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尿床怎么办 孩子尿床这样解决好

来源:网络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尿床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导致孩子尿床的原因有很多,那么孩子尿床怎么办呢?孩子尿床家长如何处理比较合理呢?

尿床怎么办

孩子尿床有理,应该得到理解与宽容,但这不等于父母可以袖手旁观,相反,适当的介入可以在减缓孩子尿床行为的同时带给孩子掌握局面的成就感。那么,在这方面,父母可以注意如下几点:

1、尽量养成睡前不喝太多水、不吃利尿食品,如西瓜、柚子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

2、尽量让孩子养成睡前小便的习惯,但一定要在孩子自愿的基础上进行。

3、白天特别是睡前不要让宝宝玩得太疯,睡得太沉,晚上有尿意的时候就不容易醒来。

4、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尽量自然地提醒孩子尿尿之前喊妈妈,一旦孩子照做,就郑重地表扬孩子。

5、孩子的生活环境或气候突然发生变化时予以特别注意。

如何处理尿床行为

虽然孩子尿床是值得宽容的现象,善后工作本身的麻烦却常令原本劳累的家长头大,在想办法减少尿床行为的过程中,两个常见的困惑就产生了:

要不要对孩子进行排便训练

很多通过排便训练成功跟孩子尿床说byebye的案例让家长怦然心动,但时下更多关于排便训练的负面说法又让他们无所适从,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个人认为,适当的排便训练的确有利于孩子减少甚至消灭尿床行为,而且,只要方法科学,对孩子进行排便训练一般不会造成孩子日后的心理问题,但具体要不要进行排便训练,则可以根据自身的精力条件作出决定,毕竟,排便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毅力甚至对孩子排便信号的细心把握,这对于那些上班族父母来说,经常是一项耗费心力的行为,所需支出的精力“成本”甚至超过了偶尔处理尿床问题的麻烦。需要父母权衡自家的条件作出选择。

对于那些有意对孩子进行排便训练的父母而言,为了避免过程中的心理伤害,还有必要注意几点:

1、过早开始排便训练事倍功半

有的父母听信过来人的说法,孩子生下来不久就开始给孩子“把尿”,虽然不排除的确存在成功案例,理论而言,这种做法却有点事倍功半,因为一岁半甚至两岁之前的孩子,还很难理解或控制自己的排便,而根据西方儿科医学界主流的观点,适宜开始大小便训练的年龄是2岁,且最好在孩子能用语言表达小便的愿望、能自己穿脱裤子之后进行。

2、避免过分严苛的排便训练

有的家长,一旦开始对孩子进行排便训练,就把这件事设计的过于完美,不管孩子是否情愿,不时地把玩得高兴的孩子去把尿。遇到孩子不配合的情况,就不耐烦或对着孩子发脾气,其实这样很容易把事情搞的更糟-----孩子因为逆反而更加频繁地“尿给你看”。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做的是耐心、细心地观察孩子的排尿信号和时间规律。以夜间的排尿为例,多数宝宝是在睡熟后2-4小时出现排尿。

在掌握自家孩子的排尿规律之后,可以在夜里提前叫醒宝宝排尿。如此重复多次后,孩子就会形成这个“生物钟”,到时候自己醒来排尿。

3、夜间不宜频繁叫醒孩子

出于孩子的睡眠质量考虑,夜间叫醒孩子的次数,最好不要超过两次,所以,对于两岁之前夜尿次数容易超过2次的孩子来说,穿尿裤更为合适。

小孩尿床是怎么回事

1、神经调节系统发育迟缓

孩子的大脑功能发育比较缓慢,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力较弱,从而导致膀胱、尿道失去控制而造成遗尿。

2、膀胱功能发育迟缓

膀胱是人体储存尿液的地方。如果膀胱功能发育迟缓,对排尿失去自主控制就会出现遗尿。

3、尿道功能不全或受刺激

儿童尿道口受到刺激,或尿道的闭合功能不完全也会引起遗尿。

4、睡眠功能障碍

很多孩子在睡眠中发生排尿而不容易惊醒。这多数是因为儿童对排尿感知不敏感,或过度疲劳导致睡眠过深而引起遗尿。

5、身心疾病

(1)泌尿生殖器官:先天性尿道畸形、包皮过长、外阴炎、尿路感染炎症、结石、肾功能损伤等。

(2)全身疾病:脊柱裂、癫痫、糖尿病、尿崩症等。

(3)神经系统疾病:癫痫、脑病、脑肿瘤、脑血管病、多发性脑脊髓膜硬化症、脊髓的炎症、出血、脊膜膨出,腰骶椎隐裂等。

6、心理刺激影响

亲人过世、父母争吵、母子分离、对黑暗的恐惧、居住环境的突然改变也是会引起孩子尿床的,因为恐惧、暴怒、悲伤等紧张情绪会刺激到儿童。

7、遗传

如果父母是遗尿症患者,其子女可能会受到遗传影响发生遗尿。

结语:孩子的生长发育还不是很健全,所以孩子尿床家长要予以理解。随着年岁的增长,孩子尿床的几率就会慢慢变得越来越小。所以如果家长发现自家孩子总是尿床,也不用过分的担心!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