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老人健康

百岁老者长寿秘方 每天一盅酒

来源:网络

长寿说的容易做的难。也许在我们身边真的有那么多的百岁老人,但是也不乏年纪不大就过世的人。为什么这些人的寿命甚至能够相差半个世纪呢?

百岁老者长寿秘方 每天一盅酒

[寿星小传]

张贤达,男,1900年农历六月初十出生,安徽省五河县沱湖乡沱宪付村人。老伴张孙氏与张贤达同年同月生,仅仅小8天而已。

两位老人住在沱湖边的大堤下面,居住条件与普通农家没什么区别,但周围环境很好,面对沱湖,空气清新,远离嘈杂。两位老人都挺有精气神,思维清晰,说话流畅,行动自如。张贤达老人对笔者说,他们是1921年结的婚,老伴一生都在农村持家务农,而他年轻时则经常跑外。他们生有5个子女,2男3女,祖孙四代同堂,是个幸福美满、尊老爱幼的和睦大家庭。

[长寿秘诀]

夫妻二人心胸阔达,吃东西从不挑剔,有啥吃啥,早晚以面食为主,中午吃一小碗米饭。张孙氏特别喜爱吃鱼,而张贤达则爱吃肉,肥瘦不拒,有时一顿能吃斤把肉,二人都喜欢喝盅酒,但仅限于中午一顿二两左右。他们能在凹凸不平的乡间小路上行走自如。张贤达喜欢溜达,能沿着45度的坡堤走上去再下来。他的老伴则更胜一筹,能洗衣、做饭,还能穿针引线补衣服。

张贤达的老伴常年操持家务,难免会因劳累唠叨,有时发发脾气,而他一遇此情,就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待老伴气消了再回来,从不正面与老伴发生冲突,此法可谓妙哉。

两位老人的一生可算是平平常常,每日早起早睡,坚持适量运动,已形成规律。子女的孝敬和邻里们的帮扶,使两位老人一生都没有生过什么大病。

曹鹏 心不老春常在

曹鹏,生于1925年,是位蜚声海内外的指挥家,虽已退休20多年,但仍十分忙碌。每天早上很早出门,晚上忙到很晚才回家。一位87岁高龄的老人何以有这样旺盛的精力呢?靠什么支撑呢?曹鹏的回答是:“心不老,春常在。”只要心理年轻,那么人生的春天就会常驻。凡是接触过曹鹏的人都知道,在他身上没有一点暮气沉沉的感觉,说话充满活力,不乏新潮、幽默用语。

他常年与乐团中的大中学生接触,被他们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所感染,从他们身上经常汲取“新鲜的养料”。与他们交谈到兴奋处时,他会突然在地上“翻个跟头”,以释放一下自己的感情。在家中,他喜欢与年幼的外孙一起玩耍,与他下棋,掰腕子,用一些故事、笑话常逗得孩子笑得前仰后合。曹鹏说:“一个人的心态对生理健康会产生重大影响。心态年轻,充满活力与朝气,人体各器官功能就能有效运转,就能推迟衰老的进程。如果心情压抑,暮气沉沉,老想着行将就木,那么生理上的衰老就会‘江河日下’。人们说我是80岁的年龄,30岁的心态,心永不老,我感到很高兴。”

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合理饮食。曹鹏早年留学苏联,吃的是黄油与肉,渐渐地养成了偏爱吃猪肉的习惯。后来从报上、书上学到许多营养方面的知识,懂得了这样偏食有害健康,于是改掉了这种习惯。现在他的饮食以鱼类和蔬菜为主,在烹调上讲究清淡。每餐不过分饱,饭后则吃一些水果。他说:“如今吃出来的疾病很多,因此要把好进食关。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吃多少,要做到心中有数。我们不能做大吃大喝的美食家,而要做科学的饮食家。”

曹鹏是位体育爱好者,中学时代,他就喜欢踢足球,打篮球,练长跑,那时候打下了较扎实的身体基础。如今,他仍把打太极拳、做甩手操作为自己每天的“必修课”。他有一辆1953年买的飞鸽牌自行车,半个世纪来一直陪伴着他,不肯丢弃。而今有空闲时,他常会骑着这辆“老坦克”,在家周围的马路上兜上几圈,权作一种锻炼。“动动身,出点汗。既活络筋骨,又排泄掉废物,这对健康是很有好处的。”这是曹鹏的经验之谈。

