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老人健康

老年人健康 多做4件事让父母更健康

来源:网络

老年人健康是每个子女都非常关心的事情,夏季健康保养需要从生活习惯和饮食多方面做起!老人健康养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动,人上了岁数之后,很多的器官功能都会退化,所以大家平时要多多了解这些老人保健常识!还不知道怎么照顾爸妈的朋友们赶紧来看看详细的介绍吧!

老人有“四勤” 健康好心情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愿望。可到了一定年龄,体内各种器官的生理功能和内分泌系统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青春难留,青春不再”谁也不能抗拒。若能坚持“四勤”,延年益寿便不再是难事!

1.勤动脑

“大脑乃生命活动之中枢”,五脏六腑的功能及肢体活动都由大脑控制,只有大脑健康,长寿才有可能实现。人的大脑约有140亿个脑神经细胞,成年以后不断衰减。日本有人对210名各种年龄段人的脑组织进行X线断层摄影后发现,40岁以下的人脑组织基本没有什么变化,40岁以后,人的脑组织开始缩小,空隙部分日益增多,懒于用脑的人比勤于用脑的人萎缩要快。美国有人对180名修道院的修女进行用脑与长寿的研究,结果其中勤于用脑者平均年龄高达88.5岁,而且比不善于用脑者痴呆发生晚10年。我国秦汉以来3000多位着名文人学者平均寿命为65岁以上,大大超过了同代人。

如何勤于用脑呢?就是要勤于读书学习,包括读书、看报、看电视、收听广播、上网等,获得更多信息,保持“智力青春”,能写作就更好了。特别是已离休的老人,不能终日无所事事,要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不断学习充实大脑,积累“神经贮备”。读书学习是一种全身性的活动,眼、耳、口,脑、手并用,最有益于身心健康,能增强大脑的新陈代谢活动,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有利于激活脑细胞。正所谓脑越用越灵,能有效地防止脑细胞的衰退和衰老。此外,读书学习还可以集中意念,有“定志凝神”的作用。“人过三十不学艺”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要坚决摒弃!人接受知识越多,对大脑产生的保护作用越强,就越能够延缓衰老。

黄树则老人有诗云:“到老更惭知识浅,余年应是读书时。”老有所学是老年人健康向上的表现。北大着名学者季羡林90多岁高龄时仍然身体硬朗、思维敏捷,原因是他生活自然,每天思考,总有做不完的事。他认为脑勤对于长寿尤其重要,其秘诀是:“千万不要让脑筋懒惰——脑筋要永远不停地思考问题。”

虽早已耄耋之年,仍保持旺盛的写作精力。“一生都在革命,遭遇许多挫折”的世纪老人夏正农74岁主编《辞海》,2002年,又以98岁高龄在上海出任《大辞海》的主编,一直到101岁!作为世界上年事最高的大型辞书主编,夏老的长寿秘诀是“身子要多动,脑子要多用”。百岁诗翁葛祖兰曾说:“我的长寿之道就在读书,它使我胸襟豁达,心情闲适。”

央视《东方时空》栏目的记者曾经访问过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的语言学家周有光,他在100岁时还能正常工作,周老平时的生活,就是看书、写文章、与人聊天。100岁时他还出版了新书《百岁新稿》。101岁,他平均每月发表一篇文章。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思维敏捷,对答如流,声音洪亮,语速极快,说起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让人根本想不到他是百岁老人。足见“勤用脑,宜长寿!”

2.勤动腿

据“康寿八段经”记载,散步有康寿作用。医家认为,脚底是人的“第二心脏”。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步行是最好的运动。人体内有流动不息的血液,血液从心脏泵出,输送到全身各处,但要到达身体末端,特别是到达脚底较难,脚底因此常感到血流不足,故有“人老先从腿上老”之说。刺激脚底可提高心脏泵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脚底就不致于缺血了。而散步是最好、最方便的刺激方式之一,因而有“走,百种健身之首”之说。年近古稀的洪昭光教授经常出书、办讲座、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他能保持旺盛精力的秘诀是:心态平和,粗茶淡饭加上每天走路。脚底是人的重要器官,不可忽视。“火从头上起,寒从足下生”,冬天多行走,有利于产生热量,促进血液循环。跳舞也是一种很好的足疗方式,在音乐伴奏之下与朋友翩翩起舞,不像散步那样单调,可欣赏音乐、陶冶情操,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3.勤动手

运动使心血管更具有弹性,还会使大脑释放类啡肽等有益的活性物质,促进人的思想和智力发挥。特别是运动手指更有利,因为手和手指的运动,能使大脑得到良性刺激。写字,画画、敲击键盘、编织等手工操作都很有益大脑,对延缓衰老功不可没。另外,生活中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自己去做,一方面少麻烦别人,另一方面还增加了自己的动手机会。如有可能,还可再找份差事干干,既充实自己,又发挥“余热”造福社会。

4.勤交流

离退休老人不再有工作打扰,远离了应酬。有些人一下子难以适应退休生活,总感到空虚无聊、无所适从。为了避免孤独,要走出室外,创造条件多与人交流,说新闻、谈形势、聊发展、看未来。不能老是离群寡居,应多交笔友、球友、棋友,书友、舞友、戏友等,特别是单身老人,更不能“深居闰中”,要拾起自己年轻时来不及发展的兴趣和爱好,与有相同爱好的朋友切磋交流,使自己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

老年人适当运动才健康

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不如年轻人的强,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老年人的身体锻炼方法,平时大家需要注意合理的进行保健,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可以做仰卧起坐,平时可以扭腰,全面的进行调理,那么,老年人适当运动才健康?

