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学生健康

如何看待高考的各种心理

来源:网络

伴随高考而来的是一种心理疾病——“高考后综合征”。

随着高考成绩和分数线的公布,不少考生心理起伏比较大。根据心理专家不完全统计,高考结束到录取结束这段容易被忽视的时间里,60%—70%的高考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了日常生活。

高考后,很多考生被发现有心理障碍时,往往已进入了抑郁期,抑郁的治疗比一般的心理障碍困难。因此,家长要及早发现学生异常心理的苗头,尽早释放考生心中的不快,让考生在上大学之前,拥有健康的心理及体格,以应对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

高考已经给考生身体施加很多的压力,让考生的身体已经吃不消,这时候,考后还要让考生玩疯,更让考生身体吃不消。不论怎样应该要保持恒定状态,才不会受影响。

心理疲劳是健康大敌

考生的累多是“心累”。精神疲劳最明显的表现是睡眠质量差,如失眠、在噩梦中惊醒等。当心理疲劳持续发展时,会导致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内分泌紊乱等。要缓解心理疲劳,可以通过各种富于强烈情绪体验的活动来充实生活,如看电影、读书、聊天或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等。开怀大笑也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能帮助人们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存在四种类型的不健康心理:

●放纵型心理

放纵型考生在考生群体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艰苦奋斗,因此毫无节制地玩。

●抑郁型心理

抑郁型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自怨自责。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严重的会出现轻生念头,甚至采取轻生行为。

●茫然型心理

茫然型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会出现一段真空状态。对于相当多在高考路上一直被父母、老师推着走的学生来说,随着压力的释放,会产生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感觉。尤其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数时,这种感觉更明显。

●焦虑型心理

考后焦虑型心理也比较常见,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这种患得患失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他们往往期待值比较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这种焦虑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还会持续加重。比如有些高考学子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

别把放松变成“放纵”

“考完试要和同学去唱歌放松一下”,“要把很久没玩的游戏捡起来好好玩几天”,“班级里的同学还得好好吃几顿散伙儿饭”,“一定要做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高考还没结束,一些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就已纷纷计划着考后的放松方式。专家提醒,高考后适度进行放松可以愉悦身心,但考生应尽量避免考后过度放松,毕竟还有很多挑战在等待着考生。

长期复习备考,使考生的心理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确实需要放松一下。但放松绝不是放纵。高考后,考生通常会选择上网、旅游、爬山、唱歌、聚会等方式释放紧张情绪。压力的宣泄要缓慢进行,最忌讳的就是从考前的极度紧张到考后的极度放松,火山爆发式的压力释放易导致不良后果。

考生和父母都应该从心理上尽可能地放松,将绷紧的“弦”重新调整,以应对即将来临的各种问题(填报志愿、落榜、入学等)。如果考生在考后很难恢复生活节律,注意力不能集中,也可找心理医生咨询,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院教授路海东表示,考生在高考后可以采取适当方式放松心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但不应该放纵,不能整天吃喝玩乐、颠倒黑白、夜不归宿。

路海东建议,考生应在考后继续保持积极心态,尤其是在报考志愿阶段,多了解学校和专业信息,以免造成仓促报考没有目标。考生在这段时间内应逐渐调整自己,不要因过度娱乐放松而耽误了重要步骤,留下遗憾。

家长与孩子要多沟通

高考对考生来说是一次心理应激过程,即使是心理素质好的考生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高考前与高考期间,孩子们忙于学习,家长和孩子较少交流。此时,父母有必要与子女多沟通,家长或考生任何一方的情绪变化,都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冲突。别让考生单独面对压力,尽量以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家长最关心的还是成绩。“当然是最关注孩子高考的成绩啊。”万先生称,高考之后,最关注的还是孩子的成绩,以及在填报志愿之前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和学校,这也几乎成为大部分家长所关注的焦点。

许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在高考之后,随意放松就行,有些家长干脆就直接说:“考完了就是耍嘛,还有啥子好担心的呢?”

家长们很少了解孩子们考试后的心理状态,以为考完试了压力也就消失了,这是家长们的误区。高考前的忧虑和紧张情绪大家都能理解,家长也都很关注,而考试一旦结束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时,很少有人会想到孩子的心理问题,缺乏对孩子的心理疏导。

这种考后心理疏导的“盲区”恰恰是最危险的,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孩子来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和焦虑型心理状态。

考生不要自寻烦恼

在等待发榜填志愿的日子里,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一些平时想做却没有机会做的事情。还可以勤工俭学,或开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会调查,锻炼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进入高校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每年高考后,总有大批考生落榜。落榜的考生能否正确对待“名落孙山”,是对心理素质的一个考验。考生应学会全面看待事物,客观评价自己,这是战胜失败、挫折的关键。

不能在高考前后都折磨自己,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还有家长也应该帮助学生,安慰他们,让他们没那么多烦恼。

要记住,高考绝非人生的终点。

人生其实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而高考只不过是人生马拉松跑道上的第一个万米节点,不要仅仅因为这个万米节点,就否认未来更长更远的人生道路的存在。输掉了高考,并非输掉了整个人生!毕竟,不管高考在你心中有多重要,它也仅仅是一次失利,绝不意味着你的永远失利!

在生活和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挫折和失败,它们既给人带来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同时也会给人带来成长的契机。如果能在挫折中奋起,那你将收获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即使在高考这个所谓“重要的节点”上跌倒了,但若你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勇敢地选择面对,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再次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人生的战场,未来仍有漫长的时间足够让你可以去追赶、去弥补。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