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女性健康

瘦身人群“惊陷”的误区

来源:网络

“许多医生告诉我,现在来减肥门诊要求减肥的相当一部分人是瘦人,是年轻人。他们减肥不是为了健康,而是因为以瘦为美。”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负责人陈春明教授在发布京、沪、穗三城市减肥态度调查结果时,对我国目前减肥门诊出现的这种状况很是忧虑。

英国益世调研公司受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委托,对京、沪、穗三城市有意愿减肥,并且在过去12个月内使用过减肥产品的人进行了电话访问。

研究者发现,我国减肥人群存在四大误区:

误区之一:减肥目的上的误区 首先,80.7%的被访问者使用减肥产品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较好的体型,只有24.3%的人是为了让身体更健康。这说明多数减肥者在减肥目的上存在误区。

误区之二:多数人认为减肥是短时间能做到的事,做不到,就放弃。 调查数据显示,95%的被调查者曾经使用过减肥保健(保健食品)品,18%左右的人曾使用过减肥药物。他们中一半以上的人都是频繁地更换减肥产品。51.8%的人使用某一产品的时间少于两个月。 陈春明教授指出,许多人减肥都希望在一两个月内立即见效,如果减不掉多少,就立即放弃这种产品,更换其他产品。其实,短时间内迅速减肥是不利于健康的。她说,调查中即可看出,有31%的被访问者希望迅速减掉10公斤以上体重。

其实,如果是30岁~40岁的人,能够保持体重不增加就是减肥了。减肥是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长期过程,减肥产品应该与合理膳食、增加运动(运动食品)结合进行。而调查显示,有45%的减肥者不考虑用锻炼的方式和控制饮食的方式来辅助减肥。即使在知道应控制饮食的人群中,也有约41.6%的人认为只吃水果、蔬菜等素食,不吃油(油食品)腻的东西就可减肥。

陈教授说,运动和饮食控制都是减肥的必要辅助。在服用减肥产品的同时,应该每天保证有1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以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在饮食上要讲究膳食平衡、多样化,而不是单一地不吃主食或不吃肉食。即使是糖,它对于肥胖也是无罪的,但不可吃得过多。

误区之三:就是选择减肥产品,不问作用机理,而盲目追求短期内能减多少公斤。 调查显示,610名被调查者共使用过50多种减肥产品。使用者最多的一种产品也不超过20%的人。有10%的人甚至记不得自己都使用过哪些品牌。对自己使用过的减肥产品的作用机理,有4%-5%的人知道是燃烧脂肪,20%的人认为是胃肠道作用,不足15%的人知道是减少脂肪吸收或抑制食欲,41.7%的人竟根本不知道自己使用的保健品的减肥作用方式。陈教授说,不了解减肥产品的作用机理就盲目使用是危险的。

误区之四:就是被访问对象的46%认为减肥是自己个人的事,不会考虑请医生帮助制定减肥方案 ,这些人中有56%的人认为完全可以自行解决。 减肥是一种治疗疾病的过程,为了健康,应该到大医院的减肥门诊就医,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陈教授说,肥胖不仅是一个美观的问题,更是一种慢性疾病。对于肥胖的治疗是医生的责任,也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减肥者不管自己的身体是否超过体重标准,就盲目地使用减肥产品。这是很危险的,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曾对肥胖和超重给出明确的标准,当你的“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身高m2超过25时,你才算超重;超过30时,才算肥胖。比如,一个身高1.6米的人,体重在48~64公斤之间都应算健康,超过64公斤才算超重,达到78公斤体重才能算作肥胖。身高1.75米的人,体重达到77公斤才算超重,达到94公斤才算肥胖。因此,减肥是一件科学的事,是治疗疾病。该不该减肥是有量化指标的,不能随心所欲。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