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学生健康

复读生只增不减 心理适应难平衡

来源:网络

考生自愿复读占大多数

“高考不理想,你会选择复读吗”:调查显示,近60%的考生本人有强烈复读愿望,并对复读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有清楚了解,其中半数考生表示,对复读风险做好了心理准备。此外,有86%的考生认为,自己的成绩还有上升空间。同时,75%的调查参与者表示,家庭经济状况允许他们参加复读。

对此,心理专家表示,复读的时间安排不宜过急,要给考生一到两个月的“缓冲期”,调整复读状态。

复读“心理援助”有别

据多家复读机构介绍,复读考生构成比例大致为:高考成绩中低档考生占70%—80%,专科分数线达不到者占10%—20%,高分复读者约占 10%。专家称,由于复读生复读原因有别,他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也不同。

类别1

高分复读

心理关键词:焦虑、高估自己

专家分析:这部分学生背负着的家庭压力比较大,在家庭因素的影响下,他们认为高考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荣辱。他们中的不少人视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为唯一选择,视野较窄,惧怕失败,无形中焦虑心理增加。另外,有的复读生的分数虽高,但自身能力很难满足上名校的预期值,即 “高估自己”,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越是期望过高、越是能力难以满足的“心理怪圈”。这种情况下,复读一年通常很难如愿。

对策:高分复读生的家长必须降低期望值,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这样才能缓解或者降低孩子的焦虑感、不安感。

而高估者应尽早“认识自己”,重新进行自我评估和定位,比如将以往的月考、模考成绩相加再除以考试的次数,以得到总分、单科相对真实的水平。发现缺陷和不足后,再有的放矢,寻找适合自己的突破途径。

类别2

中低分复读

心理关键词:盲目乐观,“志在必得”

专家分析:刚开始复读时,通常这些考生都是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雄赳赳气昂昂”,在没找到高考失利的真正原因前,已经开始“承诺”,盲目乐观。其实,偏科问题是中低分档学生复读的重要原因,亟待解决。复读了一段时间后,他们自身的自制能力差、偏科等一些弱点,就又会显露无疑。

对策:考生对自己的偏科现状首先得正确认识,不再盲目乐观,而是迅速找到症结所在,在复读的过程中逐一攻克。在一年的复读中,必须有个总体的规划和目标。同时,家长应该拒绝攀比心理;在与孩子交流时,尽量平等,多用“建议式”的观点而非要求、命令式语气。

类别3

退学复读

心理关键词:挫败、自卑

专家分析:大学退学的复读者所占比例不多,却不容忽视。通常情况下,他们可能沉迷网络游戏,考试多门科目“亮红灯”而被动退学;或自称“不适应大学环境”而主动退学。这部分复读生一般很有自卑感,甚至抱着复读即逃避的心态。

对策:对于从大学退学而复读的学生,家长更应把握言语分寸。对学生自身而言,若不是被动退学,大一大二的低年级学生出现交际、专业兴趣等障碍,可先与老师沟通,或寻求心理援助,也可以尝试转专业。下定决心复读后,就应尽快走出大学校园遗留的不良状态,从基础知识抓起,不要好高骛远。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