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学生健康

儿童心理:赶名牌的虚荣心何来

来源:网络

日前,有报道称:一个7岁的女孩,嫌弃前来接她放学的奶奶穿着寒酸,竟扔下一句:“滚!我不想看到你!”事发后,老人伤心地离开儿子家。看到此类报道的家长大多义愤填膺,并感叹道:现在的孩子,虚荣心怎么就这样强?该怎样制止孩子心理的虚荣心?

有专家表示,孩子有虚荣心,是心理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引导好了,虚荣心可以转化为进取心,帮助孩子积极进取。如果不加重视,任其发展,虚荣心将成为孩子成长中的绊脚石,孩子长大后很可能喜欢弄虚作假,沽名钓誉。

“我家的房子比你家的漂亮”

苗苗 5岁 幼儿园小朋友

苗苗5岁了,长相漂亮、可爱,尽管家里经济条件一般,但苗苗妈也总是尽自己的力量将她打扮得像小公主似的,邻居阿姨也常常夸赞她很乖巧。可是,最近,苗苗妈遇到一件烦恼的事:上周末,小区里几个同龄孩子在一起玩,随口说着自己都去哪里玩过,苗苗突然夸海口道:“我爸爸带我去日本旅游了,那里有唐老鸭、米老鼠……可好玩了。”苗苗妈吃了一惊,他们从来没去过日本,这孩子小小年纪不仅虚荣,还撒谎。

还有一天,苗苗妈去幼儿园接女儿,发现女儿正在向别的同学介绍自己家有多漂亮,自己家的电视有多大……这一切都是不符合实际的,苗苗妈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分析:

希望引起同伴注意

从心理角度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爱慕虚荣,对于孩子来说也不例外。但是,如果让虚荣心恣意扩大,就会让孩子走上贪图享乐、撒谎欺诈,甚至少年犯罪的道路。

幼儿阶段的孩子,生活经验少,又喜欢做一些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知识面不广,又容易把现实与虚构的混在一起;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但想象力又非常丰富。

孩子向别人夸自己家的东西如何如何好,自己又去过哪些好地方,其目的仅仅在于引起同伴的注意,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不尊重事实的习惯。

支招:

正确认识是非

家长应该在平时多和孩子观察家里的各种用品,让孩子能对其名称、用途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帮助孩子积累更多的知识经验,在孩子与同伴交流时,有真实的内容可说,用广泛的知识和实在的语言去吸引同伴,赢得赞赏。

其次,幼儿阶段的孩子还喜欢“攀比”,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别人稍微批评一下就哭鼻子,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是:当孩子做得好时给予表扬和赞赏,当孩子做得不对时,应坚定地对其说不,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肯定和否定中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从而正确地认识自我。

“车过时了,接我放学时离远点”城城

11岁 小学五年级学生

“爸爸,以后你接我放学时将车停远点,我自己走过去就可以了,你那辆车,早都过时了,同学们看见了会笑话的。”听到11岁的儿子对自己说这样的话,王先生气得想抡起手给儿子一个耳光,可他还是忍住了。“真的很心痛,儿子竟然嫌弃我的车不好,觉得丢人。”王先生决定以后不再接送儿子,让他自己坐公交车慢慢体验生活。

记者了解到,小学生“好面子”的现象已不是个别的,有的孩子嫌弃自己家长长得不体面,或者职业不好,开家长会时不愿家长参加,甚至会请“比较体面”的亲戚代替。

分析:

社交范围扩大

这个阶段的孩子,社会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喜欢,开始在意自己及家人的外貌和物质条件。此外,“爱面子”是中国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这些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孩子成长,在大环境下,孩子自然会有盲目的从众性。

支招:

心灵美更重要

无论家里经济条件好坏,都应该培养孩子艰苦朴素的习惯,不要盲目攀比,有必要的话领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看看,让孩子也体验到家长的辛苦与不易。

此外,家长可以多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如烹饪、缝纫、绘画、唱歌、手工艺制作等,注重在实际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包括行为美和语言美,但更要注重内在的心灵美,善于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让孩子打心眼里认同自己。

“我就喜欢名牌”

一明 14岁 初中二年级学生

“我的孩子自上初中后,除了学校规定的校服外,他身上穿的几乎全是名牌,买普通的衣服,他根本看不上眼,还说同学之间有比较,太寒酸会被人家笑话。”家住越秀区的陈女士向记者诉苦:她和老公经营着一家小公司,平时管理孩子的时间少,每周都会给他100元零花钱,包括吃饭的在内,可儿子每周都会透支,还要求多给点。她仔细观察,原来儿子很“好客”,常请同学吃东西。

“前段时间,他又看中了一款新手机,想让我买给他,我没答应,他就跟我生闷气。”陈女士常常教育孩子不要过于铺张浪费,儿子不听,总是说:“我就喜欢名牌”,这让她很头疼。

分析:

凡事都想争第一

这个阶段的孩子,在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中,世界观、价值观开始建立,对许多事情已经很有自己的见解,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喜欢做第一,喜欢领头,喜欢通过物质来展现自己的实力。

除了社会客观原因外,也有家长本身的原因,有的家长常常会无意识在孩子面前显露虚荣言行,比如,拜金主义,一切用钱摆平;与地位高的人交朋友,看不起普通人等等,这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支招:

家长以身作则

杜绝虚荣

首先,家长应让孩子知道,一个人拥有名牌并不意味着拥有了较高的地位,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劳动而取得的东西,才会受大家的尊重,创造一些家务劳动的机会,让孩子自己挣钱购买所需要的东西。

其次,家长应摆正自己的心态,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教育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买东西,不应盲目地与别人攀比,让孩子学会理性消费,学会理财。

最后,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一定要坚决拒绝,不能妥协让步。有时间的话,带孩子去福利院或者社区的贫困人家走动走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