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男性健康

中年人改如何养肾补肾

来源:网络

中年男人你的肾还好吗

还有这样的电视画面:一个中年男人在愁眉苦脸地述说“不行了”、“怎么都不行了……”稍微留心就可发现,如今,补肾壮阳药物广告充斥荧屏。这种铺天盖地的广告似乎告诉人们:男人应该补肾了,“十男九虚”、“疲劳就是肾虚”、“肾虚就要补肾”,肾虚就是性功能不好,吃了补肾药就能补肾壮阳。因此,不少人赶着潮流去买补肾药。

据权威调查机构统计,中国男性肾虚者是不少,不少人到47岁左右就开始“下岗”了,很多人到50岁以后就“退休”了。而外国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男士,50岁左右正是性生活的黄金期,精力正旺。这和身体素质、思维观念有直接关系。

那么,什么人需要补肾呢?人到中年就一定得补肾吗?

那我们得先了解一下肾的功能。中医对肾的概念解释主要是从功能的角度来说的,涵盖了人体的生殖、泌尿、神经、骨骼等多个组织、器官,起调节人体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元气”、“原动力”的作用。“虚”主要是功能低下、营养缺乏的状况,肾虚会表现出与肾相关的机能减退,比如记忆力减退、性功能低下、容易骨折、贫血、憋不住尿、腰膝酸软等等。这些都是中年人常见的症状,但也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以为出现上述症状就是肾虚。

肾虚还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种类型,在临床上,肾阴虚较肾阳虚更为常见。肾阳虚的表现是面色苍白或黧黑,腰膝酸冷,四肢发凉,精神疲倦,浑身乏力;男人阳痿早泄,女人不孕,性欲减退;便不成形或尿频、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肾阴虚的表现是面色发红,腰膝酸软而痛,眩晕耳鸣,齿松发脱;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闭经;失眠健忘,口咽干燥,烦躁,动辄出汗,午后颧骨赤红,形体消瘦,小便黄少,舌红少苔或无苔。肾阴阳统管全身的阴阳,肾阴阳的消长变化与平衡调节影响着五脏六腑的阴阳动态平衡。

肾虚是人体衰老的一种表现,老年人肾虚是衰老引起的不可抗拒的生理过程,叫生理性肾虚,而中年人出现肾虚症状就是一种未老先衰症状,叫病理性肾虚。对于中年朋友,要改变未老先衰状况,就应当及时补肾,改善肾虚衰老症状。

有的人认为腰痛就是肾虚。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腰痛未必是肾虚,仅用补肾的方法治疗腰痛,很容易延误病情。临床中常见到一些慢性腰痛,如慢性腰肌劳损、椎间盘蜕变等病变引起的腰痛,用补肾壮阳的药物治疗确实有时有效,但并非所有的腰痛都与肾虚有关。补肾药大多药性温热,患腰椎结核、腰椎化脓性感染、强直性脊柱炎等湿热症的病人如果服用,就会加重病情。腰痛只是一种症状,除了腰部骨与关节、肌肉等组织的病变可引起腰痛外,腰部附近的内脏疾患也可引起疼痛。

生活中有很多人根本没有必要补肾,不少人陷入一种思维误区,盲目补肾。疲劳、年龄都不是界定补肾的标准。如果不需要补肾的人吃了补肾药,不但不能补充营养物质,还会给脏器增加排毒的负担;有人认为“人到中年脾胃不好也要补肾”,这也是欠妥的,“是药三分毒”,补肾的药对脾胃不好的人伤害更大,硬要补,身体不但吸收不了,反而会有副作用;还有些中年人认为“性功能障碍就是肾虚”,这也是不正确的观点,性健康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肾虚”和“补肾壮阳”。很多人是心因性阳痿,通过适当的心理调解就可能解决性心理障碍问题。用补肾药物治疗也可能适得其反。

不少中年人找到大夫求助治疗性功能低下问题,并且明显暗示要求补肾。其实再仔细探讨他们的病情,大多是心理压力造成的。因此,遇到这样的求助者,负责的医生是不会随意给开补肾药的。有些不法商贩利用人们的认识误区,在补肾药中放入类似万艾可等药物成分,这种药物对中老年心脏病患者非常危险,使用万艾可最早的美国人,中老年人因使用不当丢掉性命者已经有几十人上百人了。

其实,补肾、护肾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之中,科学生活、适度锻炼是护肾的重要步骤,中年男性应该掌握下面一些注意事项:

经常活动腰部,可使腰部气血得以循环畅通,使肾气得到不断充养。早晚揉揉腹部,会促进腹部血液循环,也可以起到增加性欲的作用。适宜的运动能改善体质,活跃思维,强壮筋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使肾气得到巩固。

性生活要适度,不勉强,不放纵。不勉强就是没有欲望时不强为、状态不佳时不强为;不放纵就是不过多地纵欲。

做一些自我按摩腰部的活动,这些运动可以补肾纳气。还可多做一些刺激脚心的按摩,中医认为,脚心的涌泉穴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体、防止早衰,并能舒肝明目,清喉定心,促进睡眠,增进食欲。

充足的睡眠也是恢复精气神的重要保障,工作再紧张,家里的烦心事再多,到了睡觉的时候也要按时休息。如果晚上休息不好,中午稍事休息是必要的。

做到以上这些,也许就不需要再去找补肾药品或保健品了。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