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学生健康

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

来源:网络

“孩子好像成心跟我对着干,真气人!”

“现在的孩子可真难管,家长说东他偏要往西。”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已成了令许多家长倍感头痛的一个难题。如果这时候家长碰巧又处在更年期,家庭矛盾就更为激化了。

有人甚至这样总结:“更年期遭遇青春期,就像针尖对麦芒!”

近日,记者就此现象进行了调查。

母亲:

我说一句她就有十句等着

女儿:

你这是“精神骚扰”

苦恼:

身为教师却教不了自己女儿

在呼市一家人寿保险公司做培训师的牛莉(化名),过去曾是一所金融专科学校的教师。昨日,说起自己17岁的女儿,她气就不打一处来。她说,自己教育别人的孩子也近20年了,可是就是教育不了自己女儿,觉得很失败!

“我快30岁才有了女儿楠楠(化名),现在快50岁的人了还打两份工,就是为了给孩子创造好点儿的条件。上小学时,这孩子学习特别好,也特别听话。可是自从上了高中,就像变了一个人,好赖都听不进去了。有什么事儿也不跟家里说,只要我关心地问问,准吵架。我说一句她就有十句等着。”

牛莉说,每天放学回到家里,除了吃饭,楠楠就把自己关进房间里不露面了。

因为担心她不学习偷偷上网,牛莉就时不时站在门口听听里面的动静,可是有好几次被女儿察觉了,猛地拉开门,冷冷地嘲讽:“干嘛呀,鬼鬼祟祟的?”牛莉被尴尬地晾在了门口。

有时候,牛莉想借给孩子送杯水的机会进去看看,顺便想问问她最近的学习情况。可每次换来的都是女儿满脸的不耐烦。要不然就小脸儿一沉,眉头一皱,没有好声地埋怨:“干嘛不敲门啊?没事儿看你的电视去,别一趟又一趟地进来‘精神骚扰’。”

母亲:

女儿想离家远一点儿

女儿:

我的事不用你管

苦恼:

跟踪女儿预防“早恋”

最近,家住呼市学府康都住宅小区的包女士被自己的二女儿气得不轻:这个刚刚考上厦门海洋学院的20岁女孩,因为被母亲打了一巴掌,不但离家出走好几天,还声称要跟父母断绝关系。

据包女士的丈夫乌恩(化名)介绍,由于自己常年在蒙古国做生意,家里都由妻子打理。而女儿娜娜从小就独立、有主见。特别是最近两年,处在青春期的女儿和处在更年期的妻子更是有些水火不容了。

娜娜虽然脾气挺犟,但过去学习一直不用大人操心。可是就在高二下半学期,一场似是而非的早恋使她的成绩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为了此事,包女士专门向单位请了一个月的假,翻看书包、偷偷跟踪、追查电话、没收手机,用尽手段、费尽心机才斩断了女儿和那男孩子的联系,好不容易才使娜娜的心思重新回到学习上来。

从此,只要有男孩子打电话给娜娜,包女士就要问问对方是什么人,可每次女儿都是冷冰冰地回答:“我的事不用你管。”

包女士说:前段时间高考结束后,分数能上二本的娜娜竟然没跟家里商量,就报了厦门海洋学院,理由竟是想离家远一点儿。盛怒之下,母亲打了女儿一巴掌,结果娜娜离家出走了,一走就是3天。

母亲:

孩子不理解大人的苦心

儿子:

妈,你更年期提前了吧

苦恼:

孩子不想上学,想当“快男”

“我儿子今天居然说不想去上学了,要去学唱歌,然后参加什么‘快男’比赛。我听了真是当头一棒!我一个人含辛茹苦养大了他,这孩子怎么一点儿都不理解大人的苦心呢!”42岁的李女士与丈夫离异多年,独自抚养着儿子小君(化名)。

为了孩子学习,李女士苦口婆心地教育他,时间一长,孩子烦了:“唠唠叨叨,唠唠叨叨……妈,你更年期提前了吧,烦不烦啊!”噎得李女士半天说不出话来。

前天,听说张韶涵来呼市了,小君高兴地说晚上要去看演出。

李女士当时就火冒三丈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啊?你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眼看就考高中了,妈妈都快急死了,你还有心思惦记这些,整天不务正业……”

妈妈话还没说完,小君就跳起来:“就知道学习、学习,你能不能说点别的?我整天在家里哪都没去,已经学习得够累了,就不能有一点放松的时间吗?你知道我每天都想些什么吗?反正我也学不好了,干脆就不上学了,还不如去参加‘快男’比赛,当个歌星呢!”

心理专家:

青春期叛逆源于焦虑

内蒙古心理协会副秘书长魏刚认为: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孩子的青春期和父母的更年期普遍提前了5-6年。有的孩子小学四、五年级,10 岁左右就开始从生理上进入了青春期,而不少35岁以上的家长也由于深受各种压力,导致四十二三岁就进入了更年期。

魏刚认为,青春期的叛逆主要还是出于青春期的焦虑感。到了青春期,有些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处于一种“被长大”状态。如果此时家长也正处在更年期当中,更容易把对生活的自我不满足感强加在下一代身上,把较大的情感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认为孩子长大了,应该承担一定责任了,对孩子的要求较多,表现出较强的攀比心理;总是认为别人的孩子这好那也好,而自己的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放大了自己孩子负面的东西,忽视了正面的东西,孩子就会有一种爱的离开感,有一种找不到爱的焦虑感觉,也有一种不被信任的感觉。这种情况必然导致孩子的过激反应和抵触情绪。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