老人寿命没有“坎”

有些老年人到了73岁和84岁时特别害怕,认为这两个年龄是“坎”,在这两个年龄的老人容易死亡,这是受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等迷信说法的影响。

“73”,“84”这两个年龄数字是怎么来的呢?它与我国古代孔子和孟子两位圣人的死亡年龄有关。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周岁是72岁,虚岁是73岁;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周岁是83岁,虚岁是84岁。因为古代人的年龄都是以虚岁计算的,所以孔子是在73岁时死的,孟子是在84岁时死的。我国古代对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认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龄是很不吉利的,并把这两个年龄说成“坎”。大家认为圣人都容易在这两个年龄死去,何况一般老百姓呢?于是这种说法便世代流传下来,越传越广,越传越玄乎,甚至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致使一些老年人到了这个年龄便顾虑重重,吃不香、睡不甜,成天闷闷不乐,很怕迈不过去这个“坎”。有点头痛脑热的小毛病,也会误认是不祥之兆,提心吊胆,思想压力很大,使本来已经衰老的身体,承受不了如此大的精神压力,从而导致一些疾病(有些甚至是思想病)的出现,影响健康长寿。

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医疗保健事业也发展很快,人们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平均寿命也在逐渐延长,“人活七十古来稀”的说法早已成历史。目前是“70岁是最低,80岁小弟弟,90岁笑眯眯,100岁不稀奇”。据有关专家统计,73岁与84岁这两个年龄段的死亡率,和72岁、74岁及83岁、85岁这4个相邻年龄段的死亡率相比,并无明显差别,这也说明“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毫无科学依据,大家千万不要相信。

长命百岁,颐养天年,是所有老人的共同愿望。既然寿命没有“坎”,就应在73岁和84岁时振作精神,摆脱各种不利因素对自己的干扰,轻松度过,不要疑神疑鬼。一旦发生小伤小病,也要正确对待,积极进行治疗,并要培养乐观主义的精神,加强体育锻炼,科学养生,纠正过去一切不良的生活习惯,活到100岁将不再是梦。

《老老恒言》中的长寿之道 学会宽容

《老老恒言》云:世情世态,阅历久,看应烂熟,心衰面改,老更奚求?谚曰:求人不如求己。呼牛呼马,亦可由人,毋少介意,少介意便生忿,忿便伤肝,于人何损?徒损乎己耳。

《老老恒言》云:世情世态,阅历多了,也就看透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如今年纪大了,心衰面改了,应该更加达观。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生活中要谦和宽容待人,少生气,别人讲什么,由他去,不要计较,否则就会产生愤怒的情绪,而愤怒会伤肝,最终只能伤害到自己,而对别人却毫无影响。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何必呢?

学会宽容是人生的一大学问。老子说“心善渊”,就是讲心胸应该像水一样虚静深远,能包容一切、化解一切,也就是说要宽容。西方有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位英雄一天在山路上行走,看到路上有个袋子,他踩了一脚,不但没踩破,反而增大了,他拿起一根木棒砸它,结果那个袋子竟然长大到把山路堵死了。这时一位圣人对英雄说:“朋友,忘了它,让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碰它,它不长,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对抗到底。”这则寓言的寓意很深刻,它告诉我们不要充满仇恨,而要学会宽容。

宽容待人就会减少烦恼;宽容待人,你就会增加机遇;宽容待人,你就会心胸开阔、健康长寿。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四个字,不少人把它当成座右铭挂在自己工作或生活的场所。人们为什么喜欢这四个字,说明人们希望能学会宽容。“用争夺的方法,我们永远得不到满足;用宽容的方法,我们可能得到比期望的更多。”老年朋友们经过风雨、见过世面,心态会比年轻人平和许多,相对也更容易学会宽容、做到宽容。

结语:想要长寿可不是说说玩的哦!你得早行动,并且坚持才会有效哦!(文章原载于《养生保健指南》,刊期:2012.06,作者:施小六,佳明,张华,耿引循,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