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学生健康

少女恐惧死亡 每晚需父母陪睡

来源:网络

从一场关于死亡的噩梦中醒来开始,少女林文雅(化名)时常感觉自己快要“死了”,严重时会发晕,手脚发麻,恶心。而且,让人不解的是,十九岁的她每晚不和父母睡,就会出现呼吸困难。日前,被家人和朋友说是得了“心病”的她走进心理访谈室,求助心理专家。

事件

19岁了 她害怕一个人睡

“我感到绝望。这是我最后一次向外求助,很看重,所以放在最后来做……”19岁的林文雅说,初中毕业后她考上了五年制专科,现在要进入实习阶段了。然而,从今年7月开始,她就难以像以前一样学习和生活了。“心情焦虑,没安全感,后来学都无法正常上了……”林文雅的状况让她的父母很头痛,家人和朋友都以为她装病,同学说:“你就是想得太多,不去想不就没事了吗?”可是,内心的痛苦却时刻折磨着她。

一天,和同学一起乘公交车,坐着的林文雅突然觉得不舒服,就对身旁的同学说:“我觉得手脚发麻,有点头晕……”同学安慰了几句,以为她开玩笑。可十多分钟后,林文雅从椅子上撑起身来的那一瞬间,眼前一黑,全身麻软,最后瘫倒在地。同学被吓坏了,赶紧将她送到附近医院。可忙碌半天,心内科的医生都没有检查出她有任何问题。据林父表示,这不是林文雅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了,这段时间,只要到了晚上,她都会频繁出现心跳加速、脖子像被人卡住一般呼吸困难,身体很重……“就感觉自己像要死掉一样,非常害怕。”后来,19岁的她和父母睡在一起后,这样的状况才有所减少。“这样觉得很有安全感,我害怕一个人睡。”

梦见死亡 醒来后她变了个人

林文雅说:“我觉得这一切死亡感知,都缘于我做的那个有关死亡的噩梦……”2008年7月的一晚,林文雅梦到自己被老鼠咬伤,中了奇怪的毒,然后,身体很沉、心跳停止……整个过程非常痛苦。醒来后,林文雅时常感觉自己的早搏,心跳加快。那之后,每当入睡时,林文雅就紧张、害怕,她只要闭上眼睛就觉得呼吸困难,大口大口地吸气,可都不太管用。据她讲,只有和父母一起睡才能睡得安稳,独处时,她犯病的频繁越来越高,以往那个开心活泼的自己不在了,她整天心事重重,紧张、害怕,记忆力也跟着减退,脑海里能留下印象的东西大多是负面的。比如,她常回想起爷爷在病逝前的一幕;她会听到车祸事件而对生活失去希望,痛哭不已;上网查遍关于心跳加快导致死亡的病例她就觉得和自己很相似,越想越恐惧。

“恐死”怪症 医院查不出病因

林文雅每天生活在恐惧死亡的阴影中,老是觉得心脏有问题的她,先后去了几个医院做检查,可所有医生的诊断报告都说她没问题。一番折腾下来,家人对她说:“你这是‘心病’。”

最近,林文雅发觉自己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幻想。一天,她和妈妈到超市里购物,扶着推车的她突然感觉没了思维,周围的一切都成了模糊的假象,整个超市好象只有她一人。那一刻,她再次强烈的害怕死亡。“我要怎样才能走出这样的困境呢?”林文雅痛苦地说。

对话

“父母无私的爱让我内疚和不安”

林文雅说她没觉得有什么压力,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像以前一样好起来。但心理专家李存英通过与她的谈话找到了笼罩在她身上的那种焦虑和紧张。

李存英(以下简称李):19岁了还要父母陪着睡,你想过原因没有?

林文雅(以下简称林):太依赖父母了,和父母一起睡更有安全感,睡之前也没有紧张。如果还要这样下去,我也想不出别的办法熬过晚上。

李:如果父母没陪在身边,你怎么办?

林:我曾经说过,父母如果去世了,我也不活了。

李:不开心时,你用什么方式解闷?

林:一般就是打游戏、看电视,没别的了,好像对什么都没兴趣了。

李:为什么以前那么开朗,现在却感觉不到快乐呢?

林:(哭)我好想回到过去哦。现在越来越严重了,白天,一个人在家也害怕。记得有一次,家里没人,我又开始担心自己会死,我开始哭……我现在常常哭。

李:现在,还有让你快乐的事吗?

林:现在让我能快乐的事越来越少,和爸爸谈心很快乐,可快乐是短暂的。

李:为什么这么想?

林:记得前几天和爸爸聊起这段时间的变化,我当时哭了,哭后我有一丝轻松。可妈妈回来时,知道我哭了,就变得不高兴,说我想得太多。我突然觉得很委屈,她不理解我。

李:你和父母的关系怎么样?

林:其实父母是很爱我的,尽管他们都是工薪阶层,但对于我的生活和学习他们都尽量满足我,他们的压力很大,我很想帮他们。

李:那以你的现状,你觉得能帮助父母什么呢?

林:我觉得自己健康就好,可我从小到大总是生病,小时候感冒是家常便饭,而父母因为这个也会有些抱怨,毕竟经济很紧张。他们对我无私的爱让我很内疚和不安。

专家分析

过度依赖家人 心理年龄脱节

心理专家李存英:林文雅属于焦虑惊恐发作,已影响到了她的方方面面,兴趣低、情绪差、自我评价低,这都和抑郁情绪有关。对于父母的爱,她很在乎,很依赖。但从现实状况来说,却没有实际能力来帮父母分担压力,因此十分内疚。过度对家人依赖和内疚使得林文雅积郁成疾,她的心理年龄在家人过度宠爱下并未成长。林文雅的创伤阶段很微妙,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通过“心理释梦”的方式来作分析。建议林文雅每天发现自己5条优点,并记录下来;学着对父母表达内心的爱;分阶段继续接受心理治疗。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