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老人健康

老年人养生保健有五怕

来源:网络

老年人怕什么?老年人怕摔倒,怕孤独,还怕忘事。所以老年人养生的时候就注意要防了。因为老年人骨质疏松,所以老年人防摔是首要的。

老年人养生保健有5怕

有人说,老年人就如一片夕阳,照样能发热发光。然而,要如此灿烂是有前提的,即尽可能规避风险,让身体和心理都保持在最佳状态。众多专家就此为老人们总结了5个必防的字,以作提醒。

摔:1/3老人都摔过

可能你正慢病缠身,或者你身体还算硬朗,但不论处于哪种情况,摔倒都是容易导致老人伤残的危险因素。有数据显示,65岁—80岁、8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发生跌倒的几率分别高达30%和50%左右,发生骨折几率很高。

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高芳堃教授说:“要规避这种风险,至少要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补充钙和胶原类物质以强健肌肉和骨质,预防骨质疏松。比如,在多喝牛奶之余,老人,特别是女性,可补充一些钙剂。

其二是注意老年人居室的布置和房间设施的安排,去除屋里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地面要防滑、通道要无障碍物,清除所有杂物。家具要固定妥当、常用物品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最好在浴室或通道处安装上适宜老人的扶手。家具的高度、床的高矮以及摆放的位置尽量方便适宜老人,诸如:桌子应比年轻人用的稍低些,以70—75厘米为宜;老人最好在床头放一盏灯;通向卫生间的过道装一盏夜灯;在床头准备一个手电,也有应急功能。此外,一双跟脚、防滑的软帮鞋是老人的最佳选择。

堵:肠胃怕堵,心更怕堵

交通堵了是闹心,人堵了,就是闹病了。对于老人来说,最不能堵的一是消化道,二是心。

在人体中,最易堵的无疑是消化道,高芳堃指出,对于消化功能已走下坡路的老人,黏、糯的食物是最大忌。老人多半牙不好、口又重,软、黏、甜的粽子、年糕、糯米团子就像是专门针对老人这些特点而设计的。然而,这些食物“入口容易消化难”,轻则胃不舒服,重则发生胃黏膜出血,甚至肠梗阻。尤其是晚饭,老年人最好别吃糯黏的食物,平时想吃时也要适可而止。当然,消化道通畅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要消除便秘,为此,老年人要做到适当多吃粗纤维食物、多喝水,平时做做揉腹操,晚饭不要吃得过饱,饭后休息15分钟到半小时再外出活动。

不仅身体通道会堵,心也会堵,老人堵了心,麻烦更大。北京安定医院心理科医师西英俊指出,不管是因为心情不快而大发脾气,还是暗自生闷气,都对身体无益。尤其是老人孤独、自卑等负面情感更多,因而身体受情绪所累的问题也更突出。

西英俊建议,为避免老人的不良情绪,子女要记得多嘘寒问暖,老人自己也要学会调节:遇到问题及时沟通,把怒火扼杀在摇篮里;有愤怒应及时适当表达,比如采用“幽默发脾气法”,学会自我调侃。平时多参加社区活动,发展兴趣爱好,也能防止坏心情找上门。

独:不独居、不孤独

年轻人通常会很享受独居一室的自在,老人却最怕独居一室的孤寂。这种没人说话,没人照顾,“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带来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指出,老年人的孤独,源自他们各方面能力衰退后引发的不安全感。而要消减这一负面情绪,按照护航理论,他们应该获得3个圈子的支持,即子女家人、朋友街坊和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其他人。

一项关于国民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丧偶老人来说,家人的关怀是最主要的;而对于老夫妻俩来说,由于有了相互间最基本的家人关怀,朋友的支持才相对凸显出来。但无论如何,老朋友间的关心都无法取代家人。

因此,除了老人自己要有意识地接触社会外,年轻人更要“常回家看看”。别忘了多聊两句,说说过去的事,让老人回忆起自己当年身强力壮、风华正茂的状态,这对于帮他们找回自信、激发乐观心态都非常有益。

