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女性健康

女人月经真的会相互传染吗

来源:网络

“经期同步”现象,广大女同胞们都不会陌生。在室友、姐妹、母女甚至是同事之间,或许不少人还有过经期同步的“亲身经历”。女人月经真的会相互传染吗?

亲密关系让大姨妈同步

1971年心理学家McClintock在著名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称同屋居住的女性会出现月经周期趋近的现象。她选取了一所女子大学里的135名住校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她们分为室友组,密友组,和随机组。在亲密相处半年之后,McClintock对她们的月经来潮日(即月经的第一天)进行分组统计,发现室友组和密友组的来潮日间隔从7-10天变为3-7天,周期出现趋近。而作为对照的随机组来潮日间隔则分别为6-14天和5-15天,基本保持不变。基于其他哺乳动物中存在的类似现象,比如老鼠的“Whitten效应”(雄性老鼠释放的费洛蒙可使雌性老鼠发情期同步),McClintock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有可能是费洛蒙。

这一研究结果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这种月经周期趋近的现象也被称为“McClintock效应”。在后来的几十年间又有很多科学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其中不少人都得到了与“McClintock效应”相符的结果,研究范围覆盖姐妹、同事甚至同性恋夫妻等。这些研究采用的方法也基本参照McClintock当年的做法,即在一段时间内对女性来潮日之差进行统计。

尽管有不少研究结果昭示“McClintock效应”的正确性,但同时也有一些研究显示并不存在明显的经期同步现象,加上多年以来对于它的成因一直无法确证、后续对研究方法的指摘、进化意义的不明,都给“McClintock效应”的正确性打上了问号。

疑问一:神奇又神秘的费洛蒙,我拿什么来“嗅”你

在形形色色的经期同步研究中,我们可以轻易捕捉到一个关键词——费洛蒙,它被认为是“Mc Clintock效应”的主因。

费洛蒙其实是信息素(pheromone)的音译,也称外激素。1959年,德国生化学家Peter Karlson和瑞士昆虫学家MartinLuscher共同创造了这个词,并把它定义为“由一个个体分泌到体外,被同一物种其他个体接收并影响它们生理或行为的物质”。

信息素有很多种,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要数性信息素。许多昆虫都会释放性信息素吸引异性,某些兰花还会模拟雌性黄蜂的性信息素来吸引雄蜂为它们传粉。目前很多研究都认为性信息素的识别主要与犁鼻器(vomeronasalorgan,VNO)有关,而非通过嗅觉上皮识别。许多哺乳动物都有犁鼻器,如大象、鼠等,它们的行为也被证明会受到信息素的影响——但是,人类没有犁鼻器。

于是神奇的费洛蒙在人类面前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尽管普遍认为人类的汗腺(尤其是腋下)可以分泌出性费洛蒙,如雄二烯酮、雄甾烯醇,但我们到底能不能接收这种信号,长久以来始终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人类行为和生理系统的复杂性让研究难上加难,

直到今日也没有一种费洛蒙被明确地证实对人体有作用 。这样的争议使得一直推测是费洛蒙在起作用的经期同步现象更具有不确定性。

为了证明生理周期与费洛蒙有关,1998年McClintock发表了一项研究。她分别收集了9名女性在卵泡期(排卵前)和黄体期(排卵后)腋下的汗水提取物,然后涂抹在20名女性的上唇(估计这20个姑娘拿了不少补助金才肯来……),参加者除了被要求6小时内不许洗脸,其他一切生活照旧。结果卵泡期汗水使参加者提前来潮,而黄体期汗水令参加者推迟来潮,结合卵泡期体内激素促进排卵而黄体期体内激素抑制排卵的现象,McClintock认为,这个结果证明不同时期释放出的费洛蒙可以影响他人的生理状况。不过这个结论稍显无力,提前和推迟来潮的天数(2天左右)有点少,甚至跟经期长短的波动差不多——这一点McClintock本人也不得不承认。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