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老人健康

老人视力突降 警惕7病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老年人视力突然下降要警惕

第二章:老年人视力突变好 患白内障可能增大

第三章:老年人的视力保健

人到了老年,各种功能都开始下降,视力下降的尤其明显,老年人视力突然下降也需要警惕哦,很有可能是眼睛疾病找上你了!

老年人视力突然下降要警惕

老年人视力逐渐下降是正常生理现象,但是衰老引起视力下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老人出现突然急性视力下降,这通常是由于某些疾病所致。应注意及时诊治,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失明。常见的引起老年人急性视力下降的疾病有以下7种:

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此病多见于老年女性。强大的精神创伤、过度疲劳、气候的骤变等为此病的诱发因素。患者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锐减,并出现“虹视”,如看白炽电灯泡时,会感觉灯泡周围有彩色的环;还可以出现发热、畏寒等,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严重者往往短期内导致失明。

2.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视网膜中央动脉供应视网膜的营养,老年人往往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壁上的粥样斑块脱落,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血液循环受阻,以致产生组织坏死,视细胞失去视觉功能。临床上患者常有头痛、头昏,并出现“雾视”即眼前一直有雾存在的感觉。此病多见于原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及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如不及时治疗,可因视网膜组织的坏死而完全失明。

3. 玻璃体溢血:该症常发生在原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的老年人中。由于眼睛玻璃体附近组织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导致玻璃体溢血。出血后虽然可以逐渐被吸收,但时间较长,往往容易产生周围组织增生,并产生侧枝循环,出现新生血管,造成视网膜容易产生剥离。临床上患者可表现为“红视”,眼前一片红色,或“黑视”,眼前一片黑色。

4. 视乳头缺血:由于供应视乳头营养的血管发生硬化,内径变小,以致供血量减少,使视乳头发生变性,患者出现视力的骤然模糊。

5. 视网膜脱离:即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两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多见于中老年人,多数有近视眼,有些双眼先后发病。发病的诱因有视网膜周边的格子状或囊样变性,玻璃体液化、萎缩和收缩引起后脱离,这些诱因有和年龄、遗传、变性、外伤、无晶体等因素有关。当视网膜完全脱离时,可表现为视力突然减至光感或完全丧失。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科并发症,也是眼科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两年内失明率达27%。糖尿病引起的失明主要原因是牵拉性视网膜剥离,玻璃体出血和继发性青光眼,且糖尿病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越严重,糖尿病引起全身代谢紊乱是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原因。为了减轻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降低致盲率,应在采取有效措施治疗糖尿病的同时,积极治疗眼病,以免引起失明。

7. 中风:大约多数的中风患者事前并没有任何警告预兆。 但有少数中风患者可在发病前一小时或者数月出现短短几分钟的半身、半脸麻木、半身不遂,或突然出现视物重叠或短时间的单目突然失明等先兆。老年人如果出现上述征兆,应该立刻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眼科专家提醒大家:预防老年人的急性视力下降,除了重视和治疗原有的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等外,还必须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于劳累,注意天气变化,并采取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法,以增强全身各个器官的免疫功能。

老年人视力突变好 患白内障可能增大

如果老年人近期视力突然变好,看近处书报时不用戴老花眼镜,这极有可能就是白内障进展的信号。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白内障专题研讨会上了解到,老年人患白内障都有一个视力突然变好的过程。

由上海老人光明求助热线开展的1200份针对本市社区65岁以上老人眼健康的调查日前出炉。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性白内障发病率为7成,而形成老人视力障碍的因素,6成与生活方式有关。据眼科专家王富彬介绍,人眼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血液中约高出30倍,随着年龄增长,营养吸收功能与代谢机能逐渐减退,晶状体营养不良,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久而久之引起晶状体变性导致白内障。

由于白内障进展时,进入眼内光线的聚焦点前移而呈现近视表现,因而减轻了老花眼。部分原先有远视性屈光不正的老年人当血糖升高时,也可能会减轻远视屈光度数而暂时提升视力,所以老年人患白内障都有一个视力突然变好的过程。

