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学生健康

不要用心理疾病吓唬学生

来源:网络

现在经常人看到许多有关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报道,这些报道给人一种印象,似乎大中学生已成为中国心理疾患的高危人群,心理疾病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死亡的主要原因等。而事实上,大中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生率与一般人相比并没有显着差异。

说到心理问题是分层的,它包括:1、一般心理问题,通常指由适应引起的负性情绪;2、心理障碍,包括神经症与人格障碍;3、重症精神疾病。世界上不存在百分之百心理健康的人,任何人都有可能在其一生中的某个阶段产生一些一般心理问题。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而言,青春期(12~22岁)本是人一生中波动最大的年龄段,此阶段他们不仅面临身心的剧烈变化,而且面临着自我认识与发展等重要的发展课题。而进入大学需要适应的东西太多:新的教学方法,新的师生关系,新的学习方法,新的同学关系,新的生活方式(住宿)以及与父母的分离等等。这么多问题扑面而来,新生感觉不适应并有较强负性情绪反应其实都是正常现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在1~2个月内作出积极的调整。其实,不仅青年大学生,就是中年人、老年人也都有自己的适应课题如中年人的空巢综合症,老年人的离退休综合症等,因此,对这种由适应不良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不必看得太严重。这种观点表明,大学生并不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

单就人格障碍倾向为例,由于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影响,中学生性格发展的确是值得引起全社会重视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一样需要引起关注。但是,如果为了引起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而全面强调大中学生心理上的消极面,以致给大众造成一种大中学生是心理疾病高危人群的印象就十分不妥当了。 所以正确看待心理问题,不要用心理疾病吓唬学生!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