淡黄,夹杂未消化之食物,腹软不痛,肠鸣漉漉,纳少,舌淡、苔白腻,指纹淡暗,脉细弱。大便检验脓细胞、白细胞、隐血试验均阴性,可见脂肪球或未消化食物。

此缘素本脾虚或因病后失调,喂养不当,伤及脾气,乃致生化无权,水湿内生而发为泄泻。法当健脾燥湿以止泻。

外治方法:1.暖脐止泻法:药用炒苍术,陈皮,砂仁,木香,干姜。共研细末,每用3~5克,纱布小口袋盛贮,覆于肚脐,外以纱布绷带固定,每隔4~6小时换药1次,如上法,药末用完为止,此寓补于运之法也。

2.灸穴止泻法:取足三里(双)、天枢(双)、大巨(双),用艾条1根点燃在其穴位上灸之,每穴每次约灸3~5分钟或以灸处皮肤发红为度,每日2~3次。执灸者需用两手指置于穴位两旁,以测温度,随时调整艾条与灸治部位的距离,以免灼伤小儿皮肤。脾喜燥宜运,两法均有燥湿运脾之功,湿去脾运,其泻自止。

脾阳虚泄泻

脾阳虚泄泻由脾气虚久泻而来,较上证为重。症见形瘦神疲,面白无华,手足欠温,虽重衣而无热感,大便清稀,日行数次,纳少,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当温阳化水,使脾旺自能渗湿。

外治方法:1.浸足止泻法:药用生附子,生姜,花椒,小茴香,艾叶,此为1剂量,共煎水约500~800毫升(取汁留渣),俟水温降至适度时,置患儿双足于水中浸泡,并带水按摩足心,约10~15分钟(水温下降时,可适当加入热水),浸后勿用清水再洗,揩干双足即可。药渣加水再煎一次,同上法。此方可配3~5剂,连续使用。

2.裹腹止泻法:药用肉桂,生附子,生姜(洗净切片),吴茱萸,花椒,此为1剂量,加水约1500毫升,入红棉布带(宽约20厘米,长约400厘米)1条同煮,煎沸后约15分钟,将布条撩起晾干,裹于患儿腹部,24小时后将布带放开,再入原药水中煎煮,撩起晾干裹腹。本方可配3~5剂,同上法,连续使用数天。

以上二法,均为温阳止泻法,脾阳虚证多兼有命火不足,故方中加入温肾之品,更有助于鼓舞脾阳。双足为足三阴三阳经脉之所系,浸足可温暖脾肾;腹背为任督二经之所在,裹腹可使腹背受药,亦温养脾肾之义也。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