另外,对于丧偶老人,最好不要让他们独居,如果不得已必须如此,也要提前给老人设置好联系家人、亲朋、近邻的电话快捷键,并请周围邻居或小区物业人员多加探望。当然,最要紧的,是自己尽可能多地回去。

漏:服药检查不能漏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在300万以上,其中,漏检查、漏服药、漏治疗是主因。

“很多人都觉得,有这些基础疾病的老人应该忌生气、忌着急,以防血压升高,甚至因此导致猝死。其实,因此而发病的几率并不是特别高,即便发病,也是因为血压等指标本来就控制不到位。”马长生认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其实是求“稳”,即用药不能漏、监测不能漏、及时跟进病情调整治疗不能漏。只要保证了以上前提,即便偶尔发发脾气,着急一回也不会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

拖:小病一拖成大病

这在老年人身上比较普遍,比如小感冒拖成重肺炎就屡见不鲜。高芳堃说,老年人免疫能力低下、机体的适应性和自我调整能力也都比较差。因此一旦着凉感冒,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转为呼吸道感染,危及生命。更麻烦的是,老人在被病原体感染、发炎后,其临床体征通常表现不典型,多见精神倦怠,很难引起重视和注意,贻误病情,小病拖成大病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此,高芳堃建议,老年人及其亲属应多了解一些老年病相关知识。如果老年人感觉浑身酸软、无力、精神倦怠等,要及时进行身体调理,如果是初发感冒,可以服用感冒冲剂、多喝水,多休息,饮食清淡些。如果经过调理后,情况还没有改善,而且出现了咳嗽等症状,就要尽早去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秋入冬和冬入春是老人最易患病的时节,应格外注意保健。”

除了上面重点提到的5个字外,老人还忌“猛”忌“急”。高芳堃指出,很多时候,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颈椎病的老人,会因为急着起立,突然改变体位导致头晕而摔倒,因此,老人起身时要缓要慢,干活时用劲也不能过猛。

蒲扇摇出健康来

夏日炎炎,孵在空调房间,已成为当下流行的消暑方式。殊不知,长期与空调为伴,不利健康。尤其是老年人,体内组织器官发生退化,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下降,对环境温度敏感性降低,稍不注意,就会着凉感冒,甚至引发面神经麻痹等病症。何不重新试试这种节能、环保、方便,且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消暑方式呢?这就是摇蒲扇祛暑消夏。

摇蒲扇能自我调节风力,预防“空调病”。电扇风量大、风速迅猛集中,空调则冷气袭人。而手摇蒲扇,可根据气候变化情况和自身健康状况控制风速快慢和风量大小,预防疾病。蒲扇携带方便,户外纳凉,老人相聚,一边谈天说地,评古论今,一边摇扇纳凉,驱蚊消暑,也是度夏一大乐趣。

摇蒲扇是一种需要手指、腕和肩部关节、肌肉协调配合的上肢运动。有专家研究认为,肩关节长期缺乏运动是引起肩周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夏天摇扇则是肩关节活动的最佳方式之一,可以促使肩关节的关节、肌肉得到锻炼和加强,从而有效预防肩周炎。

经常左手摇扇,还可预防脑溢血。摇扇是一种单侧肢体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肢体的关节肌肉,还可以锻炼大脑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科学家研究表明,左脑半球支配右侧肢体,右脑半球支配左侧肢体。而人们平时总是习惯使用右手,左手运动较少,致使左脑半球锻炼有余,右脑半球锻炼不足。假如有意识经常用左手摇蒲扇,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

蝉躁林热的夏日傍晚,三两相约,蒲扇轻摇,看流萤闪烁,谈古往今事,环保健康,其乐融融。

“金刚老太”的神奇超越

在长春市,提起“金刚老太”徐丽华,恐怕没几个人不知道。今年73岁的她,30余年前还是躺在病床上的植物人,现在,她是太极拳世界冠军,国家一级教练,2006年都灵冬奥会、2007年亚冬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林省火炬手、上大学、学雷锋、入党……她的生命历程中,充满了爱,充满了不断的突破,不断的超越,她用激情诠释了人生的超越与生命的和谐。