老年人的视力保健

耳聋眼花”是老年人常见的听觉障碍和视觉障碍。在这里仅谈一谈老年人的视觉障碍,所谓视觉障碍,是说看远或看近的视力下降。主要的原因有两条:1,老花;2,老年性白内障。有了老花和白内障并不可怕,保护得好,老年人仍可以保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眼睛是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方式。常识告诉我们,能看清五光十色的世界和读到妙趣横生的文章,是依靠眼睛(视觉器官)来完成的;听到美妙音乐和恋人的切切私语,是听觉器官的功劳;品尝到美味佳肴,是味觉器官感受的;温暖和煦的阳光是靠皮肤接触到的等。

这些感觉器官接受到的外界信息,85%以上是依靠眼睛获得的。可见眼睛这个器官的重要性。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对于老年人,则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正常眼睛既可看远清晰,又能看清楚近距离小字。这主要是眼球里面有一调节系统,它包括:晶状体、睫状肌和悬韧带。人们在看远时,不要动用调节,眼处于休息状态,而在阅读时就要运用调节。我们知道,照相机要拍远处景物,暗箱要拉长;照近人像要将镜头缩短。人眼既看远又看近,可不能将眼球拉长缩短,而是更高级的“调节”。只要有近物进入眼球的视野范围,眼想看见它时,副交感神经就指挥调节系统的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变凸,使近处的物体在视网膜(相当照相机的胶片)成一清晰的像,于是我们就能读出这个字。不同距离的物体,所用的调节力也不相同,因此正常的眼通过调节能看清远、中、近不同距离的物体。但是晶状体不是永远都是那么容易变凸。45岁以上的人,眼的调节功能下降,不能随心所欲将晶状体变凸。以至于逐渐将书本拿远一点看,再下去书上小字字迹模糊看不清。这就是出现了老花。

年青时眼睛好,45岁以后就会出现老花。年青时有近视,45岁以后也会出现老花,但表现形式不同,看书时近视光度减少了,2-3百度的近视眼,去掉眼镜看书才能看清小字。是不是眼睛好了?不是的,而是仅在看近时可以不戴眼镜,看远仍需戴眼镜;较高度近视或散光眼,去掉眼镜看书也看不清小字,要戴一副较低一些光度的近视眼镜或老花加散光的眼镜看书,走路仍戴原先光度的眼镜。远视或散光眼,45岁以上也要戴两副眼镜,一副眼镜看远走路戴,一副眼镜看书戴。

有了老花,首先就要通过规范验光,配一副合适的眼镜。许多老人图方便,随便买一副老花镜,只要马马虎虎能看就可以,甚至在地摊几块钱买一副劣质眼镜,其实这后患无穷。一位张老先生随便买了一副老花眼镜,戴起来看书也满清楚,就是看半个小时后左眼疼痛,一个月后左眼红,到眼科看医生,是屈光不正诱发的结膜炎。医生叮嘱要做屈光检查,发现左眼有远视兼散光,重新定制一副合适眼镜,症状全部消除。有的人既要看远清楚,又要看近清晰,还要中等距离做电脑,换眼镜实在麻烦;还有领导人做报告,既要看讲稿又要看听众,根本无法换眼镜;还有医生、教师等需不断改变视距离,可以选配渐变多焦点眼镜。大多数老年人都可以戴渐变多焦点眼镜,渐变多焦点眼镜无疑是中老年人视力的福音。渐变多焦点眼镜由远用光、近用镜和不同距离的中距用镜组成,从眼镜的上部看远,下端看书写字,中间部分做电脑。能使老年人的视力返老还童。细心的老年朋友会从电视上看到,中央领导在做报告时,再也不象以前换一副眼镜看讲稿,而是戴渐变多焦点眼镜,看讲稿、看听众运用自如。但不是所有老花眼都可以戴。有些人则不宜配渐变多焦点眼镜,如散光度过高、两眼光度相差太大、从来未戴过眼镜等。

