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宝宝挠耳朵妈妈要当心了

来源:网络

当看到宝宝在挠耳朵时,妈妈们可能也没太当回事,觉得可能是耳朵进脏东西痒痒了。但要知道宝宝偶尔一次的挠耳朵是正常的,但如果经常性地挠,妈妈们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前兆。

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有什么区别

急性的中耳炎,是因为耳朵里进了比较脏的东西,进而引起耳朵发痒、发炎、疼痛,外耳道流脓等症状,妈妈们可以通过外耳流脓判断宝宝得了中耳炎。但分泌性中耳炎就没那么容易被发现了。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特征是鼓室(介于外耳与内耳中间)积液和听力下降且非脓性中耳炎,积液以浆液性,可漏出或渗出,也可以以粘液形式存在。

什么会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1. 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软骨的弹性比较差,当它处于负压的状态时,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容易发生坍陷,咽鼓管堵塞,中耳开始负压,出现耳膜充血、肿胀,形成粘液造成鼓室(介于外耳与内耳中间)积液堵塞,成人和儿童都会有,但由于儿童的咽鼓管直径只有儿童的二分之一,鼓室口与咽口呈水平位置成成水平状,所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发生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的中耳炎。

2.感染|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呼吸道感染。研究发现,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或者低毒性的细菌感染的。

3.免疫反应

小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所以小儿更容易得分泌性中耳炎。

得了分泌性中耳炎的宝宝表现出来的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会有听力下降,感觉大耳朵闷闷的,还有轻微的耳鸣,孩子大点感觉耳朵不舒服会说出来,但对于不会说话的宝宝来说,他们会经常性地挠耳朵,用头蹭枕头,莫名的发烧和夜间轻微的打鼾。

在确诊得了分泌性中耳炎的时候,要确认是什么引起的,如果不是咽鼓管功能障碍,且没有出现听力的下降,可以先观察观察,因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部分病例是可以自愈的。如果听力有所下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药物治疗。但如果是咽鼓管功能造成的中耳炎,妈妈要及时到医院帮帮宝宝治疗,以免造成中耳炎病症严重,一旦影响到宝宝的听力就是大事了。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