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老人健康

看轻生老病死 老人就应乐享晚年生活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看轻生老病死 乐享晚年生活

第二章:老年朋友的四个养生要点

第三章:不利老年人身心健康的6种心态

人到了老年,面临着生老病死,人的心态总是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要么积极对待,要么消极视之,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调整好心态安享晚年吗?和小编一起去学习几招吧!

看轻生老病死 乐享晚年生活

研究发现,老年人与同龄人在一起,比起自己一个人住,可以减少孤独寂寞感和不安全感,因为可以有人交流谈心,互相扶持。不过,和同龄人在一起的时候,“生老病死”成了老年人之间不可避免的话题,很多老年人因为看到身边的老年人去世、患病,而倍感焦虑,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老年人通常会比较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本身就容易出现不安全感、空虚感和孤独寂寞感,心理适应性有所下降,当面对熟悉的人生老病死时,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造成消极的影响。那么,应该如何克服这种心理?

话题要积极

首先,老年人之间的话题应以积极的取向为主,多交流、分享老年生活中安逸、美好的一面,这样会更有利于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

对老年期的身心变化作好心理准备

老年期生理机能有所衰退,还有心理上的变化,离退休等社会角色与活动的变化等,老年人对这些都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不要固执地坚持做不适合老年人做的工作与事情,才不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价值丧失感与失落感。

社会角色与活动的积极转换

老年人通常会失去原有的社会角色和活动能力,较好的适应方式就是进行角色与活动方式的转换,寻找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并且积极参与,获得新的满足感。

要积极安排好退休后的生活。可以继续发挥余热,参加一些适合自己体力和经验的社会活动;也可以培养与多进行兴趣爱好活动,比如养鱼、养花、摄影、学习书法和画画,欣赏音乐、唱歌、旅游等。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心理也会感到充实。

维护好老年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是老年人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夫妻间的和睦、恩爱与互相扶持,可以让两个人共同面对与克服老年期的问题,会增强老年人心理上的力量感,消除不安。夫妻两人可以一起进行兴趣爱好活动,多发现对方的优点予以赞美,甚至还可以互赠小礼物等。

深化亲友之间的情感关系

可以互相做客、互通电话等方式来交流生活,倾诉谈心,从中得到精神的慰藉,体验美好真切的亲情和友情,获得心理满足感和幸福感。

活在当下

无论哪一个年龄阶段,太多地想过去与未来,都容易影响当时的生活质量。对于 “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老年人应学会“知天命而顺应自然”,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过好当下的每一天。过好当下的每一天,也就不会留下太多遗憾。

老年朋友的四个养生要点

一戒久卧:“久卧者伤气”要顺应四时,春夏“晚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睡眠不能过少,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一般8小时足矣。适量的睡眠才能达到宁神养气,确保益寿延年。

二戒久立:“久立者伤骨”人的一举一动,都要消耗气血,如果久坐不动或久立不走,会出现气血凝滞,从而招致疾病。老年人气血运行本已减弱,全靠动静结合调节平衡,因而要坐与行走轮流交替,活动筋骨。

三戒久视:“久视者伤血”人到老年,眼目本已昏花,倘过于用目,会伤血耗气,头晕目眩。因此,65岁以上的老年人看书报杂志或电视以1-2小时为宜。

四戒久坐:“久坐者伤肉”坐是消除疲劳的一种必要休息,但长期坐着不动,会使肌肉缺乏锻炼,从而导致肌肉松弛,久而久之加速了肌肉的衰退与萎缩。因此,老年人应多参加户外活动,不宜坐得过多、过长。

不利老年人身心健康的6种心态

1、幻想:

受身体逐渐衰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盼望长寿的愿望会越发强烈。于是,他们会常常用幻想来欺骗自己,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宽慰,如爱听他人关于自己健康的恭维话等。

2、怕死:

他们害怕衰老的核心是恐惧死亡。惧怕谈论死亡,不敢探视病人,怕经过墓地和听到哀乐,甚至看到一只死亡的动物也备受刺激,不敢正视。

3、怕孤独:

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异常,其主要表现是自我评价过低、生存意识消极、经常对他人不满及抱怨。长此以往,有此情况的老人就会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强化自我内心的封闭,逐渐地疏远社会,最终会形成孤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并将默默地承受孤独带来的痛苦。这类老人既希望别人关心照顾,又害怕由于过分期望而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于是常常拒绝与他人交往,因而会变得行为孤独、性情孤僻,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4、抑郁:

有些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面对衰老的客观事实既惧怕又无奈,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调整,极易导致抑郁。这种抑郁比较顽固,很容易使人丧失生活的兴趣,令人感到疲惫。因而这种人很容易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火,常常自卑自责、自怨自叹,严重者可有自杀的倾向和行为。

5、偏激:

这种情绪可表现为两个相反的趋向。一种趋向是因衰老以点带面地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无用之人,经常自责、自卑、自怜和自贬。另一种趋向是因为自己衰老而更高地要求别人,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关心和照顾,却不考虑他人及社会的实际条件和能力。当这种希望得不到满足时,又加剧了其心理上的偏激,并因此而自暴自弃。

6、多疑:

有些老人因身体有病而多疑,常表现为无病也疑,有病更疑。即使自己有一些轻伤小恙也自以为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间或谈病色变,问病又止,求医换药不断。这种疑病可令其对衰退的机能极度敏感,对一般人感觉不到的体内变化或体验不到的痛苦也都会有所感觉,如对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等方面的变化也能感觉到。这些过度的敏感更容易加重其疑心病。

结语:你的心态调整好了吗?人到了老年,就该调整好心态安享晚年,这样才是对健康最好的呵护!(文章原载于《益寿宝典》,刊号:2012.04,作者:陈智雄,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