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老人健康

老人身心健康 心理养生要诀不可少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老人身体健康 心理养生要点需牢记

第二章:中老年人心理健康记住十二条

第三章:如何使老年人身心健康

人到老年,退休在家,儿女们又不在身边,老人们难免会感到孤独寂寞,因而影响身体健康。那么,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盘点老人养生保健知识,揭秘老人心理健康秘笈。

老人身体健康 心理养生要点需牢记

他为何“无病生病”

何大伯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后相继在西安和北京安了家。他是一家县级医院的医生,去年因为医院裁员提前退休在家体养。除了工作,何大伯没有什么兴趣爱好,退休后一下子没有事可做了,整天郁郁寡欢,唉声叹气 今年春季的一次体检,何大伯被怀疑得了胃癌。

虽然最后确认不是,但他越想越害怕,之后稍有不适,就怀疑自己得了癌症,每天吃不下,睡不着,坐立不安 还在上班的妻子劝他把心放开些,别没病吓出病来 整天处于消极的生活状态,何大伯终因患上了抑郁症伴有强烈焦虑症而住院治疗。

经过治疗后,何大伯的病情有所好转,出院后又恰逢一位同事得病去世,何大伯再次受到刺激,又被送进了医院。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医生给他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并建议他利用专长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或者多与老年朋友聊聊天、下下棋、打打球什么的,不要整天闷在家里,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何大伯病愈出院时,医生又帮他联系原来工作的医院,在他身体状态好的时候,安排他坐坐门诊或是义务咨询。目前,何大伯虽然还需服用小剂量的药,但身体、精神都已好很多了

专家点评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许多已成家的子女常常无暇顾及年迈的父母,更谈不上与父母聊天、沟通。其实这种精神赡养正是老年人最需要的。有的老人由于缺乏必要的精神赡养,容易出现长久的悲痛、沮丧、郁郁寡欢、万念俱灰等情绪,严重的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心理学家把以上反常的心态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叫做“空巢综合征”。

何大伯之所以会“无病生病”,与其说是被吓出来的,不如说是“空巢综合征”引发的更准确。子女都成家立业在外发展,自己退休在家,从原来紧张、有规律的生活突然转入松散的、无规律的生活状态,因而无法很快适应这种变化,进而出现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症状。加之自己又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就会造成兴趣内收,注意力过度集中在身体上,把老年人通常会出现的吃、睡、排泄方面的问题看得过分严重,精神纠缠其中,不能摆脱,以致因一次误诊而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对生活感到失望透顶,最终不得不住院治疗。

贴心关怀

许多老年人退休在家,儿女又不在身边,难免会产生怀旧心理,觉得如今的生活没有了往昔的热闹,平淡得如同一湖死水,因而产生郁闷、孤独的情绪。再加上业余爱好少或过去有兴趣的事(如爬山、冬泳等)也因年纪大了参加不了,故很容易出现兴趣内收等心理老化现象,而这又会带来多种精神和身身体的疾病。因此,老年人,特别是一些曾经担任过重要职押务的老年人,更应该调整心态,努力丰富退休生活,以预防心理老化。

1、多点理解,正视现实。

父母把孩子养大,孩子成家立业,从父母身边独立出来,去开拓自己的生活空间,去养育自己的,这是家庭发展的规律,父母是无法改变的。在心理上承认生理上的衰退这一客观事实,正确对待、泰然处之。

2、多点奉献,发挥余热。

老人离退休后,有必要在社会或家庭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内心世界变得育实起来,有利于克服或减少失落感、颓废感和空虚感,减轻心理负担,享受美好人生。

3、多点乐观,稳定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是常有的,怒、忧、悲、恐等不良刺激不时而生,老年人要学会创造良好心境,做到理智面对,自我调节, “任我逍遥过百春。”

4、多点关怀,互敬互爱。

子女再孝顺,终归要“离巢”,夫妻才是真正的终身伴侣。老年夫妇应该及时地将情感转向老伴,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加强夫妻间的交流,以弥补因子女“离巢”而留下的空白。如果遭遇丧偶,应该在适当的情况下考虑再婚,重建家庭,营造欢乐的家庭气氛,使自己在情感上有寄托。

5、多点交往,回归社会。

当自己感到孤独时,可以多加强与社会的交往,多交朋友。一方面要帮助他人,从中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友谊,另一方面又要求助于人,通过他人的帮助,使自己的心态从紧张走向松弛。

6、多点情趣,丰富生活。

培养一些高雅的兴趣爱好,陶冶自己的志趣,以创造良好心境。老年人不妨从看书、习字、画画、练琴、打拳、种花、饲养动物、写作等活动中寻找乐趣,将自己从孤独的小圈子里摆脱出来。

中老年人心理健康记住十二条

一、有正当的业余爱好。如养鱼、下棋、种花等喜好。

二、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活动。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变化。

三、逻辑思维健全。说话不颠三倒四,回答问题条理清晰。

四、想象力丰富。不拘泥于现有的框框,做的梦常新奇有趣。

五、情感反映适度。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对事物能泰然处之。

六、意志坚强。办事有始有终,能经得起悲伤和挫折。

七、人际关系良好,乐意助人也受他人欢迎。

八、态度和蔼可亲。能知足常乐,能制怒。

九、保持学习的兴趣。能坚持某一方面不倦地学习。

十、感知觉尚好。稍有衰者,可通过戴眼镜、助听器等方法弥补,判断事物不常发生错觉。

十一、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基本保持一致。

十二、记忆良好。能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可说明记忆良好。

如何使老年人身心健康

1、回避。

太强的心理刺激因素,老人一般都不能承受,可部分回避以减弱刺激强度,如某亲人死亡,告知是生病或受伤;或完全回避,避免刺激,如对亲人的死亡隐瞒不报。

2、解释。

对已发生的事予以解释,以减轻事件的应激强度。解释时语气要平淡,不渲染,不夸张,尽可能把不良事件的发生归咎于自然原因。

3、转移。

不良事件发生后,可略带夸张地向老人报告一些喜事,或陪其娱乐、散步、旅游,分散其对不良事件的专注。

4、升华。

引导老人从事某件未完成的工作或研究,或为社会、为别人做些好事。

5、宣泄。

任何情感或心理矛盾都要适当宣泄,只压抑,不释放,会造成生理或心理的损害。找人倾诉是最好的宣泄法,而与同龄者倾诉更好。

6、获得社会支持。

单位、街道、亲朋好友的关心和支持,都有助于老人减轻心理应激反应,尤其是家庭、亲人的支持很重要。

7、求助于心理医生。

心理学干预不仅能增加老人的心理承受力和调节能力,而且也是直接的心理治疗,可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总结: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作为儿女要时刻记得关心自己的父母,多一些时间陪陪他们,才能更有利于老人身心健康,达到长寿的目的。(文章原载于《健康》,刊号:2012年2月号,作者:姚扶有,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