影响中老年人视力的另一原因是老年性白内障。白内障常称为晶状体混浊。每一个老年人都可能患白内障,就象老年人头发会变白,牙齿会脱落一样,是人的老年性改变,人人如此,不能谈白内障色变,更不要悲观,认为眼睛要瞎了。有了白内障并不可怕,绝大多数白内障一生都不成熟,视力有些下降,但不影响生活质量。我岳母20年前就患老年性白内障,但她注意保护眼睛,至今矫正视力仍能达到1.0,看电视时戴一副眼镜就很好了。还有一位老太太,十几年前我在徐州讲课遇见她。当时她非常悲观,刚被眼科医生诊断为初期老年性白内障。由于缺乏医疗常识,认为自己眼睛要瞎了,每天白天黑夜忙着写回忆录,生怕眼睛瞎了不能写作。我知道后赶到她家,给她分析排解思想上的误解。解释白内障的原因、治疗及预后。指出:1,你没天没夜的写作会更伤眼睛,赶快缩减写作时间,每次只能写0.5-1小时;2,你白内障一辈子不一定成熟,也就是不一定开刀(不成熟也可开刀),即使开刀,现在的超声乳化手术、小切口手术、植入人工晶体手术已经非常先进,术后矫正视力常可达到1.0。她在我的指导下,注意保护眼睛,现在她仍然视力很好,每天笔耕不断,享受着高质量的生活。

老年性白内障分四期:初发期、未熟期、成熟期、过熟期。白内障就是晶状体混浊,混浊的部位如果在晶体周边部对视力影响不大,如果是核性,则就要影响视力。老年朋友开始出现白内障,可能有下雾的感觉,看物体有些朦胧;由于晶状体屈光指数增高,会出现老花光度降低,原来看远视力正常,这时会视力下降,出现近视。原来近视眼的人,突然近视加深。有一位报社记者年纪60岁左右,原有近视5.00度,近来发现看远不清。我给他验光,右眼-6.50D,左-6.00D。他大吃一惊,怎么到了这一把年纪近视还会加深?我提醒他到眼科查一下,医生诊断是初期白内障,两年后手术后植入人工晶体,矫正视力达1.0。发展到未熟期,视力逐渐下降,且无法矫正视力。到视力下降到0.3-0.4时,现代先进的手术方法可以摘除晶体并植入人工晶体。手术成功率非常高,恢复视力也很好。我的一位亲戚患老年性白内障,两眼矫正视力为0.25,手术后又装了人工晶体,看电视字幕上的小字清清楚楚。到了成熟期,视力下降到0.1以下,一定要做手术,任何药物都没有用。过熟期是白内障成熟久远,晶体液化,易形成眼内容炎,要及早就医。有些病会引起白内障,如糖尿病等。

那么,中老年朋友如何保护视力?始终保持一双明亮的眼睛呢?

一,注意锻炼身体(适可而止),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身体健康是眼睛健康的重要基础。我看电视上有人说:50岁的年龄,20岁的心脏。我说:50岁的年龄,20岁的眼睛。

二,定期检查眼睛。检查内容:远近视力、晶状体、眼前节、眼底等。发现问题就采取措施。根据眼科医生的意见,适当用点眼药。

三,定期做屈光检查。近视、远视、老花是否改变?及时更换合适眼镜。

四,注意用眼卫生,保护眼睛。近距离工作不要连续时间太久,大约半小时到一小时眼睛就该休息10分钟,不能使眼持续性疲劳。老年人的眼睛要省着用,尤其有高度近视的老年人更要注意不能使眼太疲劳。有一律师高度近视,退休后反聘到律师事务所工作。有一个案子很复杂,这律师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两眼全部视网膜剥落,视力只有光感,手术后才恢复到0.1。多么惨痛的教训。

五,有了老花,千万不能随便买一副成品眼镜。要通过规范验光,定制一副适合自己眼睛的老花眼镜。年龄增加,老花度数会加深,一般老花眼镜需两年更换一副眼镜。不能凑合戴较浅的旧眼镜,这样容易造成眼疲劳,视力下降。

六,老年性白内障的发展会影响视力,当矫正视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在医生的建议下,可以考虑手术。现在的手术的安全很好,预后也很好。装上人工晶体矫正视力很理想。白内障手术后三个月,就可做屈光检查,矫正手术后的剩余光度,使视力发挥到最佳状态。

七,注意饮食结构,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C,多食一些蔬菜、水果,增加新陈代谢;也可适当吃一定量的肝脏,补充眼睛所需要的维生素A、D。

结语:人到了老年,视力下降的更是严重,一定要注意日常的视力保护!(文章原载于《健康文摘》,刊号:2012 第4期,作者:劲松,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