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老人健康

中老年必须重视心理保健 中老年心理教育

来源:网络

一、心理保健与心理教育

广义的心理保健包含了心理教育,或者说心理教育是心理保健的一种方法、一个领域、从方法来看,心理保健离不开心理教育,通过教育将心理保健知识传授给广泛的人群,以达到心理保健的目的。

从领域来看,心理教育是心理保健工作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方面,有着相对固定人群的方式。

心理教育的目的是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和心理保健观念。心理保健的预防、矫治、提升功能,特别是其中预防、提升功能,必须通过心理教育才能实现。

只有树立了自觉的心理保健意识,掌握了心理保健的必备知识,心理保健才能最终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及群众事业,而达到全面保健的最高宗旨。

心理教育的形式、途径很多。课堂教育是在学生中进行心理教育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效率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近年来许多地方把心理教育列入社区管理科普健康知识的内容,许多地方开设了心理教育课,这是一种非常可喜的现象。

除此之外,讲座、会议、座谈和媒体等,都是心理教育的好形式,也都不同程度地发挥着心理教育的功能。

二、心理保健与心理辅导

心理保健离不开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心理保健的一种重要形式。

心理辅导是辅导者教给被辅导者一些心理学知识、心理保健的方法,指导被辅导者通过认知、调节、疏导和训练,自己对自己进行保健。可以说,心理保健的大量工作,都是通过心理辅导完成的。

没有心理辅导,心理保健工作就可能是不全面的、效率低下的。

心理辅导与心理教育有不同的特点。首先,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次,二者的目标不同,心理教育主要是培养人们的心理保健观念,心理辅导则主要是授以心理保健的知识和方法,知道训练。

再次,心理教育的面和范围要比心理辅导广泛,心理辅导常对一个或几个人实施,心理教育通常是对大量的公众实施。

最后,心理辅导知觉目标是改善人的心理状态,而心理教育则是以培养人健康的心理素质为目标,心理教育主要是实现心理保健的最终目标。

心理辅导的形式是个别辅导、集体辅导、书面辅导、电话辅导、网络辅导,也可以是讲座、课堂辅导或通过媒体辅导。

三、心理因素会导致疾病

(一) 老年人的心理与疾病成因

老年人面对强烈、持久、不良的情绪因素,可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这种影响持续时间长,生理功能障碍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出现身心疾病。

老年人常见的心身疾病,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哮喘等。此外,心理、情绪因素与肿瘤、癌症以及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精神、情绪紧张,不仅影响脑功能,同时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代谢和免疫系统也会发生变化。长期情感压抑,亲人丧亡的悲哀,对癌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早期使体内激素分泌失去平衡,后期削弱机体免疫力,从而加速癌症的发展。

当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幸事件,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发生率相对增多。

反过来,疾病本身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如脑动脉硬化、严重的高血压,轻则会削弱老年人的记忆力和工作能力,严重的则可引起智能减退和痴呆。长期因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更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和消极的心理。

(二) 老年人的异常心理表现

老年人的异常心理现象比中青年人多,最常见的有痴呆、健忘、抑郁、猜疑、幻觉、妄想等。

老年人的痴呆导致智力低下;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操作能力严重衰退;极度健忘,完全丧失工作能力;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道德情感、审美感也衰退;易发脾气。

引起痴呆的原因只要有:脑动脉硬化脑严重萎缩。

老年人的近期记忆能力衰退是正常的,但是有的老年人则表现为高度健忘。例如,刚放下的东西就忘记放在哪了;刚吃过饭就忘了吃什么;更有甚者连自己年龄,自己爱人、孩子的姓名都忘记了。

抑郁是老年人较常见的一种精神异常。表现为情绪沮丧、孤单寂寞、思维迟钝。这种老年人,对一切事物都不感兴趣,什么都不想干,经常自寻烦恼,甚者绝望自杀。老年人的这种抑郁状态常伴有失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

猜疑心重也是老年人较常见的一种精神异常。他们对与本人毫不相干的言行也疑为是针对自己的。猜疑心重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不利,他们认为受到了别人冷落挖苦,而闷闷不乐。

幻觉与妄想也是老年人的一种精神异常。老年人的幻觉以幻视与幻听为多见,也有发生幻嗅、幻味、幻触的。例如有的老年人说看到了鬼神,听到了亲人的呼叫等。

(三) 老年人心理活动类型

1、愉快积极型

这类老人性格开朗、心情愉悦,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直接兴趣型

这类老人能理智地接纳和适应退休后的变化,坦然而合理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生活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

3、关心健康型

这类老人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唯恐年老体弱多病。有的人确实有病,但夸大病情;有的则是基本无病,却千方百计找出自己的“病”。

4、解脱型

这类老人性格一贯内向,退离休后更是减少社交。他们对晚安生活要求不高,能平静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轻易开口求人,往往有抑郁心理。

5、追求支持型

这类老人依赖性强,需要别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帮助他们,用别人的同情获得自己情感上的满足。一旦这种需要得不到的满足,就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或不愿意帮助自己,从而出现沮丧情绪。

6、坚持工作型

这类老人通常是一些青壮年时期胸怀大志,但是壮志未酬的人。他们总是用忙碌的行为和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还有能力。

7、冷淡型

这类老人认为生活很苦,而自己对现状又无能为力。他们内心很痛苦,于是只能用回忆以前愉快的经历作为乐趣。他们给人的印象冷漠无情,其实是无可奈何的表现。

8、自责型

这类老年人回顾自己一生后,发现一些目标没有达到,他们把这些失败都归罪于自己无能,因而常常自责,甚至有自我犯罪感。这类老人及其自卑,常常自怨自艾,沮丧和心灰意冷。

9、愤怒型

这类老年人往往多疑,把自己看做是环境的牺牲者,似乎谁都和他过不去,感到生活毫无乐趣。回顾往事,把失败原因归咎客观,把怨恨发泄在别人身上。他们人际关系很差,自己孤独、怪癖。

上面九种典型的老年人心理活动类型,对某一个老人来说可能不完全符合,但可能有一种类型的特征会较为明显。

愉快积极型和直接兴趣型的老人对他们的心身健康较为有利。冷漠型、自责型、愤怒型的老人容易心理衰老。

因此老年人应该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有意识地矫正和改变自己身上不利健康的心理特征。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