那是1975年6月的一天,当时在吉林省长春市粮油公司上班的徐丽华,正在路过一个建筑工地。突然,从5层楼高的空中,掉下一块木板,正好砸在了徐丽华的后脑上。经过6天6夜的抢救,徐丽华总算保住了命,然而,她却因为颅脑严重损伤,成了一个植物人。

徐丽华当时只有36岁,一时间,她的家人无法面对她将可能永远成为植物人这个事实。三个月之后,徐丽华的丈夫把她从医院接回了家里。从此以后,丈夫将工作和照顾孩子之外的所有时间都用来陪伴徐丽华。吃饭,洗脸,擦身,按摩。虽然徐丽华听不到,但丈夫坚持和她说话,聊现在生活中的见闻,聊过去生活的点滴。奇迹在徐丽华身上展现了,昏迷4年后,徐丽华终于苏醒过来。那个时候,医生判断她的智商仅相当于2岁孩子的水平。而且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双手拿不了东西。

在医生和家人的帮助下,她开始锻炼走路。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站起,从别人搀扶到拄双拐走路,后来扔掉拐杖自己也能走路了。

为了让妻子早日康复,张万贵决定让妻子学练太极拳。对于正常人来说,太极拳的动作并不复杂,但是对于大脑严重受损的徐丽华来说,这却是一门非常艰巨的功课。一个简单的动作,练习了一个多月,还是做不下来。有时候,一套动作似乎能够完成了,可结果发现动作完全做反了。为了鼓励妻子坚持下去,张万贵买来太极拳挂图,并把动作名称、提示文字写在纸片上,挂在家里的墙壁上。在丈夫和教练不懈的努力下,徐丽华终于掌握了十余套杨氏太极拳、太极刀、太极棍和太极剑的练法。

1994年,,张万贵偶然从报上看到一条长春市南关区太极拳协会关于举行太极拳比赛的报名消息,他马上动员妻子报名。张万贵看重的不是比赛名次,而是希望通过这次参赛,让妻子从过去的个人康复健身行为走上有组织、有系统、有规范的武术发展道路。出人意料的是,徐丽华竟然在比赛中获得第三名。自那以后徐丽华便一发不可收拾,不管哪里有比赛,也不管是地方办还是国家办,只要有可能,她都报名参加。功夫不负有心人,徐丽华获得的证书和奖章越来越多,她本人也先后成为长春市武协委员、太极拳教练员、吉林省太极拳协会副秘书长、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还被编入了《中华武术大典太极人物志》。

2004年,为了改变人生,更好地充实和锻炼自己,徐丽华报名上了吉林省老干部大学,成了老干部大学形体芭蕾班和声乐班的学员。由于勤奋好学,她被评为优秀学员。

2005年1月,第21届中国哈尔滨冰雪节国际太极拳邀请赛在哈尔滨举行,参加这次比赛的有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太极拳高手。作为这次大赛年龄最大选手的徐丽华,凭借扎实的功底,一举夺得一金二银一铜4枚奖牌,引起全场轰动。她的出色表现引起2006年都灵冬奥会火炬传递官方合作伙伴三星电子总部的关注。经国际奥委会批准,徐丽华成为中国56名火炬接力手中的一员。

从“植物人”的状态中恢复过来后,徐丽华觉得自己更应该珍惜宝贵的“第二次生命”。在徐丽华看来,是党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有这么多人关心着自己,帮助着自己,让她从毫无知觉的状态逐渐恢复过来,如今能这么健康,还能成为奥运火炬手,她的感激之情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于是徐丽华自从病好后,一直都在积极地申请加入党组织,她参加了无数次的志愿者活动,义务清扫社区卫生,帮着社区站岗,在雨天帮交警疏通来往人群。同时,在10多年的学雷锋过程中,徐丽华捐款捐物累计达到三万多元。

在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90岁生日的时候,72岁的徐丽华无疑是最幸福的人之一。因为她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完成自己一生最大的心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读入党誓词时,老人几次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结语:要想活的好,首先就是要做好一些疾病或者是意外的发生,这样才能对老年人的健康达到一定的保障目的。(文章原载于《益寿文摘》《中外健康文摘》,刊期:2012.05,2012.06,作者:郝金红,薛立永,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