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感悟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爱情感悟

我们这么辛苦地争对错,就是为了把爱干掉?

来源:网络
1、为什么那么在意对错?

  有一次周末做地铁,等车的时候看到一对情侣在争吵。

  男方说,“我经常走这个路线,听我的没错,如果按照你说的倒3号线,会饶很大的弯,多走半小时啊!”

  女方说,“你说的不对,我昨天都查过了,换乘3号比你说那条线要近。”

  两人都很生气,都认为自己说的对,看到附近有个值班的大爷,他们就过去问那个大爷:“您说我们说的路线,哪个更近?”

  大爷看了看女生阴暗的脸色,说,“小伙子,你要是想少花时间,走你说的路线,你要是还想要女朋友,就走她说的路线。”

  我们常说,感情里没有对错,但是现实中往往相反。

  我们经常听到:

  “你看,我早就说过该这样做。”

  “你这种想法就是幼稚。”

  “三四十岁的人,连这个道理都不懂”

  ……

  现实生活,充满了对与错。可是,我们为什么爱争对错呢?

  在情感中,女生有时候会认为,你听不听我的,代表你在不在乎我。

  另外,我们之所以要争对错,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无意识把“我的观点”等同于“我们本身”。

  如果我的观点错了,意思就是,我错了。

  但是,我是错的,这是对自我的一种极大否定,对自我的存在感的一种抹杀。

  张女士每次给丈夫提建议之前,忍不住都会加一句:“你是不是傻啊”“你没脑子吗”,然后才开始表达她真正想建议的事情。

  当然,张女士的丈夫听完之后,自然会火冒三丈,肯定不会接受她的建议,会抗争到底,哪怕张女士建议是正确的,也不会接受,因为接受了,就等于自己“傻”“没脑子”。

  在讲话中,充满对错之分,无意中流露出我们的优越感——我比你聪明。对方很自然,会感受了一种被挑衅,不被尊重,被否定。在这种语气中,对方很难作出任何的退让。任何的退让,都威胁了自身的存在感。

  那如果我们对话中,把人与事分离,不再争论对错,比优越感,情况会完全不同。

  晓梦和他的先生,是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在多次交往中,发现晓梦说话有个特点,就是她的先生说话时,再不合理,她都能看到先生的合理性,会去确认先生的感受,这当然给了先生一种很大的存在感。晓梦再来分享自己的建议的时候,这个时候先生就会很容易接受。

  你的沟通模式,是否让对方感受到被指责或被要挟,你是否将对方的观点,连同对方本人一同否定了呢?还是说,在沟通模式中,充满着尊重、理解和商量的态度呢?

  另外,如果你是“错的一方”,如果我们能把“我们的观点”,同“我们本身”分离开来,那当我们的观点被指认“错”的时候,我们的自我会不会感觉好一点?

  2、对错背后是控制欲

  对错背后,是控制的欲望。

  即,我不允许你做自己,你要做我要求的你。

  我们在找对象之前,常常听到别人这样问起,“你想找个什么样的?”于是,你仔细想了想,我想找这样,这样,这样的。也就是说,在你遇到某个人之前,你的心底,是有一个理想伴侣的形象的。

  当我们和一个陌生人相遇、相恋,一切看似那么美满,就像遇见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接着结婚,生子,在一起越来越久,越来越熟悉,然后,你发现,这个人怎么有那么多让人讨厌的地方,这个人怎么跟我当初想象的不是一个样子,于是你会说:

  “当初我找TA,真是瞎眼了”

  “TA说过要改要改,这么久从来都不改,还是老样子”

  你心里的理想伴侣,逐渐不那么理想了,TA的真实的样子,一点一点地浮现在你眼前,似乎,你越来越不认识这个人了。

  到底是这个人变了,还是,你从一开始,就不曾看见真实的TA?

  即使,我们看见了对方真实的样子,我们又是否尊重了TA本来的存在?

  当真实的形象逐渐浮现出来,我们下意识地会想要打压这个真实的样子,我们焦虑着“你怎么能按着我期待以外的形象发展呢?这简直太可怕了”于是你感受到失控,越来越强烈的失控感,你会想“我可不能软弱,我要改变TA,让TA变成我所期待的样子!”

  这其实也是变相的,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3、真实的关系才是最好的

  我们为什么结婚?

  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

  温尼科特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泡,这个能量泡需要不断伸展,与万事万物建立着很好的连接……

  而很好的连接,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因为,只有真实,才会有能量。而当我们企图改变伴侣,伴侣就被物化,并非真实。

  在真实世界的连接中,我们感受到了彼此的存在。在亲密关系中,这种存在被强化,我们的存在,变得独一无二。与真实世界的连接,是我们所有能量的来源。

  小美跟先生谈恋爱的时候,感觉先生非常体贴、宽容、成熟,并且从来不发脾气(小美最看重的一点)。两人彼此倾心,很快便结婚了。但在后来的相处中,丈夫发了两次脾气,把小美吓坏了。

  “他那么温柔、成熟,怎么可以发脾气呢!”她伤心地说到,“他发脾气的时候,我感觉整个天都要塌下来了。”

  我问了一下原因,原来小美花了800元,给先生做了升舱,而先生却在登机的时候,把座位换回原来的座位,这样就可以和小美坐在一起。

  “我当时看到他不打招呼就把座位换回来了,我就说了一句——你知不知道那800元是不能退的!”小美继续解释,“他居然气急败坏地吼我说——我不去了!你自己去吧!祝你玩得愉快!”

