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学生健康

为什么青春期孩子提到精子卵子都脸红?

来源:网络

脑筋急转弯:“此物孩子非常渴望知道而家长却一点都不想让他们知道,结果往往又是家长后悔应该早点让孩子知道。”

答案其实很简单,它就是“性”

虽然黄段子黄笑话在成人社会里有点泛滥的趋势,可是家长们总是“很傻很天真”地期待,孩子的世界是亚当夏娃吃苹果前的纯真,单等一个个残酷的现实把自己砸醒后才后悔,“性教育”还真不能靠孩子自学成才。

从本周开始,包括湖南在内的全国高校新生基本已到校报到,开始了他们的人生新旅途。而迎接他们的第一个热门教育话题则是性教育。这些早该在少年时期就完成的教育,成了大学第一课的主要内容,并且成为关注热点。

“性教育”话题成热门话题

新学期刚开学几天,大学校园频爆“性教育新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教授陈胜湘精心编写的《大学生生殖医学与性教育读本》成为许多大学生新学期收到的第一份礼物;继首都师范大学之后,成都大学成为全国第二个、四川省第一个开设性教育辅修专业的大学,“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形象大使白岩松到场助阵……

“这些现象之所以成为新闻,恰恰是因为它的不正常。按生理心理发育的常理来说,性教育问题应该是在中学就该完成的课程。这说明我们的教育还远远不够。”陈胜湘表示,不过“亡羊补牢”,这些未完成的教育虽然对大学生来说已经是“迟来的爱”,但是有总比空白要好得多。

需求巨大显示教育空白

今年暑假,来自中南大学机电院、文学院和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的10名学生来到新邵开展“性教育调研与宣传”暑期社会实践,受到当地中学生和附近家长的追捧。一场学生组织的宣传活动而已,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实践团指导老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陈胜湘教授认为,只因为活动关乎“性”,而这是当地居民渴望了解的内容。

而网络中青少年对“性教育”讨论之热烈,足以从另一方面证明,之所以成为热门话题,还在于确实存在一个巨大的需求空间。被网友誉为“史上最牛生物老师” 的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张超因一场“教育讲座”而爆红网络。在这场针对高二男生的性教育讲座上,张超以“从动物性角度做个男人,从社会性角度做个男人”为主题,语言生动贴切,类似男人中的“窃窃私语”,获得了大众追捧,后面跟帖无数。有网友留言表示,他希望他的生物老师也像张超一样,而不是“说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显得比我们更羞涩”。

“现在试管婴儿为什么这么多?女孩子的生殖教育缺失,自我保护意识差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陈胜湘说,现在大学生甚至中学生来做人流的都屡见不鲜,有的女孩子连紧急避孕这样起码的生育知识都不懂,有的甚至是医学院的专业学生,连上解剖的时候说“精子、卵子”都脸红。

教育缺失已造成严重伤害

近日记者在河西女大学生人群中就“性知识” 问题做了一次小范围调查,有超过8成以上女生表示,自己的性知识来自电视电影和朋友聊天。那么,电视电影和朋友聊天这些途径获得的知识到底有多可信?陈胜湘表示,很多观点显然都是以讹传讹。在门诊中,经常有人把“处女膜”官司打到陈胜湘这里来。陈胜湘表示,调查显示,现在的女孩子由于发育较好,几乎98% 以上的女孩第一次性交都不会出血,“没出血就是处女膜已经破了”的观点是非常愚昧可笑的,却偏偏还有很多人相信,以致夫妻间开始不信任,毁了很多人的幸福。

在同学享受大学校园美好生活的时候,长沙医学院大二生陈璐(化名)却在家里抱着刚生下来的孩子正在唱儿歌。陈璐告诉记者,她对自己的懵懂轻率也很后悔,急急忙忙结婚后回老家把孩子生下来,学业中断了,有了孩子后的爱情也褪了色。为谁带孩子的事情,小两口经常爆发争吵。性教育显然不只是知道如何避孕这么简单,正如“史上最牛生物老师” 张超所言,了解了性,才能有更正确的爱。

你会选择婚前性行为吗?如果青少年要采用避孕工具,应该谁采用?你需要为自己设定什么界限,以保持婚前守贞?如果一个女孩决定堕胎,她需要考虑什么?如果她决定把孩子生下来,要考虑哪些可能性?——从今年秋季新学年起,云南大、中学校必修课“三生教育”将贯穿一项重要内容,即“生命、爱与性的真相”。教材《今生无悔》,来自美国的爱家协会。

记者从湖南多所高校了解到,除了医学类专业开有关于生殖教育的选修课,湖南综合类大学很少会开类似课程。“我们一般会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请专家做几次讲座和报告。”河西一家高校学工部老师向记者表示。不过这样的形式并没得到大多数大学生认可,来自湖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郑同学表示,这类话题应该是朋友间的“知心倾诉”和“窃窃私语”,大庭广众下的讨论虽然显得热闹,但是效果并不会很好。不过在接受记者调查中也有不少大学生表示,不管效果如何,多几场报告既能提高学生对“性知识”的重视,也能够获得一些正确的性教育,总比没有的好。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