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学生健康

孩子早恋问题到底要怎么正确看待?

来源:网络

孩子早恋问题到底要怎么正确看待?

如何解决学生的早恋问题,已成为老师和家长面临的共同问题。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随着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他们从心理上产生了爱慕异性的愿望。现代中学生性意识发展较早,也就是说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认识异性的性别,以及两性的差别和联系,开始考虑自己如何扮演一个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如何与异性进行交往,一天一天就可能会产生爱慕异性的心理。从半懂不懂,两性开始疏远,进入朦胧期,随着向往异性心理的不断发展,开始进入迷恋期,进而开始结交异性朋友,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对特定对象产生钟情,产生爱慕之心。这是中学生主观意志之因素,于是就会产生早恋。

孩子早恋问题到底要怎么看待?

中学生早恋还有受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把早恋都怪罪在学生本身上,那是不全面、不合理的。我们知道随着国门的打开,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外一些思想意识领域的东西不断的冲击着国人,从追求个人价值到讲究享乐,从崇拜个人欲望的满足到“性解放”、“性自由”思潮,在国人的身上都可以找到影子。不但如此,社会上到处都可接触到有关两性关系的视、听影象,电影、电视和文艺作品中关于两性间的接吻、拥抱、裸露和床上戏随处可见;公共场所中恋人们的相拥相抱的浪漫情景等。这一切都使青少年在很小的时候就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加之青少年们生理较早的成熟,而心理成熟晚,容易情绪化、容易冲动,缺乏自制,缺少自控等方面的原因,所以使他们在其生理发育的推动下,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之下,在其为显成熟刻意模仿之下,走上早恋之路,使早恋之风在国土上大有燎原之势。另外有关艳情录像比比皆是,有关描写艳情的书更是五花八门。中学生年纪尚小,思想幼稚、单纯而未成熟,心理亦脆弱,如果观看了这些书或录像,对思想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影响,加上青春期固有的萌动,于是就极易步入早恋误区。

爱情永远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但是人的一生并不全是爱情,它更多地涉及人生的理想和抱负。我们强化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指导,让中学生了解现实的婚姻是怎么一回事,就有可能使他们从绮丽的梦幻里脱身而出了。

学校与家庭要能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变化,进而学会把握、升华自己的情感,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宽容与和谐的氛围,这或许比简单的打骂、禁止对他们更具有教育意义。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立足于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大禹治水,因势利导,以导为主。教育者也要因势利导中学生的情感问题。中学生由于生理的成熟,对异性的兴趣和向往不断增强。这是自然的;是不可限制的,也是限制不了的。学校家庭应不必压抑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欲望,要帮助他们学会理智的控制自己。粗暴的干涉,他们对异性的好奇感就会变得更加神秘,他们的逆反心理亦会变得更加强烈。正确的疏导方法有下面四点:

第一,防御法。早恋的后果,是十分有害的,应把早恋的害处有理有据有分寸地给学生讲清楚。在此同时,应广泛开展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剥掉性爱神秘的外衣。总之要增养学生的理智感,增强防御的能力。

第二,转移法。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建设自己的校园文化,要用丰富的校园生活、健康的男女交往活动来扩散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以此转移学生对异性的专一感情。

第三,迁移法。迁移是个很广泛的概念,有态度动机的迁移,也有道德行为的迁移。教师应教育学生懂得,要爱一个人,首先要自爱。作为学生来说,要做到自爱,关键是要努力学习,学好本领,才配得上人家的爱。把男女之间情感吸引转移到相互帮助上。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动机迁移,进而使道德行为也发生迁移。如果引导得好,也许会变成学习上的一种动力。

第四,升华法。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性爱只是中层次的需要,人还有高层次的需要。要把学生爱恋的情感上升到人生的价值上来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情感和社会情感结合起来。人只有树立了道德尊严和强烈历史使命感,才不致堕入不现实的情网。

学校举行知识讲座活动,从心理方面多视角的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用科学知识帮助他们解读青春的疑惑。学校应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更多的兴趣,分散他们专注于单一的情感的精力。

中学生应以优秀的人物为学习的榜样,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发愤图强,而不应沉浸于卿卿我我之中。中学生应增强自己的自控能力,这是这是避免早恋的根本因素。

总之中学生早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能解决的问题。早恋是一个使中学生产生迷惑感情的问题,更是家长学校棘手解决的问题。家长和老师会千方百计的制止早恋,这本身都是为了学生。这就需要学生对家长和老师的理解,中学生在早恋问题上要保持一种冷静和理智。要解决早恋问题还是需要学生、家长、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方能实现。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