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老人健康

老年人感情饥饿的消除之道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关注老人感情饥饿

第二章:帮助老人解除感情空虚

第三章:如何消除“老年人奢侈恐怖症”

子女们工作在外,多少老人独守空房,因此会觉得空虚、寂寞。这些孤独的情愫不利于老人身体健康。那么,如何消除老人感情空虚呢?面对儿女们孝敬的东西老年人会觉得奢侈,进而更为难过,那么,下面就来学习小编的解决秘方吧。

关注老人感情饥饿

老人“感情饥饿”是指老人离退休以后在家悠闲自在,不愁吃,不愁穿,唯恐无人关心他们,失去精神寄托,缺乏感情交流。不久前,国内有家精神卫生中心对部分60岁以上的老人作了一次心理调查后发现,有54.5%的老人存在着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问题。其中老年性痴呆、孤独、睡眠障碍、离退休不适、抑郁与烦恼等老年情绪障碍的发病率相当高。而且这些心理异常与家庭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家庭成员和睦者老人心理异常的发生率为17.12%,不和睦者为46.22%;两代同居者为16.12%,无子女自己独居者为41.67%。这就说明有无子女关照和家庭生活是否和睦,对老人的心理状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作为子女,应尽最大的努力去满足老人的心理需要,消除老人的“感情饥饿”。

常与老人谈心 老人整日在家,闲得有余,又因对子女有牵挂心理和对往事喜欢思忆,故内心常不平静,精神常感苦闷。对此,子女们如能常和老人谈心聊家常,可使老人的心理得到满足,精神感到愉快。

征询决策意见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种心理需要,老人更为迫切。因此,子女们遇到婚姻恋爱、工作、调动、晋职提薪、幼儿养育等重大问题时主动征询老人,既尊重了他们,又可学习他们的经验,更使他们心理上得到安慰。

关心老人生活 关心老人生活起居,冬送棉衣夏送西瓜,逢年过节送些礼品,老人生日庆祝一番,尤其是老人患病时,更应嘘寒问暖,并尽可能陪伴老人去医院看病。只要时时想着老人,他们就会感到精神有所寄托,心理得到安慰,情绪变得愉快,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和长寿。

告知行动信息 父母十分关心子女的行动信息。若子女们避讳老人或不在身边的子女无信来往,这对老人是心理折磨。因此,子女们要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不在身边者要常写家书,与老人同住者要常告知外出行踪,以免老人思念,增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与老人们同享快乐 大多数老人有孤独、寂寞之感,子女们若能根据老人的不同兴趣爱好,经常与老人游览园林,弈棋打牌,看戏听曲,欢聚畅谈,这对老人来讲,是一种莫大的心理安慰。

支持丧偶老人再婚 子女待老人再好,有些感情却是子女无法替代的。因此,对于丧偶老人,子女应该热心当“红娘”,成全他们的婚姻,满足他们的感情需要,而不应该充当不光彩的干涉者。

帮助老人解除感情空虚

老年人孤独的原因

1、因离退休而离开了工作单位和同事,从开放的大范围退缩到封闭的小圈子,原有的知识结构,技能训练能力,往往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2、与子女合不来。老年人与年青人的代沟有扩大趋势,老人固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为后生认可,由此而疏于代际交往,与子女分开生活。

3、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已经从“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分化出来,成为“两代同堂”或“小夫妻”型家庭结构,子女婚后大多离长辈而去,难得一聚。

4、好儿女志在四方,坏儿女嫌弃老人。大凡事业心强闯荡天下的子女,很少能厮守着老人,伴随父母。某些良心欠佳的子女,仅对父母的遗产和劳动力感兴趣,而对老人的生活、健康状况,兴趣爱好全然不顾。

5、兴趣索然,自娱乏门。有不少老年人未培养起自己的兴趣爱好,离开工作岗位后,除了吃饭睡觉,便是看电视、身心无所依托。

6、受制于“老不正经”压力或子女的阻拦,再婚不能。

7、随着生活的节奏的加快,亲人忙碌无暇与老人接触。

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

1、树立敬老、爱老的社会新风

让他们感受到整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例如逢年过节组织对孤寡老人的慰问、服务等。

2、子女应尽自己赡养、孝顺老人的责任

身在外地时更要多加关心,从而让老人享受到儿孙绕膝、晚辈嘘寒问暖的天伦之乐,而不至产生被冷落、被遗弃的感觉。

3、常与老人谈心

老人整日在家,活动范围小,又年老、体弱多病,加上对子女的牵挂和对往日好友的思念,内心常常不平静。精神上的这些苦恼、烦闷、忧虑需要向外渲泄,向人诉说。小辈如能抽时间常和老人谈心聊家常,能使老人的心理满足,同时也利于家庭气氛的和睦。

4、探寻家门内外无数消闲自娱之道

老年人是得天独厚的“悠闲族”,有人称退休是“第二人生”之始,没有子女相随,卸了抚育重担,正可自寻乐趣。鱼虫花鸟、走亲访友、优哉游哉(旅游),身心怡然。甚至有点癖好也无妨,幽默闲适大师林语堂称:“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可见有了这种消闲自娱、仰赖健全、乐观的心态,就会感觉到越活越有味。

5、支持丧偶老人再婚

子女对老人再好,有些感情却是子女无法替代的,老人的某些感情需要,是当子女的也满足不了的。因此,对于丧偶老人,子女应该热心当“红娘”,成全他们的婚姻,不应充当不光彩的干涉者。

如何消除“老年人奢侈恐怖症”

陈大爷今年70多岁了,儿子经济条件比较好。但平日里,他最看不惯儿子花钱大手大脚,从不和家人“下馆子”剩菜剩饭也不愿扔。家人无奈,到心里诊所咨询,才知道陈大爷可能患上了“老年人奢侈恐怖症”。

对此,国家二级心里咨询师李琦指出,很多老年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老年人奢侈恐怖症”。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远超过老年人接受事物的速度,面对新鲜事物,老年人无从了解它们的用途以及带来的便利,在这样无所适从的情况下,老年人只能将注意力放至其价钱上。而艰苦岁月的亲身经历,让老年人产生了一种“居安思危”的惯性观念,所以往往对于儿女的“奢侈”行为感到害怕。

专家建议说,对于消费品和消费场所,应提前向老人进行介绍其消费的内容,包括其使用的方法以及它带来的便利和好处,必要时主动示范,这样就避免了老人的无所适从感,从而能在消费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平时,作为老人的子女更要有孝心和耐心,多同老人耐心地阐述观念的改变。让老年人意识到,在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当下,合理的、必要的消费不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作为子女,应当适当地向父母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让他们能够从子女的家庭、能力、事业诸方面相信子女能够应付这样的消费水平,进而更安心地进行消费。

“老年人奢侈恐怖症”多数是靠自己治好的,即使去医院,心理医生只是询问一些问题加以辅导,其实主要还是靠自己的意志。老人也应当积极改变心态,试着多了解和接触社会中的新鲜事物,特别是那些对当今社会发展起着至关影响的消费品,并根据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支持家人的正当消费。

总结:老年人感到孤独寂寞,是需要更多的关爱,而儿女们孝敬的方式会事老人觉得浪费,更加的郁闷。他们希望的是儿女们多一些时间陪他们。那么,老人年的奢侈恐惧症要消除,才能达到身心健康,才会快乐长寿。(文章原载于《益寿文摘》,刊号:2012年2月号,作者:李俊主、,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