  小美的先生,从期待的先生-“从来不发脾气”变成了真实的先生-偶尔,也是会有脾气的。“真实先生”的出现,粉碎了她对“完美先生”的印象。

  那么,如何放下期待,看见真实的伴侣、接纳真实的伴侣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卸下防御。防御是什么?狡辩是防御、指责是防御、否定是防御,防御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但只要不以真实分享自我感受,尤其是脆弱感受的,都是防御。

  如果小美能够放下指责,坦白分享感受:自己很心疼800元,但是能够和先生坐在一起也是很开心的。这样,一场争吵,会不会就可以避免呢?

  如果小美能够意识到,完美的先生,也是一个人,在受到指责的时候,也会生气,也会有点小脾气,能够接纳这种真实,而不是要求先生做到“不发脾气”的完美,会不会,感觉也会更好一点呢?

  我们并不是真的想要指责伴侣,不是吗?我们只是感受到了一种焦虑和恐惧。在焦虑什么、害怕什么,分享出来,让伴侣理解你的感受。

  如果TA爱你,会去照顾和呵护你的感受,如果伴侣无法满足这个想法,那也并不是伴侣的过错,不是吗?

  也许你会说,如果分享感受、坦诚脆弱,对方会不会嘲笑我、看不起我?

  人与人不同,却又相同,有共同的人性,比如,害怕被抛弃,害怕不被认可,害怕失去,等等等,当你分享这些脆弱但真实的感受的时候,也许你的伴侣没有经历过你的经历,但TA一定经历过你正在体验的悲伤,你们受伤的感受,从某个角度讲,是相通的。

  当彼此感受到理解,感受到相通,亲密关系才会加深。有了真正的亲密,真正的连接感,才能消除我们的焦虑,才能消除因焦虑延伸出来的控制的欲望——想要改变对方、或者对伴侣很挑剔。

  4、放下对伴侣的期待,从内在找寻力量

  伴侣来到我们的生命,是为了满足TA自己的。

  关关是一个极其缺乏安全感的女孩子,在前几段的亲密关系中,一直都不顺利,用她自己的话来说,都是被她“作”没了,也就是不断用“作”去试探对方底线,试探对方有多爱自己。

  她寻觅了很久,终于找到一个能够包容她的“作”的男孩子,用她的话说,就是“他内心很强大,无论我怎么‘作’,他都可以承受。”

  看似关关找到了一个“完美”的伴侣,不过,慢慢,似乎“完美伴侣”有了一些变化。

  就在最近,关关和先生在海边度假的时候,因为她想租一个沙滩椅,先生没有同意,关关说了一句“我感觉我有点不喜欢你了”,结果让先生很伤心,想要自己先回酒店,留下她自己一个人在沙滩。

  那个无条件爱自己,无条件包容自己的完美伴侣,不再“完美”了。

  也许,这个不再“完美”的先生,也是渴望被证明,自己是被爱的。即便自己可以做到无条件包容、爱伴侣,事实上,自己也需要,满足被爱的需要。

  当两个人经历了感情的浪漫期,相爱的两个人,都回归到了自己的常态,那个曾经爱得更多的那个人,也会渴求对方能爱自己一点。我们都渴求着,在伴侣身上,找到那份缺失,无论勇士,或弱者。

  尤其双方都有匮乏的两个人,真实相遇之后,彼此都在对方身上索取,想要一些甚至对方自己都拿不出的东西,争吵顺其自然出现,想要改变对方的想法,也就越来越强烈,浪漫期,到了权力期。

  可是,我们的内在的匮乏,并不是伴侣的过错,不是吗?去填补自己内在的匮乏,也并不是伴侣的责任,不是吗?

  所有自己期待的东西,都可以自己给自己。

  如果你缺乏安全感,渴望一个永远不会离开你的伴侣,先尝试自己不要抛弃自己;

  如果你从小缺乏家庭温暖,渴望一个温柔的伴侣,试着先对自己温柔一点;

  如果你从小被父母挑剔指责很多,渴望一个包容的伴侣,先试着对自己少一点挑剔和指责;

  如果你想要一个脾气好一点的伴侣,试着在自己每次想发脾气的时候,先觉察一下自己的情绪;

  如果一个爱旅游的人,很吸引你,试着先自己开始去看看世界,哪怕,在离家1公里的附近,寻找美景;

  如果你是一个颜控,试着开始打扮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更有气质;

  外在的,内在的,都可以自己给自己,也只有自己给自己的,用起来,才不会诚惶诚恐。

  从内在找到力量,放下对伴侣的期待,便能放下想要控制的欲望。没有控制,便没有权力之争。两个人在一起,是一个系统。你的改变,会带动着对方的改变。

  彼此真诚相待,分享脆弱,而不是局限于对错之分。

  作者:冯雪娇卢悦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