快速转头

快速转头多发生在背后有人搭话时,老年人一不留神就容易遭殃。这个动作容易导致头痛、头晕,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颈部骨折等。有高血压、颈椎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老年人尤其要避免。这是因为,转头时脖子也跟着动,脖子虽细,却包含颈椎、密集的神经和血管等组织,是重要的“生命线”,脖子两侧的颈动脉为大脑提供80%以上的供血,大脑发出的信号都要经过颈部下行。老年人往往高发心脑血管疾病,且颈椎更为脆弱,因此转头时一定要有意识地放慢速度。

弯腰够脚面

年轻人运动前都离不开热身,热身方法也是千奇百怪。双腿直立,然后弯腰用双手够脚面,这是常见的热身动作,也总被我们用来衡量一个人的灵活性。但是,美国医学专家约翰·怀特博士提醒,过了65岁再做这个动作,对脊柱、骨骼、肌肉,乃至血压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上了年纪后,连接我们臀部和背部的关节力量开始削弱,更易导致肌肉损伤甚至骨折。当然,运动前的热身必不可少,可以通过活动腕关节、踝关节,或快走几分钟来代替。

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对身体的敏捷以及力量都是个考验,有很强的锻炼效果。如果你是年轻人,最好每晚坚持做几十个仰卧起坐,但要是过了65岁就别再坚持了。老年人做仰卧起坐可能存在三大风险:一是双手抱头需要前驱力量,但可能因手臂肌肉力量不足,导致身体不平衡。二是它几乎要用到人体的整条脊柱,而很多老年人颈椎、腰椎都有问题,再加上骨质疏松,极易造成运动损伤。三是头部的位置变化较大,且以低头为主,心脑血管病患者可能因此造成血压升高,发生意外。

躯干扭转

运动要注意方式方法,一些有危险的运动换个办法做效果就大不一样。躯干扭转是从身体的一侧,以腰部为轴心,尽可能旋转到另一侧,这个动作对提高身体柔韧性有一定好处。但老年人背部肌肉力量下降,活动范围也开始受限,站着做这个动作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也可能因身体不平衡导致摔倒。如果老年人想做这个动作,可以躺着或坐着进行。要护好腰部,切忌转腰太快,如果想锻炼柔韧性,可以选择打太极拳、游泳等方式。

爬楼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住进了楼房,但由于发展的滞后,很多居民楼还存在着爬楼梯的问题。进入中老年后,人体肌肉会减少3%~5%,身体平衡能力也变差,爬楼梯这个锻炼方法有可能导致意外发生。数据显示,在65岁以上的老人跌倒中,超过51%与爬楼梯相关,爬楼梯每年导致2万人死亡,乘电梯导致死亡的仅有27人。绝大多数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关节已经退化,上下楼梯或爬山时,膝关节承受的人体重量是平时的3~5倍,这会加重关节老化。医生建议,老年人最好不要选择爬楼梯这个锻炼方法,如果需要上下楼,一定要抓稳扶手。

猛起床

很多人自认为血压控制的不错,但往往就因此出了大纰漏。人的血压并非一成不变,夜间和白天会有较大波动。正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早上醒来后千万不能起床过猛。当我们在夜里睡觉时,血压比较低,刚苏醒时,血压会快速上升,部分有清晨高血压的患者尤其如此,如果起床太快太猛,有可能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此外,起床过猛还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会因脑供血不足而导致晕厥或眩晕。65岁以后的老年人起床时要遵循健康原则,即醒来后睁眼在床上躺2分钟,起身后在床上坐2分钟,然后坐在床边等1分钟,最后再站起来下地活动。

排便用力

很多老年朋友生活中出现便秘问题,心急排便太过用力,可能会突发脑溢血,直接威胁生命。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弹性变差,排便时患者的腹压增高,外周血管的阻力增加,血压随之上升,如果此时用力过大,很可能导致颅内血管压力剧增,突发脑溢血。老年人排便时,一定别太着急,慢慢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吃蔬菜水果,便秘问题也迎刃而解。

大家需要注意这些常见的运动,而且,也要注意一些生活事项,在运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造成意外出现,容易发生骨折,对老年人的生活会带来更多困扰,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这种疾病的发生,而且要注意积极的进行调理,对身体健康才有效。

结语:子女们都希望给老人创造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但是老人们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子女们平时工作太忙根本没时间关心老人!希望上述介绍的这些老人保健的常识和方法,能够帮助广大的子女们更好的照顾父母!要记得经常和父母沟通交流哦,陪伴是最好的尽孝哦!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