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老人健康

管好自己的保命钱 别被高收益忽悠

来源:网络

管好自己的保命钱 别被高收益忽悠

关于理财,有个小品里的段子最贴切:人生最大的悲剧在于,人活着,钱没了。当退休工资上涨的速度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老年人应该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理财知识,防范风险,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圆满。

避免两种极端

退休老人的年龄状况和相对有限的工资收入,决定了他们是一个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投资群体。因此,老人理财投资一定要“稳”字先行,考虑大局,避免出现以下两种极端的情况。

追求激进。一些激进型老年朋友投资理财只看收益,他们本该含饴弄孙安度晚年,却还在股市中冲冲杀杀。

对于股票这类波动巨大的投资项目,如果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可以考虑。但一般而言,由于60岁以上的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因此不推荐股票这类高风险型的投资项目。

过分保守。曾经看过一则报道,一个拾荒老太太,每日食不果腹,过着形同乞丐的生活,在悲惨中结束了生命。在人们整理其遗物时却惊讶地发现,这位老太太竟然有一张六万元的存折。

很多这样的中国老人,不舍得花钱,有很深的忧患意识,加上收入有限,因此在消费上十分谨慎,能省就省,买东西挑最便宜的,有点钱就全部存银行。这种保守的理财方式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甚至使养老都成了问题。

别被高收益忽悠

老人在奋斗一生之后,或多或少会有一笔积蓄,容易被骗子们盯上。加上理财知识缺乏,防范意识差,不乏一些老人,理财被骗落入陷阱,损失惨重。那么,老人理财时该如何防骗呢?遇到以下三种情况,就得留神了。

高息诱惑。骗子们善用高收益“哄骗”老人,怎么破局呢?很简单,就是“我不相信”。任你吹得天花乱坠,我自“岿然不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收益背后可能就是高风险。老年人承受风险能力弱,稍有不慎就是不能承受之重。一般情况下,年化收益率超过10%就要警惕了。

现在很多投资项目和保健品广告一样,在各种电视、报纸上砸广告,骗很多老年人去投资购买。当你在媒体上了解到一个很诱人的投资项目时,别轻信。掏钱之前,要善用互联网或咨询身边的亲朋好友,了解一下它的基本情况。

常常也可以看到一些游走在马路街头的“理财顾问”,他们受聘于一些民间投资机构,非法吸钱,然后再高额放贷牟利,肯定是高风险的。投资理财,应到银行、保险、证券等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不要轻信街头理财公司的宣传和诱导。

电信诈骗。公安部曾有数据统计,电信诈骗受害者多为老年人。防范电信诈骗注意做到“三不”: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不向任何陌生人汇款、转账。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